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19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氧化氢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包括上塔、中塔和下塔,三者左侧壁上方和右侧壁上方均分别设有工作液进口和氢气进口,三者底部均设有出液口;所述下塔底部的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上塔、中塔和下塔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液分布器、触媒层、汇集器、第二气液分布器、第二触媒层和第二汇集器,所述汇集器和第二汇集器均呈漏斗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触媒层和第二触媒层下方。降低了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的高度,减少了物料发生局部堵塞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烷基蒽醌过度氢化,减少了其降解量。解量。解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


[0001]本技术涉及过氧化氢制备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

技术介绍

[0002]在蒽醌法固定床过氧化氢工艺中,工作液中烷基蒽醌加氢设备为三节串联氢化塔(分别称为氢化上塔、氢化中塔、氢化下塔)。循环工作液与氢气从氢化上塔顶进入,气液混合液经分布器均匀分布后,流经触媒填料层,于底部汇集后流出氢化下塔,进入氢化中塔顶部,重复上塔流程,直至从氢化下塔底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等后续工序。在此过程中,工作液中烷基蒽醌与氢气在触媒催化下发生加氢反应,实际生产中以氢化效率表征其加氢反应程度。
[0003]因氢气仅从氢化上塔进入,使得塔内气液混合物流速过快,氢化上塔内加氢反应时间短、触媒利用不充分。同时因触媒填料层过长(触媒填料层高度≥4m),物料在触媒层局部易造成堵塞而过度氢化,这即增加了床层压力损失,又加剧了烷基蒽醌的降解。特别是在高氢化效率生产时(氢化效率≥11g/L),氢化塔压力损失和烷基蒽醌的降解均急剧加大。
[000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技术提出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通过将上塔、中塔和下塔内触媒填料层分割成触媒层和第二触媒层两部分,中间加汇集器和气液分布器进行再次均匀分布,这降低了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的高度,减少了物料发生局部堵塞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烷基蒽醌过度氢化,减少了其降解量。
[0006]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br/>[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包括上塔、中塔和下塔,所述上塔、中塔和下塔的左侧壁上方和右侧壁上方均分别设有工作液进口和氢气进口,三者底部均设有出液口;所述上塔底部的出液口与所述中塔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中塔底部的出液口与所述下塔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下塔底部的出液口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上塔、中塔和下塔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液分布器、触媒层、汇集器、第二气液分布器、第二触媒层和第二汇集器,所述汇集器和第二汇集器均呈漏斗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触媒层和第二触媒层下方。
[0008]三个所述氢气进口与氢气源之间通过分歧管连接,所述分歧管包括氢气总管和三根氢气支管,所述氢气总管的一端与所述氢气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三根所述氢气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氢气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三个所述氢气进口相连。
[0009]三根所述氢气支管上均设有流量计。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本技术通过将上塔、中塔和下塔内触媒填料层分割成触媒层和第二触媒
层两部分,中间加汇集器和气液分布器进行再次均匀分布,这降低了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的高度,减少了物料发生局部堵塞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烷基蒽醌过度氢化,减少了其降解量;
[0012](2)本技术氢气为三节并联方式进料,一方面降低了氢化上塔物料流速,使得塔内触媒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各塔节流量计调节进入本塔节的氢气流量,从而更有效分配各塔节生产能力,使得氢化塔操作灵活,各塔节内触媒更能充分发挥效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上塔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三塔,2中塔, 3下塔,4工作液进口,5氢气进口,6出液口,7气液分布器,8触媒层,9汇集器,10第二气液分布器,11第二触媒层,12第二汇集器,13氢气源,14氢气总管,15氢气支管,16流量计,17连接管,18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阅图1

2,
[00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包括上塔1、中塔2和下塔3,所述上塔1、中塔2和下塔3的左侧壁上方和右侧壁上方均分别设有工作液进口4和氢气进口5,三者底部均设有出液口6;所述上塔1底部的出液口6与所述中塔2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4通过连接管17相连,所述中塔2底部的出液口6与所述下塔3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4通过连接管17相连,所述下塔3底部的出液口6与气液分离器18连接,三塔串联能够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0019]所述上塔1、中塔2和下塔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液分布器7、触媒层8、汇集器9、第二气液分布器10、第二触媒层11和第二汇集器12,所述汇集器9和第二汇集器12均呈漏斗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触媒层8和第二触媒层11下方,上塔1、中塔2和下塔3内触媒填料层分割成触媒层8和第二触媒层11两部分,中间加汇集器9和气液分布器7进行再次均匀分布,这降低了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的高度,减少了物料发生局部堵塞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烷基蒽醌过度氢化,减少了其降解量。
[0020]三个所述氢气进口5与氢气源13之间通过分歧管连接,所述分歧管包括氢气总管14和三根氢气支管15,所述氢气总管14的一端与所述氢气源1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三根所述氢气支管15的一端连接,所述氢气支管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个所述氢气进口5相连,三根所述氢气支管15上均设有流量计16;氢气为三节并联方式进料,一方面降低了氢化上塔物料流速,使得塔内触媒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各塔节流量计16调节进入本塔节的氢气流量,从而更有效分配各塔节生产能力,使得氢化塔操作灵活,各塔节内触媒更能充分发挥效力。
[0021]实施例1:
[0022]工作液由重芳烃、磷酸三辛酯、2

乙基蒽醌、2

戊基蒽醌组成。原氢化塔,分为上、中、下三节,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高度为4m。工作液和氢气从均氢化上塔顶进入,串联流经
氢化中塔、下塔。进氢化上塔顶工作液温度为50℃,氢气压力为0.35MPa,出氢化下塔底工作液温度为65℃、氢气压力为0.21MPa,氢化效率为12g/L,烷基蒽醌降解量为0.50kg/t产品,氢气压力损失为0.14MPa。
[0023]对比例1:
[0024]新型氢化塔,分为上、中、下三节,每节塔内触媒填料层高度为2m。工作液以串联方式流经氢化上、中、下三塔,氢气以并联方式进入氢化上、中、下三塔,各塔节进气量均为氢气总量的1/3。进氢化上塔顶工作液温度为50℃,氢气压力为0.35MPa,出氢化下塔底工作液温度为65℃、氢气压力为0.25MPa,氢化效率为12.5g/L,烷基蒽醌降解量为0.50kg/t产品,氢气压力损失为0.10MPa。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烷基蒽醌加氢用氢化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塔(1)、中塔(2)和下塔(3),所述上塔(1)、中塔(2)和下塔(3)的左侧壁上方和右侧壁上方均分别设有工作液进口(4)和氢气进口(5),三者底部均设有出液口(6);所述上塔(1)底部的出液口(6)与所述中塔(2)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4)通过连接管(17)相连,所述中塔(2)底部的出液口(6)与所述下塔(3)侧壁上方的工作液进口(4)通过连接管(17)相连,所述下塔(3)底部的出液口(6)与气液分离器(18)连接;所述上塔(1)、中塔(2)和下塔(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气液分布器(7)、触媒层(8)、汇集器(9)、第二气液分布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焱根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普荣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