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及注胶塑封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17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及注胶塑封型开关,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互不相电连通的且设有静触点的导电体和在壳体内对应适配于静触点的动触点;在两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由壳体的第一侧内壁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墙并形成凹部;在壳体的第二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墙,第二挡墙的延伸的末端抵至或插入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以在对应的凹部中形成洁净区域,有效阻断两个导电体之间的耐压击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阻断两个互不相连的导电元件之间的耐压击穿,从而提高了开关的耐电压击穿能力。了开关的耐电压击穿能力。了开关的耐电压击穿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及注胶塑封型开关


[0001]本技术属于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及注胶塑封型开关。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一种开关通常包含有触点、导电元器件,为了达到一定的绝缘安全等级,许多标准和认证都会对这类开关的介质耐压作出相关规定,即在互不相连的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接通一定电压,其漏电流应小于规定值或者不产生击穿、闪络。现有技术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保证在相关标准和认证的要求下使开关的介质耐压能够合格,一种是通过增加互不相连的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的空气间隙来实现的,这种结构势必会增加产品的体积;另一种是通过增加互不相连的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来实现的,较为典型的实现方式是在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设置挡墙或凹槽,利用挡墙或凹槽来增加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开关的耐电压击穿能力,但是,这类开关存在的问题是,在开关通电工作后,其触点在电弧的作用下会产生飞溅物,一旦飞溅物过多将会铺满两个导电元器件之间的塑料表面(包括跨越挡墙和跨越凹槽),直接将原本互不相连的两个导电元器件接通,从而造成介质耐压不合格的弊端。
[0003]另外,在现有技术的速动开关中,通常设有常闭触点组和常开触点组,为了满足绝缘安全等级要求,需要在常闭触点组和常开触点组之间的底座上设置挡墙,然而,在底座的常闭触点组和常开触点组之间的位置处通常还会设置有隔离凸台,具体的隔离凸台是设在常闭动触点与常开动触点之间的位置处,隔离凸台的作用是当动组件的一侧弹片断裂时,能够隔离动簧触点,使动触点均不与常闭静触点、常开静触点接触,由于隔离凸台的存在就限制了挡墙的宽度,挡墙的宽度是指沿着动组件的两个常开动触点之间的连线方向,由于挡墙的宽度不能足够长,从而影响了挡墙的隔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及注胶塑封型开关,通过结构改进,能够有效阻断两个互不相连的导电元件之间的耐压击穿,从而提高了开关的耐电压击穿能力。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互不相电连通的且设有静触点的导电体和在壳体内对应适配于静触点的动触点;在其中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至另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由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墙,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内壁相对的第二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的延伸的末端抵至或插入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以利用所述第二挡墙在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的配合,阻止动触点与静触点在电弧的作用下产生的飞溅物进入对应的凹部内,从而
在对应的凹部中形成洁净区域,有效阻断两个导电体之间的耐压击穿。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中,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墙,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墙,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第二挡墙的延伸的末端抵至或插入第二侧内壁的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
[0007]在其中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至另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壳体的内壁中,在对应于第一挡墙至导电体的位置中,还设有至少一条凹道,以增加爬电距离。
[0008]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两个第一挡墙,以在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一个第二挡墙,且第二挡墙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凹部中;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两个第一挡墙,以在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一个第二挡墙,且第二挡墙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凹部中。
[0009]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的延伸的末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的延伸的末端相互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第二挡墙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第二挡墙呈错位对插。
[0010]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和一个第二挡墙呈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和一个第二挡墙也呈平行设置。
[0011]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和/或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两个第一挡墙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为一体相接。
[0012]一种注胶塑封型开关,包括盖板、底座、机芯部件、引出端子以及上述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所述底座设有由四侧壁和底壁围成的凹腔,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凹腔上并与所述底座组成所述壳体,所述底座的底壁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所述盖板的内侧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所述机芯部件装在所述凹腔中,所述动触点设在所述机芯部件上;所述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互不相电连通的且设有静触点的导电体为装配在所述底座的侧边的用来与所述机芯部件的动触点实现常闭方式相配合和常开方式相配合的两个引出端子。
[0013]所述底座的两侧边分别装有常闭引出端子和常开引出端子;所述机芯部件具有常开动簧片和常闭动簧片,常开动簧片和常闭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两侧边的常开引出端子和常闭引出端子对应相配合;所述底座的底壁设有隔离凸台,隔离凸台处在对应于常开动簧片端部和常闭动簧片端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底座的底壁中的第一挡墙在宽度上抵至或抵近所述隔离凸台。
[0014]所述隔离凸台上设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凹口,所述底座的底壁中的第二挡墙在宽度上与所述隔离凸台之间设有预置的间隔。
[0015]所述底座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端子的区域的靠近底座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端子的第一凹槽,所述盖板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以利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盖板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端子的区域的靠近盖板的边缘处,设有沿着
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所述底座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以利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底座和盖板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
[0016]所述盖板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向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凸起中。
[0017]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盖板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盖板的外侧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两个互不相电连通的且设有静触点的导电体和在壳体内对应适配于静触点的动触点;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至另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之间的区域中,由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墙,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内壁相对的第二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的延伸的末端抵至或插入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以利用所述第二挡墙在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的配合,阻止动触点与静触点在电弧的作用下产生的飞溅物进入对应的凹部内,从而在对应的凹部中形成洁净区域,有效阻断两个导电体之间的耐压击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中,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墙,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墙,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第二挡墙的延伸的末端抵至或插入第二侧内壁的对应的凹部的开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至另一个导电体的静触点与对应动触点的配合位置之间的区域所对应的壳体的内壁中,在对应于第一挡墙至导电体的位置中,还设有至少一条凹道,以增加爬电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两个第一挡墙,以在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一个第二挡墙,且第二挡墙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凹部中;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中,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两个第一挡墙,以在两个第一挡墙之间形成凹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还向所述区域延伸设有一个第二挡墙,且第二挡墙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凹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的延伸的末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的延伸的末端相互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第二挡墙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第二挡墙呈错位对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和一个第二挡墙呈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内壁的两个第一挡墙和一个第二挡墙也呈平行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的耐电压击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和/或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内壁中,两个第一挡墙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为一体相接。8.一种注胶塑封型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底座、机芯部件、引出端子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电压击穿结构;所述底座设有由四侧壁和底壁围成的凹腔,所述盖板固定在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炎青王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