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43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床技术,用于解决婴儿床在折叠后高度较高影响折叠后婴儿床的装箱携带的问题,具体为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包括折叠框架,所述折叠框架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短支腿,所述折叠框架下表面前后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支腿,所述长支腿和所述短支腿的下端均与底脚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脚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座向上移动时牵引底连杆活动,使与底连杆固定连接的底脚跟随移动,底脚移动过程中通过长支腿和短支腿牵引折叠框架进行折叠,使底脚在折叠过程中由与底面垂直状态转换为与底面平行状态,使底脚收缩进入折叠框架内侧,收缩后的婴儿床整体框架结构高度降低,便于用户对婴儿床的携带。带。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床技术,具体为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0003]框架结构类的婴儿床在未使用时可通过框架之间连接件的角度调整相互折叠进行收起,使婴儿床折叠收起占用的空间减小,但婴儿床支撑腿底部的底脚结构与支撑脚之间连接固定,使整体的婴儿床高度较高,不便于将折叠收缩后的婴儿床放置进入箱体内部进行收纳;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连接座向上移动时牵引底连杆活动,使与底连杆固定连接的底脚跟随移动,底脚移动过程中通过长支腿和短支腿牵引折叠框架进行折叠,使底脚在折叠过程中由与底面垂直状态转换为与底面平行状态,使底脚收缩进入折叠框架内侧,收缩后的婴儿床整体框架结构高度降低,便于用户对婴儿床的携带,解决婴儿床在折叠后高度较高影响折叠后婴儿床的装箱携带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包括折叠框架,所述折叠框架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短支腿,所述折叠框架下表面前后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支腿,所述长支腿和所述短支腿的下端均与底脚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脚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连杆,所述底连杆远离所述底脚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脚内侧壁对应所述底连杆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内侧的尺寸大小与所述底连杆尺寸大小相同,所述底脚下端一体成型有圆形底盘,且所述底脚内侧壁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加固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座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提拉把手,且所述连接座下表面开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的转动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折叠框架左右两侧对应所述短支腿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短转动框架,四个所述短支腿分别通过转轴两两连接在短转动框架内侧的中间位置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折叠框架前后两侧对应所述长支腿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长转动框架,四个所述长支腿分别通过转轴两两连接在长转动框架内侧的中间位置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折叠框架外侧对应所述长支腿和所述短支腿位置处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八个长加固板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转动连
接在四个长支腿和四个短支腿的外侧壁上,八个短加固板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折叠框架外侧壁上靠近两个长转动框架和两个短转动框架的位置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婴儿床的使用方法为:
[0014]在对折叠框架前后两边中心位置处的框架进行限定后,通过连接座上表面中心位置处的把手对连接座进行向上拖动,连接座向上移动过程中牵引底连杆位置发生倾斜,并跟随连接座移动转动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固定连接在底连杆一端上的底脚跟随底连杆进行角度的倾斜,并在倾斜过程中牵引长支腿和短支腿进行角度的倾斜和位置的移动,使长支腿和短支腿在移动过程中牵引折叠框架进行折叠收缩。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框架结构的婴儿床在进行折叠时,连接座向上移动通过底连杆牵引底座进行角度的倾斜和位置的移动,使底座牵引长支腿和短支腿跟随进行位置的变化,并牵引折叠框架进行折叠,底脚在折叠过程中由与底面垂直状态转换为与底面平行状态,使底脚收缩进入折叠框架内侧,收缩后的婴儿床整体框架结构高度降低,便于用户对婴儿床的携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左视结构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前视结构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婴儿床折叠后结构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左视结构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前视结构图。
[0024]图中:1、折叠框架;2、长支腿;3、短支腿;4、底脚;5、连接座;6、底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包括折叠框架1,折叠框架1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短支腿3,短支腿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短支腿3两两分布在折叠框架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且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折叠框架1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处,折叠框架1下表面前后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支腿2,长支腿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长支腿2两两分布在折叠框架1下表面的前后两侧,且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折叠框架1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处,长支腿2和短支腿3的下端均与底脚4进行转动连接,底脚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连杆6,底连杆6远离底脚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座5转动连接;
[0028]折叠框架1左右两侧对应短支腿3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短转动框架,四个短支腿3分别通过转轴两两连接在短转动框架内侧的中间位置处,折叠框架1前后两侧对应长支腿2
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长转动框架,四个长支腿2分别通过转轴两两连接在长转动框架内侧的中间位置处,折叠框架1外侧对应长支腿2和短支腿3位置处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八个长加固板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长支腿2和四个短支腿3的外侧壁上,八个短加固板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折叠框架1外侧壁上靠近两个长转动框架和两个短转动框架的位置处,另一端均通过转轴与对应位置处的八个长加固板的一端连接,位于同一侧的八个长加固板远离短加固板的一端两两通过转轴相互进行连接,折叠框架1的四个拐角位置处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接件的两端均为倾斜角设计,且与折叠框架的连接杆之间通过转轴进行连接,位于长支腿2位置处的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连接结构安装在折叠框架1的外侧,位于短支腿3位置处的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连接结构安装在折叠框架1的内侧;
[0029]折叠框架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长转动框架和短转动框架内侧通过转轴连接的两个支腿相互之间进行靠近,连接在支腿上的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随支腿的相互靠近进行角度的倾斜,并在折叠后长加固板和短加固板相互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连接在长转动框架和短转动框架两侧的折叠框架1的连接杆在折叠过程中受到对应位置处的短加固板的牵引进行角度的倾斜,并使拐角位置处的连接件随之进行转动,四个长支腿2和四个短支腿3分别连接在四个Y字状底脚4结构的上方,且连接位置分别为底脚Y字状一端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包括折叠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框架(1)下表面左右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短支腿(3),所述折叠框架(1)下表面前后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支腿(2),所述长支腿(2)和所述短支腿(3)的下端均与底脚(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脚(4)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底连杆(6),所述底连杆(6)远离所述底脚(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连接座(5)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4)内侧壁对应所述底连杆(6)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内侧的尺寸大小与所述底连杆(6)尺寸大小相同,所述底脚(4)下端一体成型有圆形底盘,且所述底脚(4)内侧壁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加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提拉把手,且所述连接座(5)下表面开设有六个均匀分布的转动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底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框架(1)左右两侧对应所述短支腿(3)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短转动框架,四个所述短支腿(3)分别通过转轴两两连接在短转动框架内侧的中间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底脚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兵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宝乐儿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