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58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包括设置有粉磨腔的下机壳本体,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有排料开口,所述粉磨腔通过排料开口排出原料粉末;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外缘设置有风环,所述粉磨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环上均匀环设有导叶,所述导叶表面设置有耐风蚀层。通过在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风环,配合风环的导叶表面设置的耐风蚀层,保证风环在持续的含有大量粉尘的“尘风”冲刷下,依然能够保证预设导叶间隙,从而确保粉尘的筛选符合预设标准。符合预设标准。符合预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磨机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凡用外力将大颗粒物料变成小颗粒物料的过程,都叫破碎,所使用的机械叫破碎机。凡用外力将小颗粒物料变成粉体物料的过程,叫粉碎或磨碎、简称粉磨,它所使用的机械叫粉磨机(磨机)。将破碎和粉磨联合起来简称碎磨,所使用的机械简称碎磨机械。磨机广泛应用与化工、矿山、钢铁、火电、煤炭等行业。待粉磨原料进入两个碾磨部件的表面之间,在压紧力的作用下,受到挤压和碾磨而被粉碎成粉状物。由于碾磨部件的旋转,磨成的粉尘被抛至磨机下壳体的导风结构处,到达装有均流导向叶片的环形热风通道(风环),热风以一定速度通过风环进入干燥空间,对原料粉尘进行干燥,并将其带入碾磨区上部的粗粉分离器中,经分离,不符合燃烧要求的粗粉返回碾磨区重磨;合格的原料粉尘经粗粉分离器由干燥剂带出磨外,进行下个工序的处理。因此风环作为原料粉尘的流动辅助结构,持续被含有大量粉尘的热风冲刷,随着时间积累极易出现磨损,由于风环上导叶之间的通道宽度是影响风速以及粉尘筛选、过滤效果的重要参数,因此随着导叶磨损使得通道宽度变化且变化不一致后,风速和粉尘质量均受到影响。
[0003]例如在中国公开的“一种用于辊式磨机的多边形可调节风环
ꢀ”
,其公开号“CN201807409U”,该多边形可调节风环设置在磨机壳体与磨盘之间形成的圆环形空间内,所述的多边形可调节风环包括下百叶风环、上导向环,所述的下百叶风环环绕磨盘,并与磨机壳体焊接,该下百叶风环等分成36~48个相同的部分,每个部分为一个独立的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主要由下百叶风环外侧面板和一对下百叶风环倾斜导向板组成,所述的上导向环设置在下百叶风环上方。这种风环虽然设置有可动风环以实现风速调节,但是成本较高,且依旧无法解决导叶经受风蚀造成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磨机的风环随工作时间推移易出现导叶磨损,从而影响风环对粉尘过滤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通过在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风环,配合风环的导叶表面设置的耐风蚀层,保证风环在持续的含有大量粉尘的尘风冲刷下,依然能够保证预设导叶间隙,从而确保粉尘的筛选符合预设标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包括设置有粉磨腔的下机壳本体,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有排料开口,所述粉磨腔通过排料开口排出原料粉末;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外缘设置有风环,所述粉磨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环上均匀环设有导叶,所述导叶表面设置有耐风蚀层。下机壳本体作为磨机的基座,不但是整个装置的支撑基底,同样是磨机核心机构——碾磨机构的安装座。风环设置于碾磨机构上方,在碾磨机构将原料磨碎后,配合进风口提供的热风形成螺旋式风力,将磨碎后的粉尘送出排料开口,以便于磨机的粗粉
分离器进行筛选。二风环表面的耐风蚀层能够在持续的“尘风”冲刷下保持表面结构,显著减缓导叶的磨损速度,使得风环导叶间隙符合设计标准,进而保证风环风速及粉尘筛选过滤功能的正常运行。
[0007]作为优选,所述粉磨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粉磨腔底部设置有碾磨机构安装部,所述粉磨腔的腔壁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上沿与风环相接。所述碾磨机构安装用于安装辊式碾磨体,当辊式碾磨体将原料磨碎后,通过进风口的热风将粉末吹至粉磨腔放入斜面腔壁上,通过风力作用沿斜面结构到达风环处,风环处风速较高,通过风速对粉尘进行初步筛选,重量较大的颗粒落至碾磨机构处再次碾磨,重量符合风速托载的粉尘被输送至排料开口进行下一工序的处理。
[0008]作为优选,所述导叶包括支撑层和耐风蚀层,所述支撑层为板型结构,所述支撑层沿风环周缘倾斜设置,所述耐风蚀层覆盖支撑层设置,所述耐风蚀层包括有凸起结构。所述支撑层为导叶的主体结构,倾斜设置的支撑层用于导流热风以形成上升风向,耐风蚀层则为抵抗“尘风”持续冲刷的导叶保护层,有效提升风环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层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为40
°
~50
°
。支撑层与竖直面的夹角即为风环叶片倾角,风环叶片倾角不但影响风环处的风速,同时对风环导叶磨损程度又极大影响,根据《能源工程》2017年第五期“中速磨煤机风环叶片倾角对磨煤机性能的影响”可知,风环叶片为40~50
°
时具备较好的大颗粒原料的沉降特性,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风环导叶磨损速度,即较为优异的磨机综合性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与支撑层接合处平滑过渡。所述凸起结构与支撑层平滑过渡,使得“尘风”在冲刷凸起结构与支撑层接合处时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接合处的磨损程度,降低导叶的表面磨损速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耐风蚀层为条状凸起结构,所述条状凸起结构沿风环径向方向设置。所述条状凸起结构能够保证到达支撑层的粉尘颗粒均会接触凸起结构,使得大颗粒粉尘不会直接通过导叶间隙,而是在相邻凸起结构之间形成的微型涡流吸入,若颗粒重量较大,则会从微型涡流处;落下被再次碾磨,若符合预设风速的托载重量,则会被微型涡流甩至凸起结构外部,随热风上升离开。
[0012]作为优选,所述风环为金属制件,所述耐风蚀层为镀铬层。铬制耐风蚀层能够持续经受颗粒粉尘的高速撞击,因此有效提升风环的使用寿命,以及耐磨性能和抵抗尖锐摩擦的性能。
[0013]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风环,配合风环的导叶表面设置的耐风蚀层,保证风环在持续的含有大量粉尘的“尘风”冲刷下,依然能够保证预设导叶间隙,从而确保粉尘的筛选符合预设标准;(2)风环叶片为40~50
°
时具备较好的大颗粒原料的沉降特性,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风环导叶磨损速度,即较为优异的磨机综合性能;(3)凸起结构与支撑层平滑过渡,使得“尘风”在冲刷凸起结构与支撑层接合处时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接合处的磨损程度,降低导叶的表面磨损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下机壳本体,11、粉磨腔,111、腔壁,12、排料开口,13、进风口,14、碾磨机构安装部,2、风环,21、导叶,3、耐风蚀层,31、凸起结构,4、支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有粉磨腔的下机壳本体,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设置有排料开口,所述粉磨腔通过排料开口排出原料粉末;所述下机壳本体顶部外缘设置有风环,所述粉磨腔的腔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环上均匀环设有导叶,所述导叶表面设置有耐风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粉磨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粉磨腔底部设置有碾磨机构安装部,所述粉磨腔的腔壁为斜面结构,所述腔壁的上沿与风环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机下壳体及导风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叶包括支撑层和耐风蚀层,所述支撑层为板型结构,所述支撑层沿风环周缘倾斜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剑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