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693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包括:为一体式的能在海洋水面上漂浮的浮体,浮体上对称设有多个通孔A;对应贯穿在浮体的多个通孔A上形成可滑动配合的多个导轴,浮体通过通孔A与导轴形成可滑动配合,当一体式的浮体不同面受到海洋波浪瞬间巨大的不均匀的冲击力时,冲击力能在一体式的浮体上均匀分配,使得浮体通过多个通孔A在多个导轴上进行滑动,保证浮体出现局部多度接触磨损,解决了目前升降座与立柱倾斜出现局部多度接触摩擦的问题,降低了损坏速度,避免需要经常维修的情况发生。况发生。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属于浪能捕获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碳排放和实现碳中和,需要开发更多的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进行使用,海洋波浪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开发的能源,其所含的能量巨大,为了捕获海洋的波浪能,需要设计捕获装置将海洋的波浪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来进行使用;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720629B波浪能转换装置及其系统,波浪能转换装置将波浪能转换成压缩空气,虽然实现了能量的转化,但是,多个波浪能转换装置通过立杆与固定臂以立柱为中心呈散射状水平、对称地分布在立柱的四周,由于固定臂通过升降座与立柱配合,当波浪相对平缓时,固定臂能通过升降座与立柱滑动配合进行平稳升降,当波浪的升降猛烈而不均匀时,波浪能转换装置上不同的浮箱受到的瞬间巨大的冲击力不均匀,会使得升降座与立柱倾斜出现局部多度接触摩擦,导致升降座与立柱损坏加快,需要经常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包括:为一体式的能在海洋水面上漂浮的浮体,浮体上对称设有多个通孔A;
[0007]对应贯穿在浮体的多个通孔A上形成可滑动配合的多个导轴,浮体通过通孔A与导轴形成可滑动配合。
[0008]还包括滑导浮舱,导轴两端固定在滑导浮舱上与滑导浮舱外周有间隔;所述浮体中部为连通孔,使得浮体与导轴可滑动安装后,浮体内壁面与滑导浮舱外壁面有间隔而不接触。
[0009]所述浮体顶部固定有传力柱,传力柱的顶端固定有传力块,所述滑导浮舱内部为中空体,滑导浮舱的中空内部安装有能量转化组件,驱动杆下端可滑动的贯穿在滑导浮舱上伸至内部与能量转化组件连接。
[0010]所述传力块通过能前后左右摆动的铰链铰接有驱动杆。
[0011]所述传力柱为分布在浮体顶部两侧的两根,传力柱的顶端固定有传力块,两根传力柱和传力块构成一个拱形,驱动杆固定在传力块中部。
[0012]所述传力柱的外周表面上固定有多个便于攀登的手脚踏杆,便于维修人员通过手脚踏杆攀登至滑导浮舱顶部进入滑导浮舱内部安装设备和维修。
[0013]所述滑导浮舱的底部采用法兰结构密闭固定连接有贮存浮舱,所述贮存浮舱为内腔中空的圆筒,贮存浮舱的内腔中空空间与滑导浮舱的内腔中空空间连通,用于增大容纳内部发电设备的空间。
[0014]所述贮存浮舱底部通过自由回转件连接阻尼盘体,阻尼盘体与贮存浮舱只可旋转连接。
[0015]所述自由回转件为轴承。
[0016]所述浮体与海水接触面为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圆锥角度在90
°
~100
°
之间,能更有利于海洋波浪能量的捕获。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不均匀的冲击力时能在一体式的浮体上均匀分配,使得浮体通过多个通孔A在多个导轴上进行滑动,保证浮体出现局部多度接触磨损,解决了目前升降座与立柱倾斜出现局部多度接触摩擦的问题,降低了损坏速度,避免需要经常维修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上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浮体;11

传力柱;12

驱动杆;13

传力块;2

滑导浮舱;21

导轴;3

贮存浮舱;4

阻尼盘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包括:为一体式的能在海洋水面上漂浮的浮体1,浮体1上对称设有多个通孔A;
[0023]对应贯穿在浮体1的多个通孔A上形成可滑动配合的多个导轴21,浮体1通过通孔A与导轴21形成可滑动配合,当一体式的浮体1不同面受到海洋波浪瞬间巨大的不均匀的冲击力时,冲击力能在一体式的浮体1上均匀分配,使得浮体1通过多个通孔A在多个导轴21上进行滑动,保证浮体1出现局部多度接触磨损,解决了目前升降座与立柱倾斜出现局部多度接触摩擦的问题,降低了损坏速度,避免需要经常维修的情况发生。
[0024]还包括滑导浮舱2,导轴21两端固定在滑导浮舱2上与滑导浮舱2外周有间隔,便于导轴21的固定;所述浮体1中部为连通孔,使得浮体1与导轴21可滑动安装后,浮体1内壁面与滑导浮舱2外壁面有间隔而不接触;所述浮体1顶部固定有传力柱11,传力柱11为分布在浮体1顶部两侧的两根,这样能提高传力的平稳性,传力柱11的顶端固定有传力块13,两根传力柱11和传力块13构成一个拱形,传力块13的中部通过能前后左右摆动的铰链铰接有驱动杆12,这样能提高驱动杆12与传力块13连接的柔性摆度,所述滑导浮舱2内部为中空体,滑导浮舱2的中空内部安装有能量转化组件,驱动杆12下端可滑动的贯穿在滑导浮舱2上伸至内部与能量转化组件连接,能量转化组件例如为曲柄摇杆机构和发电机,驱动杆12驱动曲柄摇杆机构将直线转为旋转而后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能量转化组件也可以是其它将驱动杆12的直线升降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现有设备或机构。
[0025]所述传力柱11的外周表面上固定有多个便于攀登的手脚踏杆,便于维修人员通过手脚踏杆攀登至滑导浮舱2顶部进入滑导浮舱2内部安装设备和维修。
[0026]所述滑导浮舱2的底部采用法兰结构密闭固定连接有贮存浮舱3,所述贮存浮舱3为内腔中空的圆筒,贮存浮舱3的内腔中空空间与滑导浮舱2的内腔中空空间连通,用于增
大容纳内部发电设备的空间。
[0027]所述贮存浮舱3底部采用轴承等只可旋转件连接有用于安装在海平面下深处静水层的阻尼盘体4,阻尼盘体4与贮存浮舱3通过轴承等自由回转件连接后构成只能自由回转结构形式。
[0028]所述浮体1与海水接触面为上大下小的圆锥面,当瞬间冲击力巨大的海洋波浪冲到浮体1下部的圆锥面时,海洋波浪本身能被均匀分散到一体式的浮体1上,使得冲击力能获得进一步均分,保证浮体1在四根导轴21上更加平稳滑动来驱动驱动杆12,同时,浮体1的圆锥角度在90
°
~100
°
之间,圆锥角度在90
°
~100
°
测量设计时以浮体1轴线为基本线来获得角度,能更有利捕获海洋波浪的能量,当圆锥角度为105
°
时,浮体1所受的海洋波浪冲力,获取能量只有圆锥角度为105
°
时的45%左右;当圆锥角度为80
°
以下时,浮体1所受的海洋波浪冲力,获取能量只有圆锥角度为90
°
时的64%左右,圆锥角度在90
°
~100
°
的浮体1受到海洋波浪冲力运动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为一体式的能在海洋水面上漂浮的浮体(1),浮体(1)上对称设有多个通孔A;对应贯穿在浮体(1)的多个通孔A上形成可滑动配合的多个导轴(21),浮体(1)通过通孔A与导轴(21)形成可滑动配合,当一体式的浮体(1)不同面受到海洋波浪瞬间巨大的不均匀的冲击力时,冲击力能在一体式的浮体(1)上均匀分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导浮舱(2),导轴(21)两端固定在滑导浮舱(2)上与滑导浮舱(2)外周有间隔;所述浮体(1)中部为连通孔,使得浮体(1)与导轴(21)可滑动安装后,浮体(1)内壁面与滑导浮舱(2)外壁面有间隔而不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顶部固定有传力柱(11),传力柱(11)的顶端固定有传力块(13),所述滑导浮舱(2)内部为中空体,滑导浮舱(2)的中空内部安装有能量转化组件,驱动杆(12)下端可滑动的贯穿在滑导浮舱(2)上伸至内部与能量转化组件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波浪能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块(13)通过能前后左右摆动的铰链铰接有驱动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迪廉琦黄伟马晓钢朱会昆李剑张巍严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