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434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渣由黄芪、人参、丹参等11味中药组成,本研究发现通过中药渣再利用,成功解决了中药渣污染及垃圾处理的难题,将中药企业的废弃物变为生产食用菌栽培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木屑用量,节约了森林资源。林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真菌栽培
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中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中药在提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渣,每年均有大量的中药渣需要处理, 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办法不能有效的利用中药渣里的资源,还会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和减少土地的利用空间,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经分析测定,中药渣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质轻,通气性好,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和轻基质。
[0003]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糖,对平衡人体代谢十分有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是继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之后人类可以食用的第三大食品。食用菌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断枯竭,面临资源匮乏危机。特别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上用的木材和棉籽壳,前者的使用由于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而受到限制,后者农药残留量较高,利用中药渣进行食用菌栽培是解决资源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
[0004]猴头菇,营养价值很高猴头菇含有的脂肪、磷、维生素B等,与目前人工栽培的各类食用菌相比,均居首位。猴头菇具有许多药用价值:抗炎和抗溃疡,猴头菌提取物可治疗胃黏膜损伤、慢性萎缩性胃炎,而且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抗肿瘤,猴头菇的子实体提取物及菌丝体提取物可在抗肿瘤上发挥重要作用;降血糖,猴头菇菌丝体提取物能够对抗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抗氧化和抗衰老,在体外和体内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和保肝作用。
[0005]裂褶菌,别名:白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是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此外,还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其菌丝深层发酵产出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其提取的蘑菇葡聚糖能提升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力,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
[0006]茶树菇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柱状田头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
[0007]香菇不仅是人们理想的美味佳肴,而且它的保健药用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表明,香菇具有许多重要的医药保健功能。防治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血栓,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能,健胃保肝。常食香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脾胃虚弱、腹胀、四肢乏力、面黄体瘦等消化系统疾病。预防佝偻病及贫血。
[0008]中药渣中含有大量的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因此利用中药渣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食用菌,成为处理中药渣废弃物的新思路。本专利技术通过中药渣再利用,成功解决了中药渣污染及垃圾处理的难题,将中药企业的废弃物变为生产食用菌栽培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木屑用量,节约了森林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0010]培养料组分及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60%、木屑18-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0011]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0012]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0013]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60%、木屑1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0014]中药渣由下列成分组成: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香加皮、桂枝、陈皮、附子、丹参、玉竹、红花。
[0015]中药渣成分由水提中药渣和醇提中药渣组成,其中水提药材为:附子、丹参、桂枝、陈皮、红花、玉竹;醇提药材为:黄芪、人参、葶苈子、泽泻、香加皮,水提与醇提中药渣重量配比为=1:2。
[0016]中药渣水提部分为桂枝、陈皮先提油,再与其他水提药渣:附子、丹参、红花、玉竹,以1:4.75的比例进行混合。
[0017]该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B、中药渣、木屑、麸皮、石膏粉、葡萄糖按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调整PH值为5.0~6.5,为栽培料;C、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接种;D、接种后,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
[0018]该培养料的发菌条件为25℃,黑暗条件下,湿度55%-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
[0019]以食用菌产量为标准筛选出适宜中药渣栽培的菌种为猴头菇、裂褶菌、香菇。
[0020]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918963和CN101798247A分别介绍了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但二者均采用建堆发酵的方式,将中药渣进行发酵后再作为栽培料使用,建堆发酵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且发酵后的中药渣,部分营养被消耗,作为主要碳源的纤维素、木质素被大量分解,不利于食用菌生长,且二者只粗略介绍了中药渣可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对具体方式及适用菌种未做深入研究。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针对专利中药产生的废弃物中药渣进行综合利用,采用
熟料袋栽法,得出适宜菌种及最佳配方。不仅保护了环境,且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新的收益。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中药渣的理化性质,本专利技术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资源,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0022]实验例本项目为河北师范大学与石家庄以岭药业合作项目,项目利用以岭药业制药废弃物中药渣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探索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增加中药渣经济附加值的新方法。同时,通过实验室及基地出菇试验建立利用以岭药业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以岭药业规模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0023]1、试验菌株和材料1.1试验菌株茶树菇、猴头菇、灰树花、裂褶菌、香菇、灵芝。
[0024]1.2试验材料1.2.1发菌袋,材质为聚丙烯袋,规格17厘米
×
35厘米,单层厚0.05毫米;1.2.2新型无棉盖体套环,购于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1.2.3接种棒,接种枪;1.2.4中药药材水提物(中药渣)和醇提物(中药渣)。(由以岭药业提供)。
[0025]2、食用菌的栽培流程栽培种准备

栽培袋制作

接种

发菌

出菇3、栽培种基质的选择工厂成产的栽培种主要基质是:棉籽壳、木屑、麸皮、玉米芯和麦粒等,本试验选择中药渣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组分及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60%、木屑18-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60%、木屑1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渣由下列成分组成: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香加皮、桂枝、陈皮、附子、丹参、玉竹、红花。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中药渣成分由水提中药渣和醇提中药渣组成,其中水提药材为:附子、丹参、桂枝、陈皮、红花、玉竹;醇提药材为:黄芪、人参、葶苈子、泽泻、香加皮,水提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相君贾振华刘代缓崔旭盛韩丽丽周盛茂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