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483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的第一进水管与药剂投加单元相连通,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单元相连通;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顶部的第一出水管与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上部的第二进水管相连通,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上还分别连通设置有逆向流充氧单元和反冲洗单元。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能够解决初期雨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总磷的问题,而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可以解决初期雨水中高浓度氨氮、铁和锰的问题,二者针对初期雨水存在的水质问题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初期雨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初期雨水,具体涉及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多,很多地区淡水资源供不应求,雨水成为水资源补给的重点对象。雨水是一种直接、经济的水资源,对调节、补给当地水资源极为关键。但是随着城市扩张,不透水面积增加,农业化肥过量使用以及城市雨洪现象加剧,大量的油类物质、氮、磷、有机物及重金属或溶解或悬浮于径流雨水中并排入水体,导致雨水径流量增大,水体污染负荷增多。径流雨水中总磷密度为0.5~2.89mg/L,如果直接排入河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处理初期雨水是必要的,传统的初期雨水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A2/O工艺以及生物滞留系统等,存在占地面积大﹑工序复杂﹑操作管理困难,增加处理成本等问题,导致初期雨水的处理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的处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包括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和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
[0006]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的第一进水管与药剂投加单元相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单元相连通;
[0007]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顶部的第一出水管与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上部的第二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
[0008]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电磁变频原水泵、第一电磁流量计和总进水阀;
[0009]所述的药剂投加单元包括在第一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凝剂投加器、粉炭投加器和微砂投加器,还包括连通在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下部的助凝剂投加装置;
[0010]所述的混凝剂投加器通过静态混合器与第一进水管相连,静态混合器位于电磁变频原水泵和第一电磁流量计之间,粉炭投加器位于静态混合器和第一电磁流量计之间,微砂投加器位于第一电磁流量计和总进水阀之间;
[0011]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包括安装在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底部的泥水分离器,泥水分离器上设置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上沿着污泥排出方向依次设置有排泥控制阀和排泥泵;
[0012]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还包括与泥水分离器和排泥控制阀之间的排泥管道相连通的外排空管;
[0013]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还包括与总进水阀和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之间的第一进水管相连通的内排空管;
[0014]所述的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上还分别连通设置有逆向流充氧单元和反冲洗单元。
[0015]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6]所述的逆向流充氧单元包括安装在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内的曝气器,曝气器与外部用于提供气源的的供气机相连。
[0017]所述的供气机采用空气压缩机、鼓风机或纯氧供应系统。
[0018]所述的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采用过滤柱和滤池一体化形式,过滤柱内的滤料采用催化氧化活性滤料,滤层总厚度为0.8m~1.6m,滤层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其中,上层高度为滤层总厚度的1/4~1/3,剩余的滤层平均分成中层和下层。
[0019]所述的曝气器设置在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中滤层的中层和下层之间。
[0020]所述的催化氧化活性滤料为石英砂滤层的表面负载催化氧化铁锰复合滤膜的滤料。
[0021]所述的反冲洗单元包括安装在反冲洗水池中的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泵通过反冲洗进水管与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的底部相连通,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的上部与反冲洗出水管相连通。
[0022]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的排泥管道和外排空管均与污泥脱水设备相连。
[0023]所述的污泥脱水设备采用离心机、带式压滤机或厢式压滤机。
[0024]所述的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浊度计;所述的第二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和第二电磁流量计;所述的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浊度计。
[002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6](Ⅰ)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能够解决初期雨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总磷的问题,而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可以解决初期雨水中高浓度氨氮、铁和锰的问题,二者针对初期雨水存在的水质问题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初期雨水处理系统。
[0027](Ⅱ)初期雨水可生化性较差,若采用传统初期雨水处理系统需要多种工艺组合,整个系统流程繁冗,而本技术将两个系统组合在一起,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工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系统管理运行也非常简单。
[0028](Ⅲ)本技术改变了传统雨水处理方法,既适用于大型初期雨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也适用于有占地局限性的老旧蓄水池改造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

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2

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3

第一进水管,4

第一出水管,5

第二进水管,6

第二出水管,7

药剂投加单元,8

泥水分离单元,9

逆向流充氧单元,10

反冲洗单元,11

电磁变频原水泵,12

第一电磁流量计,13

总进水阀,14

污泥脱水设备,15

第一浊度计,16

进水阀,17

第二电磁流量计,
18

第二浊度计;
[0031]701

混凝剂投加器,702

粉炭投加器,703

微砂投加器,704

助凝剂投加器,705

静态混合器;
[0032]801

泥水分离器,802

排泥管道,803

排泥控制阀,804

排泥泵,805

外排空管,806

内排空管;
[0033]901

曝气器,902

供气机;
[0034]1001

反冲洗水池,1002

反冲洗水泵,1003

反冲洗进水管,1004

反冲洗出水管。
[003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高效处理系统,包括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和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2);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的第一进水管(3)与药剂投加单元(7)相连通,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单元(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顶部的第一出水管(4)与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2)上部的第二进水管(5)相连通,所述的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2)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6);所述的第一进水管(3)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设有电磁变频原水泵(11)、第一电磁流量计(12)和总进水阀(13);所述的药剂投加单元(7)包括在第一进水管(3)上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凝剂投加器(701)、粉炭投加器(702)和微砂投加器(703),还包括连通在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下部的助凝剂投加装置(704);所述的混凝剂投加器(701)通过静态混合器(705)与第一进水管(3)相连,静态混合器(705)位于电磁变频原水泵(11)和第一电磁流量计(12)之间,粉炭投加器(702)位于静态混合器(705)和第一电磁流量计(12)之间,微砂投加器(703)位于第一电磁流量计(12)和总进水阀(13)之间;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8)包括安装在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底部的泥水分离器(801),泥水分离器(801)上设置有排泥管道(802),排泥管道(802)上沿着污泥排出方向依次设置有排泥控制阀(803)和排泥泵(804);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8)还包括与泥水分离器(801)和排泥控制阀(803)之间的排泥管道(802)相连通的外排空管(805);所述的泥水分离单元(8)还包括与总进水阀(13)和固液分离循环造粒流化床主体装置(1)之间的第一进水管(3)相连通的内排空管(806);所述的催化氧化过滤主体装置(2)上还分别连通设置有逆向流充氧单元(9)和反冲洗单元(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廷林胡瑞柱魏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