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714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分段结构的建造精度,对分段进行完整的三维精度完工测量,消除分段精度问题,为舾装精度控制提供基础;选取甲板中心线和距艉部边口第一档肋位线为锚系定位基准线;依照基准线对锚链管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位置进行精度控制;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安装锚链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锚系安装精度控制研究的顺利实施,开创了公司大型复杂舾装件的精度控制研究的先河,项目中明确的舾装精度控制图纸、精度测量要求等的规范对其它同类型产品均具有借鉴意义,提升了整体精度水平。提升了整体精度水平。提升了整体精度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船中锚系的安装精度多次出现严重偏差问题,包括锚链筒出现折角、收锚位置不正确、锚爪与锚唇端面不贴和、止链器无法正常工作等情况的发生,导致总装部门大量的开刀修正作业。主要原因为分段本体制作精度不良,外板与甲板上的锚链管开孔精度不良,导致锚链筒安装角度不良,锚台定位精度不良,锚台围板下口余量修割不到位以及锚唇安装位置不良、且建造难度较大,导致锚系安装定位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在此类大型舾装件测量和检验方法上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检验人员无法对舾装件安装质量进行准确监控,只能在流入总装阶段后才能发现精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能够提高锚系分段制作精度和建造效率,减少后道开刀修正工作量,降低船舶建造坞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控制分段结构的建造精度,利用全站仪对分段进行完整的三维精度完工测量,及时消除分段精度问题,为舾装精度控制提供基础。
[0007]2)锚系定位基准线选取设定,选取甲板中心线和距艉部边口第一档肋位线为锚系定位基准线,两条基准线角尺精度标准控制在
±
3mm。
>[0008]3)为防止分段中基准线因结构装配后无法测量,将两条基准线向分段外侧平行偏移同等距离,同等高度的辅助基准线,并标记于标杆上。
[0009]4)依照基准线利用全站仪对锚链管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位置进行精度控制,确保锚链管安装角度。
[0010]5)利用开孔设计样板,对锚链管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位置进行划轮廓线并进行开孔,设计开孔样板与实际开孔大小1:1比例制作。
[0011]6)锚链管安装焊接后,将锚台吊装至分段外板上,利用全站仪参考线功能,选取AB和CD基准线作为参考线,测量锚台上水线样冲标记,确保水线高度精度,同时再以肋位线为参考线测量锚台上的肋位线样冲标记,保证锚台艏艉方向精度。由于锚台与外板对接面处留有100mm余量,故通过此方法得出的偏差将余量修割到位。精度管理标准
±
5mm。
[0012]7)待锚台定位焊接结束后,将铸钢件锚唇吊装至锚台上,保证锚唇上的水线样冲和肋位线样冲与锚台上的样冲位置一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锚系安装精度控制研究的顺利实施,开创了公司大型复杂舾装件的精度控制研
究的先河,项目中明确的舾装精度控制图纸、精度测量要求等的规范对其它同类型产品均具有借鉴意义,提升了整体精度水平;
[0015]2、锚系精度的改善,减少精度修正的同时,降低了作业难度,避免了码头系泊状态下狭小空间内的修正作业,减少了码头阶段多工种交叉作业,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实施该控制项目后,现场基本消除了动火作业。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延伸基准线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一:分段制作过程,在甲板划线阶段选取分段中心线和距艉部边口第一档肋位为基准进行划线作业,确保中心线与该肋位线角尺度。并将中心线分别向分段舷侧两端外部平行偏移同等距离和同等高度,并标记于树立标杆上即AB和CD,作为后续外板锚链管开孔基准线。同时将肋位线向艉部平移至分段外部,保证与肋位线同等高度,并标记于树立标杆上即EF,作为后续外板锚链管开孔基准线。精度管理标准:角尺度
±
3mm,甲板水平
±
3mm,外板线型半宽:
±
5mm。
[0022]步骤二:分段完工后,利用全站仪对该分段进行三维测量数据采集,并利用三维分析软件对实际数据与理论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分段甲板水平及外板线型精度。精度管理标准:甲板水平
±
3mm,外板线型半宽:
±
5mm。
[0023]步骤三:锚链孔甲板开孔中心位置确认,以分段中心线和肋位线为基准,依照设计图纸数据要求,量取甲板开孔距中心线尺寸和距肋位线尺寸,并用粉线进行连接,其相交点为开孔中心点。
[0024]步骤四:设计提供甲板开孔样板,该样板与开孔大小1:1比例制作,将开孔样板上的中心点和十字线与甲板上的开孔中心和十字线对齐并与胶带固定,利用记号笔在延样板
边缘进行划线作业,所得的圆为锚链管贯穿甲板开孔圆。
[0025]步骤五:划制锚链管贯穿外板上的开孔圆心位置,以之前中心线向舷外偏移的AB和CD两条线为基准,利用全站仪通过参考线功能,依照设计图纸数据,分别找出理论水线位置和肋位线位置,并用粉线进行连接,其相交点为开孔中心点。
[0026]步骤六:设计提供甲板开孔样板,该样板与开孔大小1:1比例制作,将开孔样板上的中心点和十字线与外板上的开孔中心和十字线对齐并与胶带固定,利用记号笔延样板边缘进行划线作业,所得的圆为锚链管贯穿甲板开孔圆。
[0027]步骤七:利用全站仪对分段整体和外板及甲板开孔圆心进行整体三维测量分析,确保圆心坐标值与理论坐标值偏差5mm以内,进而保证开孔后锚链管安装角度。
[0028]步骤八:待锚链管安装焊接结束后,将锚台吊装至分段外板上,利用全站仪参考线功能,选取AB和CD基准线作为参考线,测量锚台上水线样冲标记,确保水线高度精度,同时再以肋位线EF为参考线测量锚台上的肋位线样冲标记,保证锚台艏艉方向精度。由于锚台与外板对接面处留有100mm余量,故通过此方法得出的偏差将余量修割到位。精度管理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分段结构的建造精度,对分段进行完整的三维精度完工测量,消除分段精度问题,为舾装精度控制提供基础;选取甲板中心线和距艉部边口第一档肋位线为锚系定位基准线;依照基准线对锚链管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位置进行精度控制;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安装锚链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为防止分段中基准线因结构装配后无法测量,将两条基准线向分段外侧平行偏移同等距离、同等高度后建立辅助基准线,并标记于标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分段进行完整的三维精度完工测量利用全站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建造锚系安装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外板和甲板上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朱忠凯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