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539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11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通过设置了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确保模具的四周一定范围能够被感应是否有人,确保模具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使得模板能够被稳固的夹持,不会在压模中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导向组件,确保片材在进入容纳槽中的模板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确保压模的正常进行。常进行。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安全检测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往往是通过模具压模得到的,在压模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残料,且微小的残料飞溅容易对模具四周的物体产生磕碰,若生产人员没有及时撤离时就开始压模容易造成人员的受伤,另一方面,模具中的模板在压模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夹持装置或是夹持装置不能调整尺寸,导致模板在压模过程中容易晃动,导致所得产品尺寸有误,再者,在放置片材时,由于片材放置由机械手完成,当片材下落过程中容易出现歪斜的情况,导致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模具无法感知周围是否有人、无法很好夹持模板和片材在落入模板时容易出现歪斜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
[0006]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基座、安装板、通孔和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基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柱和第二感应器,所述安装柱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导槽、滑块和第一夹持柱,所述导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槽中,所述滑块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夹持柱。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凹槽、支撑块和第二夹持柱,所述凹槽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支撑块设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夹持柱设于所述支撑块的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连接块、底板和导向柱,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连接,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与
所述导向柱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部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设于所述下模的四个角落,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闭合时,所述压块的顶部与所述上模的底部接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确保模具的四周一定范围能够被感应是否有人,确保模具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压模操作,通过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使得模板能够被稳固的夹持,不会在压模中出现晃动的情况,通过设置导向组件,确保片材在进入容纳槽中的模板时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确保压模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下模除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滑块和第一夹持柱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支撑块和第二夹持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导向柱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模10、下模20、压块30、模板40;
[0023]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基座221、安装板222、通孔223、第一感应器224、第二感应组件23、安装柱231、第二感应器232、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导槽251、滑块252、第一夹持柱253、第二夹持组件26、凹槽261、支撑块262、第二夹持柱263、导向组件27、连接块271、底板272、导向柱273、倾斜部2731、水平部27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如图1

7所示,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上模10设于所述下模20的上方;
[0026]所述下模20包括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第二感应组件23、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第二夹持组件26和导向组件27,所述第一感应组件22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23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端,所述容纳槽24设于所述主体21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5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6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27设于所述容纳槽24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27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6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25的一侧。
[0027]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主要分为上模10和下模20,当需要对片材进行压模处理时,上模10朝下模20运动直至闭合挤压,从而得到多需的汽车零部件,其中,下模20包括了主体21、第一感应组件22、第二感应组件23、容纳槽24、第一夹持组件25、第二夹持组件26和导向组件27,第一感应组件22和第二感应组件23相互配合,确保下模20四周在没有人的情况下
进行压模操作,具体的,所述第一感应组件22包括基座221、安装板222、通孔223和第一感应器224,所述基座221的一侧与所述主体21连接,所述基座221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222连接,所述通孔223设于所述安装板222上,所述第一感应器22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23与所述基座221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组件23包括安装柱231和第二感应器232,所述安装柱231设于所述主体21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232与所述安装柱231远离所述主体21的一侧连接。更进一步的说明,由于上模10和下模20在闭合过程中会产生残料,微小的残料向外飞溅容易对周围一定范围造成损伤,若模具周边有人停留则容易出现划伤的情况,故而在主体21的四周安装了第一感应器224和第二感应器232,其中第一感应器224安装在主体21的两个侧面上,两两相对,使得在下模20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能够被感应,被感应的范围具体由第一感应器224从通孔223中伸出的长度决定,一般伸出长度在15

20cm之间,具体伸出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二感应器232安装在主体21的两端,通过安壮柱将第二感应器232安装在主体21两端,两相邻第二感应器232间的范围为感应区域,第二感应器232能够感应主体21两端水平方向是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主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容纳槽、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容纳槽设于所述主体中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槽的两侧,且所述导向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基座、安装板、通孔和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侧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基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安装柱和第二感应器,所述安装柱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安全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绍亮张洪全林伟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云顶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