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充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触点组件、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该触点组件用于保护充电头中的触点端子,该触点组件包括至少二导向条,相邻的导向条之间界定导向区,触点端子至少部分设置于导向区中,并且导向条的厚度大于触点端子的厚度,该触点组件能够可靠保护触点端子,降低了触点端子被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触点端子的使用寿命;该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中的触点端子更不易被损坏,因此该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点组件、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触点组件、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充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为电子设备充电,市面上出现了磁吸式的充电头,其中,触点端子是磁吸式充电头中的关键部件。然而,在现有的充电头中,对触点端子的保护性不够,触点端子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充电头中的触点端子容易被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点组件、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
[0004]本技术实施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触点组件,所述触点组件用于保护充电头中的触点端子,所述触点组件包括至少二导向条,相邻的所述导向条界定导向区以容纳所述触点端子,所述导向条的厚度至少部分大于所述触点端子的厚度。
[0005]优选地,所述导向区的宽度与所述触点端子的宽度匹配。
[0006]本技术实施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包括第一磁吸头及与所述第一磁吸头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头,所述第一磁吸头与所述第二磁吸头磁吸连接时电性导通;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第一触点组件及第一触点端子,所述第一触点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触点组件,所述第一触点端子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触点组件的导向区。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信号转接机构,所述第一触点端子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信号转接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段容纳于所述导向区中;所述导向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长度。
[0008]优选地,所述导向区靠近所述第二磁吸头的一端设有导向斜坡。
[0009]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接机构为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触点组件内部开设有一带缺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电路板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接触段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环状的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贴紧套设在所述第一触点组件上。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第二触点组件及第二触点端子,所述第二触点组件上与所述第二触点端子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位移凹槽,所述第二触点端子部分容纳于所述位移凹槽中;所述第二触点端子固定在所述位移凹槽中,或,所述第一磁吸头与所述第二磁吸头磁吸连接时,所述第二触点端子朝所述位移凹槽凹陷的方向弹性位移。
[0012]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接机构为信号转接段,相邻的二所述第一接触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二所述信号转接段之间的距离。
[0013]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接机构为信号转接段,所述信号转接段为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延长段,相邻的二所述第一接触段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二所述信号转接段之间的距离。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导向本体,所述第二磁吸头进一步包括匹配凹槽,所述导向本体的长度比所述匹配凹槽的长度小0.1mm~0.3mm。
[0015]优选地,所述导向本体的宽度比所述匹配凹槽的宽度小0.2mm~0.4mm。
[0016]优选地,所述导向条的厚度比相邻二所述第二触点端子的间隔距离小0.01mm~0.11mm。
[0017]本技术实施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头及与所述充电头连接的导线。
[0018]本技术实施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的所述的充电头的第一磁吸头和/或所述的充电头的第二磁吸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点组件、充电头、充电线及电子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0020]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点组件,通过设置导向区并且使导向条的厚度大于触点端子的厚度,保证了导向区的深度大于触点端子的厚度,从而使得触点端子完全容纳于导向区中,大大降低了触点端子因接触异物而被磨损或腐蚀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触点端子的使用寿命。此外,导向区的设置,为导接部件(如磁吸公头或磁吸母头) 与触点端子接触并导通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了触点端子与导接部件发生相对位置偏差而接触不良或无法接触导通。此外,导向条与导向区配合,使得导向区为狭长的凹陷形状,导向条起到阻止异物进入导向区的作用,故导向条与导向区配合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异物进入导向区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减少了因异物覆盖触点端子而导致触点端子与导接部件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此外,由于导向条的厚度大于触点端子的厚度,即导向区的深度大于触点端子的厚度,使得触点端子与电源连接时,使用者接触触点组件时不会接触到触点端子,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且能够有效避免了触点端子直接外露,从而大大降低了触点端子与液体接触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防止了触点端子发生短路、漏电等安全事故。
[0021]2.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点组件中,通过设置导向区的宽度与第一触点端子的宽度相匹配,从而避免了第一触点端子在导向区中发生横向位移,进而进一步防止了第一触点端子与导接部件发生相对位置偏差而导致接触不良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充电头的实用性及可靠性。
[0022]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头,该充电头包括第一磁吸头,该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第一触点组件及第一触点端子。其中,第一触点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触点组件,因此该充电头具有与上述一种触点组件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此外,通过使导向区的长度大于第一接触段的长度,进一步避免了第一触点端子被磨损、漏电或与异物接触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头的使用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0023]4.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头中,通过在导向区靠近第二磁吸头的一端设置导向斜坡,使得第二磁吸头与第一磁吸头磁吸连接时,第二磁吸头中与第一触点端子接触导通的部件能够更顺畅地随着导向斜坡滑向第一触点端子。导向斜坡的设置,提高了第二磁吸头与第一磁吸头磁吸连接的便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头的使用体验感。
[0024]5.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头中,将第一电路板容置于容纳腔中,避
免了第一电路板裸露在外,从而保证了对第一电路板的保护,防止第一电路板被损坏、漏电或与异物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容纳腔配合缺口的设计,使得第一接触段能够通过缺口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既节省空间,提高了充电头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充电头趋于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又不影响第一接触端子的正常工作。
[0025]6.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头中,将环状的第一磁性组件套设在第一触点组件上,使得第一磁性组件起到保护第一触点组件及第一电路板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头的使用寿命。此外,将第一磁性组件贴紧套设在第一触点组件上,使得第一磁性组件在与第二磁吸头磁吸连接的同时起到限制第一触点组件晃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充电头的牢固性。
[0026]8.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头中,第二触点端子固定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组件,所述触点组件用于保护充电头中的触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至少二导向条,相邻的所述导向条界定导向区以容纳所述触点端子,所述导向条的厚度至少部分大于所述触点端子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区的宽度与所述触点端子的宽度匹配。3.一种充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包括第一磁吸头及与所述第一磁吸头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头,所述第一磁吸头与所述第二磁吸头磁吸连接时电性导通;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第一触点组件及第一触点端子,所述第一触点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组件,所述第一触点端子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触点组件的导向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信号转接机构,所述第一触点端子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信号转接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段容纳于所述导向区中;所述导向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区靠近所述第二磁吸头的一端设有导向斜坡。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接机构为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触点组件内部开设有一带缺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电路板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接触段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头进一步包括环状的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贴紧套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炳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洛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