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19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油茶籽经过预处理后进行初次压榨,初次压榨后的毛油过滤后得到初榨油茶籽油;初次压榨后的油茶饼经过粉碎后进行蒸制,蒸制后进行二次压榨,二次压榨后得到二榨毛油,二榨毛油过滤后得到甾醇含量较高的油茶籽油;其中,所述的蒸制工艺,是将粉碎后的油茶饼粉末平铺在蒸盘中,厚度为2~3cm,放置蒸饭柜中97℃蒸制60min,取出变冷却边捣碎,防止其结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初次压榨后的油茶饼进行粉碎处理,并在二次压榨工艺和粉碎工艺之间,增加了蒸制工艺,使得二次压榨过滤后得到的二榨油茶籽油,甾醇含量大大高于传统压榨工艺。于传统压榨工艺。于传统压榨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精深加工
,主要是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油茶籽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所制得的油脂被称为油茶籽油、山茶油、茶油,其脂肪酸组成、理化特性、营养价值与生理功效等接近橄榄油,长期食用,具有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肝炎、防癌抗癌等功效。
[0003]植物甾醇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甾体,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被誉为“生命的钥匙”,对人体机能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甾醇在进入小肠后能够取代小肠内腔微胶束中的胆固醇,造成胆固醇浓度下降,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使粪便胆固醇排出增多,进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累积和吸收,同时上调对肠细胞转运体的表达,使被吸收的胆固醇重新回到小肠内腔,从而使胆固醇的净吸收含量降低,通过调控胆固醇合成及代谢中关键酶的活性,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心脏病。植物甾醇还具有抗癌功效,流行性病学研究发现,人们摄入植物甾醇能够降低常见癌症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的患病风险,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明显的疗效。植物甾醇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甾醇的消炎活性可以与一些药物相比,甚至优于某些药物的活性。植物甾醇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发现,β

谷甾醇和其糖苷混合物能够调节T细胞,同时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的细胞毒性能力。植物甾醇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抑菌等功效,能够作为表面活性剂、类激素等。
[0004]经过研究发现,传统的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甾醇含量一般在300mg/100g左右,例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310324096.2)公开的“一种浓香营养油茶籽油的加工方法”,其包括:(1)将油茶籽剥壳烘干后,将水分烘到8%以下;(2)烘干的油茶籽,进行炒籽;(3)炒熟的油茶籽,进行榨油;(4)将压榨后的油茶籽饼用粉碎机磨成粉,水分烘干到3%以下;(5)压榨油过滤后,常温下,添加柠檬酸溶液,在连续搅拌下,反应90min;(6)反应后的压榨油,常温下,加入浓度为5%的NaCl溶液,慢速搅拌30min,静置后将上清油放出;(7)将磨成粉并烘干的油茶籽饼,加入到上清油中,连续搅拌下压滤,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传统的加工模式虽然能满足油茶籽油单一的精炼要求,但甾醇的营养成分被损失,严重削弱了油茶籽油的综合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油茶籽经过预处理后进行初次压榨,初次压榨后的毛油过滤后得到初榨油茶籽油;初次压榨后的油茶饼经过粉碎后进行蒸制,蒸制后进行二次压榨,二次压榨后得到二榨毛油,二榨毛油过滤后得到甾醇含量较高的油茶籽油;
[0007]其中,所述的蒸制工艺,是将粉碎后的油茶饼粉末平铺在蒸盘中,厚度为2~3cm,放置蒸饭柜中97℃蒸制60min,取出变冷却边捣碎,防止其结块。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处理包括烘制工艺和脱壳工艺:
[0009](1)烘制工艺:采用65℃烘制10小时,将油茶籽整体水分调整到5.0%~6.0%,将油茶籽仁水分调整到3.5%~4.5%;
[0010](2)脱壳工艺:将烘制后自然冷却的油茶籽用脱壳机进行脱壳处理,脱壳后的油茶籽仁含壳率控制在8%~13%范围。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初次压榨工艺:采用液压冷榨设备对脱壳后的油茶籽仁直接进行压榨制取油茶籽油,在65MPa压榨1小时,压榨后的油茶饼残油控制在18%~22%之间,压榨后的油饼厚度在1.5cm~2.5cm。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初次压榨后的毛油过滤,采用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用油脂专用滤纸进行过滤,得到初榨油茶籽油。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油饼粉碎工艺:采用粉碎机对初榨的油茶饼进行粉碎,筛网孔径为5mm。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二次压榨工艺:每放置一块铁饼,在上面放置一块800目的滤布平铺在铁板上,将粉碎蒸制后的初榨油茶饼粉末放置平铺在滤布上,厚度为3~4cm,然后将边缘的滤布折回放置在油饼表面,再在表面放置一块圆形的滤布,将初榨油茶饼粉末完全包裹在滤布中,表面再放置一块铁板,以此重复在榨膛中叠放多块油饼进行压榨制油,压榨工艺为65MPa压榨1小时。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二榨毛油过滤:采用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用油脂专用滤纸进行过滤,得到二榨油茶籽油。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针对初次压榨后的油茶饼进行粉碎处理,并在二次压榨工艺和粉碎工艺之间,增加了蒸制工艺,使得二次压榨过滤后得到的二榨油茶籽油,甾醇含量大大高于传统压榨工艺,二榨油茶籽油的甾醇含量约为一榨甾醇含量的2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001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20](1)烘制工艺:采用65℃烘制10小时,将油茶籽整体水分调整到5.0%~6.0%,将油茶籽仁水分调整到3.5%~4.5%;
[0021](2)脱壳工艺:将烘制后自然冷却的油茶籽用脱壳机进行脱壳处理,脱壳后的油茶籽仁含壳率控制在8%~13%范围;
[0022](3)初次压榨工艺:采用液压冷榨设备对脱壳后的油茶籽仁直接进行压榨制取油茶籽油,在65MPa压榨1小时,压榨后的油茶饼残油控制在18%~22%之间,压榨后的油饼厚度在1.5cm~2.5cm;
[0023](4)油茶籽油过滤工艺:采用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用油脂专用滤纸进行过滤,得
到初榨油茶籽油;
[0024](5)油饼粉碎工艺:采用粉碎机对初榨的油茶饼进行粉碎,筛网孔径为5mm;
[0025](6)蒸制工艺:将粉碎后的油茶饼粉末平铺在蒸盘中,厚度为2~3cm,放置蒸饭柜中97℃蒸制60min,取出变冷却边捣碎,防止其结块;
[0026](7)二次压榨工艺:每放置一块铁饼,在上面放置一块800目的滤布平铺在铁板上,将粉碎蒸制后的初榨油茶饼粉末放置平铺在滤布上,厚度约为3~4cm,然后将边缘的滤布折回放置在油饼表面,再在表面放置一块圆形的滤布,将初榨油茶饼粉末完全包裹在滤布中,表面再放置一块铁板,以此重复在榨膛中叠放多块油饼进行压榨制油,压榨工艺为65MPa压榨1小时。
[0027](8)二榨油茶籽油过滤:采用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用油脂专用滤纸进行过滤,得到二榨油茶籽油。二榨油茶籽油的甾醇含量约为一榨甾醇含量的2倍。
[0028][0029]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油茶籽经过预处理后进行初次压榨,初次压榨后的毛油过滤后得到初榨油茶籽油;初次压榨后的油茶饼经过粉碎后进行蒸制,蒸制后进行二次压榨,二次压榨后得到二榨毛油,二榨毛油过滤后得到甾醇含量较高的油茶籽油;其中,所述的蒸制工艺,是将粉碎后的油茶饼粉末平铺在蒸盘中,厚度为2~3cm,放置蒸饭柜中97℃蒸制60min,取出变冷却边捣碎,防止其结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包括烘制工艺和脱壳工艺:(1)烘制工艺:采用65℃烘制10小时,将油茶籽整体水分调整到5.0%~6.0%,将油茶籽仁水分调整到3.5%~4.5%;(2)脱壳工艺:将烘制后自然冷却的油茶籽用脱壳机进行脱壳处理,脱壳后的油茶籽仁含壳率控制在8%~13%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压榨制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次压榨工艺:采用液压冷榨设备对脱壳后的油茶籽仁直接进行压榨制取油茶籽油,在65MPa压榨1小时,压榨后的油茶饼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王进许杰郭少海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