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741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垂钓领域的新型渔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包括舌板、第一八字环、鱼头、配重、第二八字环、第一鱼钩连接环、鱼身、结构钢丝、模块连接环、模块连接别针和第二鱼钩连接环和鱼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拟饵可以让使用者在钓鱼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鱼饵的长度以及鱼尾的种类,实际情况包括钓鱼的重量,钓鱼的种类等,不同的鱼尾在水中会呈现不同的泳姿,吸引不同种类的鱼;不同长度的鱼饵会吸引不同重量的鱼;使用者可以按需分配,并且不用再携带过多的鱼饵造成负担。成负担。成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


[0001]本技术属于垂钓领域的新型渔具
,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具体为一种路亚钓法中使用的仿生鱼饵。

技术介绍

[0002]路亚钓法源于欧美,在亚洲最早是由日本兴起,逐渐传播周边国家。近些年来,我国使用路亚钓法的人群越来越多,前景甚好,其主要原因之一为路亚垂钓号称水上高尔夫,是以环保为前提,优化自然环境的优雅运动。路亚钓法即是仿生饵钓法,也叫做拟饵钓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与传统钓鱼不同,路亚钓法要求垂钓者全身协调运动,强调主动找鱼。通过垂钓者的操作,拟饵在水中呈现种种类似惊慌逃窜、奋力挣扎、受伤虚弱、急速抽搐等形态吸引目标鱼发动攻击。在整个钓鱼过程中,钓者是在做全身运动,与传统钓法有着极大的差异。
[0003]路亚钓法钓具的核心是拟饵。这种强调主动的鱼趣,使钓鱼的快感在自我判断与目标水域情况相符中得到升级。因此评价拟饵的好坏标准在与是否全方位的使拟饵在水中像一条小鱼,对目标鱼类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好的拟饵不仅仅需要外形像鱼,还需要在水中平衡,划水波纹像鱼,甚至气味声音也要像真实的小鱼靠近。
[0004]目前市场上的米诺拟饵(硬饵),划水波纹不够生动,而且价格较高;软饵易损坏,抛不远,跑鱼概率大。而且,针对目标鱼类的大小需要不同大小的拟饵,拟饵切换泳姿需要不同形状的鱼尾,会造成钓鱼者的携带负担。我们希望通过材料的整合、加工技术的整合实现软硬拟饵优点的整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旨在解决目前软硬拟饵优缺点不统一且差异较大等问题,为钓鱼者提供更良好的垂钓体验。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包括舌板1、第一八字环2、鱼头3、配重4、第二八字环5、第一鱼钩连接环6、鱼身7、结构钢丝8、模块连接环9、模块连接别针10、第二鱼钩连接环11和鱼尾12;舌板1和第一八字环2连接在鱼头3的前端,用于牵引拟饵以及控制拟饵在水下下潜的深度;第二八字环5连接在鱼头3的后端,用于连接鱼身7;配重4固定在鱼头3中,其内部设有金属配重珠,在其中滑动;蛇形结构钢丝8被鱼身7包裹在其中,并与模块连接环9、第一鱼钩连接环6构成闭合环形别针结构,模块连接环9位于鱼身7后端;第一鱼钩连接环6位于鱼身7下部,用于悬挂鱼钩;在鱼身7与鱼头3拆卸脱离的使用过程中,按压第一鱼钩连接环6使连接的环形别针结构脱离鱼头3的第二八字环5,使鱼头3与鱼身7脱离;模块连接别针10与第二鱼钩连接环11构成另一闭合环形别针结构,第二鱼钩连接环11位于鱼尾12下部,用于悬挂鱼钩,在鱼身7与鱼尾12拆卸脱离的使用过程中,按压第二鱼钩连接环11使连接的别针模块连接别针10脱离模块连接环9,使鱼尾12与鱼身7脱离;在鱼身7与鱼头3安装连接的
使用过程中,按压第一鱼钩连接环6使连接的别针结构穿过鱼头3的第二八字环5,使鱼头3与鱼身7连接;在鱼身7与鱼尾12安装连接的使用过程中,按压第二鱼钩连接环11使连接的别针模块连接别针10穿过模块连接环9,使鱼尾12与鱼身7连接。
[0008]所述的鱼身7与鱼尾12皆为硅胶材质。
[0009]所述的鱼头3为塑料材质。
[0010]所述的鱼尾12为铅笔尾13、卷尾14、直尾15或T尾16。
[0011]所述的配重4内的配重珠为金属配重珠。
[0012]所述的结构钢丝8为蛇形结构,可以保证硅胶材质的鱼身7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脱落。
[0013]所述的鱼尾12中的模块连接别针10与第二鱼钩连接环11构成的闭合环形别针结构比较短小,可以使鱼尾硅胶部分在使用中泳姿更加逼真。
[0014]本技术的原理如下:
[0015]使用者在使用时将鱼线缠绕在第一八字环2上,根据使用需要决定拟饵的节数与长度,若去掉鱼身7,按压鱼第一鱼钩连接环6使连接的别针脱离鱼头3的第二八字环5,使鱼头3与鱼身7脱离;按压第二鱼钩连接环11使连接的别针模块离开别针10脱离鱼身7;按压第二鱼钩连接环11使模块连接别针10脱离鱼身7的模块连接环9,使鱼尾12与鱼身7脱离;按压第二鱼钩连接环11用连接模块别针10穿过鱼头3后面的第二八字环5,完成鱼头3与鱼尾12的连接,完成鱼饵的长度缩短。若需鱼饵长度加长或更换鱼尾只需重复上述操作。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让使用者在钓鱼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鱼饵的长度以及鱼尾的种类,实际情况包括钓鱼的重量,钓鱼的种类等,不同的鱼尾在水中会呈现不同的泳姿,吸引不同种类的鱼;不同长度的鱼饵会吸引不同重量的鱼;使用者可以按需分配,并且不用再携带过多的鱼饵造成负担。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模块连接处的透视示意图。
[0019]图3是四种不同的鱼尾示意图,(a)铅笔尾;(b)卷尾;(c)直尾;(d)T尾。
[0020]图4是长度为11.00cm的拟饵结构图。
[0021]图5是长度为7.00cm的拟饵结构图。
[0022]图中:1舌板;2第一八字环;3鱼头;4配重;5第二八字环;6第一鱼钩连接环;7鱼身;8结构钢丝;9模块连接环;10模块连接别针;11第二鱼钩连接环;12鱼尾;13铅笔尾;14卷尾;15直尾;16T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包括舌板1、第一八字环2、第二八字环5连接在鱼头3两端;配重4置于鱼头3内部;第一鱼钩连接环6、鱼身7、结构钢丝8贯穿鱼身;模块连接环9置于鱼身7尾部;模块连接别针10;第二鱼钩连接环11;鱼尾12。第一八字环2用于连接鱼线;鱼钩连接环用于连接相匹配的三本钩;关于鱼身7和鱼尾12的连接,通过抬起鱼钩连接环11,
使模块连接别针10打开,将模块连接别针10的别针出插入模块连接环9中,再抬起鱼钩连接环11,使模块连接别针10闭合,完成鱼身7和鱼尾12的组合;关于鱼身7或鱼尾12与鱼头3的连接方式,通过抬起鱼钩连接环,使模块连接别针打开,将模块连接别针的别针出插入第二八字环5中,再抬起鱼钩连接环,使模块连接别针闭合,完成鱼身7或鱼尾12与鱼头3的组合。
[0025]鱼头3长度20mm,鱼身7长度40mm,鱼尾12长度约50mm;鱼尾12分为铅笔尾13、卷尾14、直尾15、T尾16。模块化拟饵有多种组合方式,以适应多种使用场景:鱼头3组合鱼尾12,组成70mm长度拟饵用于垂钓体型较小的目标鱼,鱼头3、鱼尾12组合鱼身7,组成110mm长度拟饵用于垂钓体型较大的目标鱼;选用铅笔尾13获得“之”字形泳姿、选用直尾15,获得仿生形态、选择卷尾14,获得颤抖泳姿、选择T尾16,获得夸张泳姿。这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可以组成70mm铅笔尾拟饵、70mm卷尾拟饵、70mm直尾拟饵、70mmT尾拟饵,110mm铅笔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其特征在于,该软硬结合的模块化拟饵包括舌板(1)、第一八字环(2)、鱼头(3)、配重(4)、第二八字环(5)、第一鱼钩连接环(6)、鱼身(7)、结构钢丝(8)、模块连接环(9)、模块连接别针(10)、第二鱼钩连接环(11)和鱼尾(12);舌板(1)和第一八字环(2)连接在鱼头(3)的前端,用于牵引拟饵以及控制拟饵在水下下潜的深度;第二八字环(5)连接在鱼头(3)的后端,用于连接鱼身(7);配重(4)固定在鱼头(3)中,其内部设有金属配重珠,在其中滑动;蛇形结构钢丝(8)被鱼身(7)包裹在其中,并与模块连接环(9)、第一鱼钩连接环(6)构成闭合环形别针结构,模块连接环(9)位于鱼身(7)后端;第一鱼钩连接环(6)位于鱼身(7)下部,用于悬挂鱼钩;在鱼身(7)与鱼头(3)拆卸脱离的使用过程中,按压第一鱼钩连接环(6)使连接的环形别针结构脱离鱼头(3)的第二八字环(5),使鱼头(3)与鱼身(7)脱离;模块连接别针(10)与第二鱼钩连接环(11)构成另一闭合环形别针结构,第二鱼钩连接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亮宫雨彤朱秀花阎钰婷李宝军孙元张路刘建军于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