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640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30
一种光源系统,包括光源、分光合光组件、散射组件以及匀光元件,光源包括多颗激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阵列,用于产生激光,激光包括至少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颜色不同或波长不同;分光合光组件用于对激光进行合光,形成合光光束;散射组件用于对合光光束进行散射和匀光,散射组件包括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独立设置;匀光元件位于散射组件和分光合光组件之间或位于散射组件之后或位于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之间,用于对入射至匀光元件的光束进行匀光。本申请通过独立设置的两个散射元件对多色激光进行散射,达到散射的效果、减小光源系统的体积,并且减少了光损耗。损耗。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投影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在投影亮度、克服环境光、视角范围等方面显著提升了观看体验。此外,投影仪因其显示尺寸大、投影位置灵活等优点,已经将应用环境从影院延伸至家庭应用环境。
[0003]由于激光二极管的高亮度,随着激光二极管的成熟,激光二极管被逐渐应用在投影、显示领域。但是由于激光二极管散斑现象特别严重,而投影、显示对显示画面的要求特别高,激光二极管在投影、显示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障碍,为了实现激光二极管商业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消散斑的方法。其中,一种消散斑的方式为在投影和显示画面之间增加消散斑装置,该方式虽然消除了散斑,但会带来成本高、画面效果差;另一种消散斑的方式为在光源和镜头之间增加一片散射片,但为了达到消散斑的效果,散射片会导致大量的光被反射回光源的方向,从而导致出光量减少,如果需要达到同样的亮度,需要增加更多的激光二极管,从而增大了体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消散斑采用激光二极管和散射片一一对应,每一个激光二极管前设置一散射片,这样无形增加了光源设计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光源、分光合光组件、散射组件以及匀光元件,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多颗激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阵列,用于产生激光,所述激光包括至少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颜色不同或波长不同;所述分光合光组件用于对所述激光进行合光,形成合光光束;所述散射组件用于对所述合光光束进行散射和匀光,所述散射组件包括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所述第一散射元件和所述第二散射元件独立设置;所述匀光元件位于散射组件和分光合光组件之间或位于散射组件之后或位于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之间,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匀光元件的光束进行匀光。
[0005]本申请在激光二极管阵列或多颗激光二极管的光路中设置两个散射元件,实现两个散射元件同时对多色激光进行散射,一方面在保证光效的情况下达到消散斑的效果;另一方面,相对于每个激光二极管设置一个散射元件,本申请对合光光束进行散射,能够减小光源系统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7]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
[0008]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
[0009]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
[0010]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0011]图5所示为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源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

3所示,公开了一种光源系统1,包括光源10、分光合光组件11、散射组件12以及匀光元件13,其中,
[0014]该光源1包括多颗激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阵列,用于产生激光,该激光包括至少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该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颜色不同或波长不同;颜色是指常规视觉可分辨的红、绿、蓝、黄、橙等颜色;波长是指具体的波长范围或者主波长。
[0015]该分光合光组件11用于对该激光进行合光,形成合光光束;
[0016]该散射组件12用于对该合光光束进行散射和匀光,该散射组件12包括第一散射元件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该第一散射元件120和该第二散射元件122独立设置;
[0017]其中,匀光元件13用于对入射至该匀光元件13的光束进行匀光。
[0018]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匀光元件13位于散射组件12之后。具体地,合光光束入射至散射组件12,透射出该散射组件12。经散射组件12散射后的光线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打散了光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的叠加现象,消除了激光的相干性,进而实现消散斑。光束透射出该散射组件12后入射至匀光元件13进行匀光。本实施例中,激光光束先经过散射组件12再经过匀光元件13更够更好的实现匀光效果,激光光束经过散射组件已经历过一次匀光,而后经过匀光元件可以实现更好的匀光效果。
[0019]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匀光元件13位于散射组件12的第一散射元件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之间。合光光束入射至第一散射元件120,透射出该第一散射元件120的光经散射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打散了光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的叠加现象,消除了激光的相干性,进而实现消散斑。光束透射出该第一散射元件120后入射至匀光元件13进行匀光,匀光输出后的光束入射至第二散射元件122,透射出该第二散射元件122的光经散射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消除了激光的相干性。本实施例中,激光光束先经过第一散射元件120散射,再经过匀光元件13,最后再经过第二散射元件122散射,更够更好的实现匀光效果及消散斑效果。
[0020]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匀光元件13位于散射组件12和分光合光组件12之间。具体地,合光光束入射至匀光元件13进行匀光,匀光输出后的光束入射至散射组件12,透射出该散射组件12的光经散射组件12散射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打散了光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的叠加现象,消除了激光的相干性,避免发生散斑。
[0021]需要说明,该第一散射元件120和该第二散射元件122独立设置表示第一散射元件
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并非由同一材料一体连续设置的。例如,该第一散射元件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之间设置有空气隙,或者,该第一散射元件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之间设有光学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光学元件例如为透镜、散射性弱于第一散射元件120和第二散射元件122的第三散射元件等。本专利技术设置两个独立的散射元件,通过设置散射元件的厚度,可能使得两个散射元件的厚度等同于传统一个散射元件的厚度,从而使得经历第一散射元件的散射光能够被第一散射元件散射后绝大部分沿着光路传输的传输,而不被反射回光源导致损失;当经过第一散射元件的光再经历第二散射元件时,同样能够使得经过第二散射元件的绝大部分光出射。其相较于设置一厚度较后的散射元件而言,在起到更好的散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出射更多的光,从而提高光效。
[0022]此外需要说明,“多颗激光二极管”的排列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为设置为一排激光二极管,或者设置为“L”型排列的激光二极管,该“L”型排列的激光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分光合光组件、散射组件以及匀光元件,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多颗激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阵列,用于产生激光,所述激光包括至少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波长光和第二波长光的颜色不同或波长不同;所述分光合光组件用于对所述激光进行合光,形成合光光束;所述散射组件用于对所述合光光束进行散射和匀光,所述散射组件包括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所述第一散射元件和所述第二散射元件独立设置;所述匀光元件位于散射组件和分光合光组件之间或位于散射组件之后或位于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之间,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匀光元件的光束进行匀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合光光束进行汇聚的聚光元件,所述聚光元件位于第一散射元件和第二散射元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射元件包括散射材料制成的散射层,所述散射层的厚度≤1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射元件包括散射材料制成的散射层,所述散射层包括白色散射粒子;所述散射层的厚度≤0.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所述第二散射元件相对光源可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系统,其述第二散射元件包括透射式基板和散射材料层,所述散射材料层设置在所述透射式基板上。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运罗伟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