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制造且能够确保弯曲筒部的刚性的树脂加料管及其制造方法。树脂加料管(13)将供油口(11)和燃料箱(12)连接,并且具备直筒部(21、22、23)以及弯曲筒部(26、27)。弯曲筒部(26、27)具备峰部(31、32、33)和谷部(34)连续的波纹状的弯曲内侧部(30)、和由非波纹状的平滑面形成的弯曲外侧部(40)。弯曲内侧部(30)的谷部(34)具有在将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与弯曲筒部(26、27)的中心线(L)平行的直线状外周面,谷部(34)的直线状外周面形成于形成有峰部(31、32、33)的周向整个范围。个范围。个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树脂加料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加料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树脂加料管(也称为加料软管、加料配管)在汽车中将供油口与燃料箱连接,供燃料流通。加料管需要以不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方式进行配线,因此一般具备直筒部以及弯曲筒部(也称为弯曲部)。
[0003]而且,树脂加料管的组装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树脂加料管的端部装配供油口,接着,将装配于树脂加料管的供油口与汽车的车身连结。在此,在将供油口与汽车的车身连结时,从空间的观点出发,作业者不容易保持供油口,因此变为保持树脂加料管。假设在树脂加料管的弯曲筒部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在将供油口与汽车的车身连结时弯曲筒部会弯曲,从而无法容易地进行供油口与汽车的车身的连结。因此,从形状自由度的观点出发,将弯曲筒部形成为能够弯曲,但是从向汽车的车身的组装作业性的观点出发,需要用于保持形状的刚性。
[0004]另外,树脂加料管供燃料流通,因此由于在内周面存在凹凸而使压损变大。即,弯曲筒部形成为波纹状成为压损变大的原因。
[0005]因此,已知不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将弯曲筒部的周向整周形成为波纹状,而是如专利文献2
‑
3所记载那样仅将弯曲内侧的部分形成为波纹状,并将弯曲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滑状。另外,在专利文献4
‑
7中记载了将周向上的一部分形成为波纹状或凹凸状,并将周向上的剩余部分形成为平滑状。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23413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
11398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
‑
283348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
‑
291361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
‑
191421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20
‑
41683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昭60
‑
341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6]如上所述,从形状自由度的观点出发,要求将树脂加料管形成为能够弯曲,从组装作业性的观点出发,要求树脂加料管具有用于保持形状的刚性,且形成为能够降低弯曲筒部的压损的形状。
[0017]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管为了确保刚性而在弯曲筒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筒轴方向延
伸的肋,因此制造并不容易。专利文献3
‑
4所记载的管的刚性不充分。
[001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制造且能够确保弯曲筒部的刚性的树脂加料管及其制造方法。
[001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20](1、树脂加料管)
[0021]树脂加料管将供油口和燃料箱连接,并且具备直筒部以及弯曲筒部,所述弯曲筒部具备峰部和谷部连续的波纹状的弯曲内侧部、和由非波纹状的平滑面形成的弯曲外侧部。所述弯曲内侧部的所述谷部具有在将所述弯曲筒部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与所述弯曲筒部的中心线平行的直线状外周面,所述谷部的所述直线状外周面形成于形成有所述峰部的周向整个范围。
[0022]弯曲筒部的弯曲内侧形成为波纹状。因而,树脂加料管在弯曲筒部能够弯曲,具有形状自由度。另外,在弯曲筒部中,弯曲外侧部由非波纹状的平滑面形成。因而,能够降低燃料流通中的压损。
[0023]进一步地,在弯曲筒部的弯曲内侧部,波纹状的谷部具有直线状外周面。换言之,谷部的谷底在轴向截面中不倾斜而形成为平坦。假设在谷部不具有直线状外周面而倾斜至到达谷部的谷底的情况下,弯曲筒部容易向弯曲内侧弯曲。在该情况下,容易向弯曲筒部的弯曲内侧的角度变小的状态进行变形。即,弯曲筒部的刚性较低。由此,在向汽车的车身组装时的作业性的观点上存在问题。但是,通过使谷部的谷底具有直线状外周面,由此不易弯曲。即,弯曲筒部的刚性变高。其结果是,在将树脂加料管向汽车的车身组装时,作业性变得良好。
[0024]另外,如上所述,为了确保刚性,在弯曲筒部的弯曲内侧部,波纹状的谷部具有直线状外周面。这样的形状能够通过波纹状的成形而容易地进行制造。
[0025](2、树脂加料管的制造方法)
[0026]作为树脂加料管的制造方法,使用挤出机对直筒状原料进行挤出成形,使用与所述挤出机连续地排列的波纹成形机,对所述直筒状原料进行加工,由此成形所述直筒部以及直筒状的所述弯曲筒部,通过对直筒状的所述弯曲筒部进行弯曲加工,由此成形弯曲的所述弯曲筒部。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树脂加料管起到上述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燃料管线的图。
[0028]图2是树脂加料管的局部图,是将弯曲筒部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弯曲加工前的状态)的图。
[0029]图3是图2所示的树脂加料管的轴向剖视图。
[0030]图4是图3的IV
‑
IV剖视图。
[0031]图5是图3的V
‑
V剖视图。
[0032]图6是图3的VI
‑
VI剖视图。
[0033]图7是表示树脂加料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8是表示作为树脂加料管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挤出机、波纹成形机以及切割机的图。
[0035]图9是图8的IX
‑
IX剖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1:供油口;12:燃料箱;13:树脂加料管;14:通气管;21、22、23:直筒部;26、27:弯曲筒部;30:弯曲内侧部;31、32、33:峰部;34:谷部;35、42:肋;40:弯曲外侧部;41:主体;42:肋;110:挤出机;120:波纹成形机;130:切割机;L:中心线;P: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38](1、燃料管线1的结构)
[0039]参照图1对燃料管线1的结构进行说明。燃料管线1是在汽车中从供油口11到内燃机(未图示)的管线。但是,在本例中,对从作为燃料管线1的一部分的供油口11到燃料箱12之间进行说明。
[0040]燃料管线1具备供油口11、燃料箱12、树脂加料管13以及通气管14。供油口11设置在能够供供油枪2的喷嘴2a插入的汽车的车身的外表面附近。在供油口11中存在装配有未图示的供油盖的类型和未装配供油盖的无盖类型。供油口11与汽车的车身连结(卡合)。燃料箱12储存汽油等液体燃料。储存在燃料箱12中的液体燃料向未图示的内燃机供给,用于对内燃机进行驱动。
[0041]树脂加料管13由长条状的树脂制成的配管(也称为软管)形成。在图1中,图示了一根树脂加料管13,但也可以形成为具备将多根树脂加料管13与树脂加料管13彼此连接的接头(未图示)的结构。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树脂加料管(13),其将供油口(11)和燃料箱(12)连接,并且具备直筒部(21、22、23)以及弯曲筒部(26、27),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筒部(26、27)具备峰部(31、32、33)和谷部(34)连续的波纹状的弯曲内侧部(30)、和由非波纹状的平滑面形成的弯曲外侧部(40),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具有在将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与所述弯曲筒部(26、27)的中心线(L)平行的直线状外周面,所述谷部(34)的所述直线状外周面形成于形成有所述峰部(31、32、33)的周向整个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由所述谷部(34)的所述直线状外周面和所述弯曲外侧部(40)的外周面形成单一外径的圆筒状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直筒部(21、22、23)以及所述弯曲筒部(26、27)形成为直筒状的状态下,在以所述直筒部(21、22、23)的中心线(L)为中心的情况下,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的内周面的半径(Rb2)被设定为所述直筒部(21、22、23)的内周面的半径(Rb1)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内侧部(30)的所述谷部(34)的外周面的半径(Ra2)被设定为所述直筒部(21、22、23)的外周面的半径(Ra1)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加料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加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条诚,宫岛敦夫,小林敬幸,朴恩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