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78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9
室外单元(2)具备压缩机(10)、冷凝器(20)、热交换器(30)、以及第二膨胀阀(40),所述热交换器在第一通路(H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第二通路(H2)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单元(2)还具备:第一制冷剂流路(91~94),使制冷剂从循环流路的第一通路(H1)的出口与第二膨胀阀(40)之间的部分向第二通路(H2)的入口流动;第二制冷剂流路(96~98),使制冷剂从第二通路(H2)的出口向压缩机(10)的吸入端口(G1)或中间压端口(G3)流动;以及流路切换部(74),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将从第二通路(H2)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目的地切换为吸入端口(G1)及中间压端口(G3)中的任意一方。及中间压端口(G3)中的任意一方。及中间压端口(G3)中的任意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7

18718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其通过对内置于压缩机的电动机控制转矩来防止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过度地成为高温。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871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近年来,作为制冷剂的CO2等自然制冷剂受到关注。由于CO2的临界温度为31℃较低,因此使用了CO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过程在外部气体为高温的夏天等在超临界压力状态下进行。因此,存在系统整体成为高压的问题。若将系统整体设计为耐受高压,则成本比以往的氟利昂或代替氟利昂的系统上升。为了降低成本,希望仅使用负载装置也能够直接使用以往使用的装置。
[0008]但是,若降低负载装置的设计压力,则需要在从室外单元向负载装置输送液体制冷剂的液管中预先利用膨胀阀进行减压。此时,若气体制冷剂在负载装置的膨胀阀的近前混入于液体制冷剂,则膨胀阀的流量显著降低,因此为了避免能力降低而需要确保充分的过冷度(SC:Subcool)。
[0009]另外,为了提高性能,也考虑设置内部热交换器来提高过冷度,采用使冷却侧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的中间压端口的中间压注入回路,但在蒸发温度高的情况下,中间压也高,因此难以利用内部热交换器确保过冷度。因此,制冷循环装置的能力也有可能降低。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蒸发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负载装置的入口部分的制冷剂的过冷度的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机。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公开的室外单元是构成为与包括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负载装置连接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具备压缩机、冷凝器、热交换器、以及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具有吸入端口、排出端口、中间压端口。热交换器具有第一通路以及第二通路,以在流动于所述第一通路的制冷剂与流动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从压缩机到冷凝器、热交换器的第一通路、第二膨胀阀的流路与负载装置一起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流路。室外单元还具备:第一制冷剂流路,其使制冷剂从循环流路的第一通路的出口与第二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向第二通路的入口流动;第三膨胀阀,其配置于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二制冷剂流路,其使制冷剂从第二通路的出口向压缩机的吸入端口或者中间压端口流动;以及流路切换部,其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将从第一通路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
的目的地切换为吸入端口以及中间压端口中的任意一方。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公开的室外单元以及具备该室外单元的制冷循环装置、制冷机,即使在蒸发温度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从室外单元向负载装置送出的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度,因此能够防止制冷能力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是用于说明流路切换部74的控制的流程图。
[0017]图3是用于说明第三膨胀阀71的控制的流程图。
[0018]图4是用于说明第四膨胀阀72的控制的流程图。
[0019]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膨胀阀40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从申请最初开始预定将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适当组合。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另外,在图1中,功能性地表示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配置结构,并不一定表示物理空间中的配置。
[0022]参照图1,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室外单元2、负载装置3、以及延长配管84、88。
[0023]室外单元2是构成为与负载装置3连接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2具备压缩机10、冷凝器20、风扇22、热交换器30、第二膨胀阀40、以及配管80~83、89,所述压缩机10具有吸入端口G1、排出端口G2、以及中间压端口G3。热交换器30具有第一通路H1及第二通路H2,以在流动于第一通路H1的制冷剂与流动于第二通路H2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
[0024]负载装置3包括第一膨胀阀50、蒸发器60以及配管85、86、87。第一膨胀阀50例如是与室外单元2独立地控制的温度膨胀阀。
[0025]压缩机10对从配管89及97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向配管80排出。压缩机10构成为按照来自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来调整旋转速度。通过调整压缩机10的旋转速度来调整制冷剂的循环量,能够调整制冷循环装置1的能力。压缩机10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压缩机,例如可以采用涡旋型、旋转型、螺杆型等的压缩机。
[0026]冷凝器20使从压缩机10排出到配管80的制冷剂冷凝并流向配管81。冷凝器20构成为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散热)。通过该热交换,制冷剂被冷凝而变化为液相。风扇22将在冷凝器20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外部气体向冷凝器20供给。通过调整风扇22的转速,能够调整压缩机10的排出侧的制冷剂压力(高压侧压力)。
[002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冷却的情况也称为冷凝器2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超临界状态的制冷剂的从基准温度起的降低
量也称为过冷度。
[0028]从压缩机10到冷凝器20、热交换器30的第一通路H1、第二膨胀阀40的流路与配置有负载装置3的第一膨胀阀50、蒸发器60的流路一起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流路。以下,也将该循环流路称为制冷循环的“主回路”。
[0029]室外单元2还具备:第一制冷剂流路(91~94),其使制冷剂从循环流路的第一通路H1的出口与第二膨胀阀40之间的部分向第二通路H2的入口流动;第二制冷剂流路(96~98),其使制冷剂从第二通路H2的出口向压缩机10的吸入端口G1或中间压端口G3流动;以及流路切换部74,其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将从第二通路H2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目的地切换为吸入端口G1及中间压端口G3中的任意一方。以下,将从主回路分支并经由第二通路H2向压缩机10输送制冷剂的该流路称为“注入流路”。
[0030]室外单元2还具备:受液器(receiver)73,其配置于第一制冷剂流路,贮存制冷剂;第三膨胀阀71,其配置于循环流路的第一通路H1的出口与第二膨胀阀40之间的部分和受液器73的入口之间的配管91;排气通路93,其设置于受液器73的出口的配管94与受液器73的气体排出口之间,排出受液器73内的制冷剂气体;以及第四膨胀阀72,其配置于排气通路9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是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单元,所述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与包括第一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负载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室外单元具备:压缩机,具有吸入端口、排出端口、中间压端口;冷凝器;热交换器,具有第一通路以及第二通路,以在流动于所述第一通路的制冷剂与流动于所述第二通路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以及第二膨胀阀,从所述压缩机到所述冷凝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膨胀阀的流路与所述负载装置一起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循环流路,所述室外单元还具备:第一制冷剂流路,使制冷剂从所述循环流路的所述第一通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向所述第二通路的入口流动;第三膨胀阀,配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第二制冷剂流路,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二通路的出口向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端口或者所述中间压端口流动;以及流路切换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将从所述第二通路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的目的地切换为所述吸入端口以及所述中间压端口中的任意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单元,其中,还具备:受液器,配置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贮存制冷剂;排气通路,设置于所述受液器的出口与所述受液器之间,将所述受液器内的制冷剂气体排出;以及第四膨胀阀,配置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智隆有井悠介早坂素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