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32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储水构造调查和物理探测辅助调查;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查明钻井靶区基本地层构造特征、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储水构造包括向斜储水构造、背斜储水构造、含水岩组界线储水构造和断层储水带。物理探测辅助调查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类、激发极化法、大功率充电法、微动法、自然电位法,通过定位,定深和定性来进行三维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区域水文地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察
,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南石山地区,虽然降水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出露稀少且埋藏深度大,不利于开发利用,干旱缺水情况非常普遍;
[0003]相较于平原区孔隙型含水层,南方石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其中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富水性最好,但是由于岩溶发育的高度非均一性,实际打井找水中难以钻遇含水缝洞系统,故成井率一直不高;基岩裂隙水埋藏条件简单,富水性一般,其含水岩组多作为相对隔水层,打井找水时一般不做考虑;松散岩类孔隙水在区内零星分布,受降雨影响明显,且水质较差。因此,西南石山地区在通过打井开发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施工困难、井位难定、水量不大、成井率低等特点。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通过对地区水文、地质构造结合辅助探测的结合后的分析与判断,极大提高定井的成功率,改善当地缺水状况,且相对成本较低,具备一定的适用性规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通过对地区水文、地质构造结合辅助探测的结合后的分析与判断,极大提高定井的成功率,改善当地缺水状况,且相对成本较低,具备一定的适用性规模。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储水构造调查和物理探测辅助调查;
[0007]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查明钻井靶区基本地层构造特征、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
[0008]储水构造:包括向斜储水构造、背斜储水构造、含水岩组界线储水构造和断层储水带。
[0009]物理探测辅助调查: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类、激发极化法、大功率充电法、微动法、自然电位法,通过定位,定深和定性来进行三维预测。
[0010]地质构造特征为碳酸盐岩地层时,井位选在近沟谷坡脚处,不宜选择谷底;
[0011]地质构造特征为碎屑岩时,井位选在两条断层破碎带交汇处;
[0012]地质构造特征为二叠系、三叠系含石膏地层时,井位开采需越过高硫酸盐含水层选择深层低硫酸盐含水层。
[0013]定位为水平定位,涉及横向分辨率。
[0014]定深为深度探测,涉及垂向分辨率。
[0015]定性为判别地质结构构造的含水性和属性。
[0016]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区域水文地质

储水构造

物理探测等多层次调查,并系统分析地下水富集的条件特征,可有效识别地下水主径流带,提高定井成功率,系统总结了提高南方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典型背景条件,具有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条件,西南地区的旱灾隐患不可忽视,一旦灾情发生,该方法对打井找水成功率的提高,给地区的水资源方面带来显著的改善,同时具备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向斜储水构造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斜储水构造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含水岩组界线储水构造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断层储水带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岩溶管道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断层破碎带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硫酸盐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储水构造调查和物理探测辅助调查;
[0026]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查明钻井靶区基本地层构造特征、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
[0027]如图1

4所示,储水构造:包括向斜储水构造、背斜储水构造、含水岩组界线储水构造和断层储水带;向斜构造两翼一般裂隙发育,能够形成地表降雨的良好下泄通道,地下水由两翼向轴部汇集径流,地下水流向与向斜轴部延伸方向大体一致,轴部及近轴部两翼地带打井成功率高;背斜核部地表形态为谷地或盆地时,表明核部构造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集和流动空间,该条件下背斜核部打井成功率高;地下水在运移过程中强含水层被断层错断,或者强含水层之下有隔水岩层发育,使得来自于强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受到阻拦,因而富集于界限附近,并使水位抬升,在地下水来水方向打井找水成功率高;多条走向一致的断层集中分布区域,在应力场内伴生一对或多对力偶,产生了多组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岩层中节理裂隙非常发育,为地下水储存、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形成的断陷谷地中打井找水成功率高。
[0028]物理探测辅助调查:物理探测能进一步提升钻孔定位的准确性,目的在于确定岩溶管道或构造破碎带的具体位置,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类、激发极化法、大功率充电法、微动法、自然电位法,通过定位,定深和定性来进行三维预测。
[0029]如图5所示,地质构造特征为碳酸盐岩地层时,一般地下岩溶管道发育程度高、规模大,地下水径流高度集中于管道裂隙中,含水层非均质性极强,要准确查明下伏隔水层的发育深度和厚度,综合考虑物探成像和地表岩溶形态特征井位选在近沟谷坡脚处,不宜选
择谷底,避免岩溶主管道内携带泥沙对井孔堵塞的风险。
[0030]如图6所示,地质构造特征为碎屑岩时,碎屑岩一般被作为隔水层,水量较小,打井成功率低,该类地层分布区打井找水首先要找到断层破碎带,尤其是两条断层共轭交汇的地区,在地貌上多表现为两条沟谷的交汇处,在其附近打井找水成功率高,井位选在两条断层破碎带交汇处。
[0031]如图7所示,地质构造特征为二叠系、三叠系含石膏地层时,由于膏盐层的发育,地下水中硫酸盐存在超标现象,此类地区重点在于查明膏岩层的发育层位和深度,在钻井过程中可通过钻越高硫酸盐含水层,开采深层低硫酸盐含水层,并采取分层止水避免膏盐层对水质的影响,获取水质达标的生活饮用水源,确保打井找水成功率。
[0032]定位为水平定位,涉及横向分辨率,这样有助于在横向位置上进行水源的确定。
[0033]定深为深度探测,涉及垂直分辨率,这样有助于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水源深度的确定,结合水平定位,可以精准找到井位的明确位置。
[0034]定性为判别地质结构构造的含水性和属性,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判定水源所在的特殊性,进而可以更高效找到水源,且避免膏岩层对水质的影响。
[0035]实施例1:
[0036]通过区域水文地质

储水构造

物理探测多层次调查定井方法,2019年在云南省宣威市东山镇实施钻孔3口,涌水量分别为650t/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西南石山地区打井成功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储水构造调查和物理探测辅助调查;所述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查明钻井靶区基本地层构造特征、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所述储水构造:包括向斜储水构造、背斜储水构造、含水岩组界线储水构造和断层储水带。所述物理探测辅助调查:包括电阻率法、电磁法类、激发极化法、大功率充电法、微动法、自然电位法,通过定位,定深和定性来进行三维预测。所述地质构造特征为碳酸盐岩地层时,井位选在近沟谷坡脚处,不宜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文夏日元赵良杰栾崧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