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08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包括锅体、锅盖和侧耳,锅盖盖设在锅体上,侧耳设置在锅体的两侧,锅体的上沿设置有倒水嘴,侧耳包括耳座和侧耳本体,耳座与锅体连接,侧耳本体的中段与耳座铰接,移动侧耳本体的外侧端,带动侧耳本体的内侧端移动,从而使内侧端向下压住锅盖或向上与锅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活动的侧耳、滤水孔和倒水嘴,当需要滤水时,将锅盖与锅体扣合,端起锅体,侧耳主体的外侧端受力向上移动,带动侧耳主体的内侧端向下移动,把锅盖压在锅体上,将锅体内的食物向滤水孔方向倾倒,锅体内的液体便与渣体分离,通过滤水孔从倒水嘴流出,避免了操作者在烹饪时被烫手的危险,亦可在烹饪时轻松分离汤渣,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安全。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滤水的锅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锅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滤水的锅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锅具功能单一,大多不具备滤水功能,而我们在煮食过程中经常需要把食物与水、汤渣与汤汁进行分离,在需要过滤锅内的液体时,一般需要其他过滤设备作为辅助进行操作,操作相对麻烦,增加滤水的困难程度;或者是直接盖上盖子后倾倒,从而将食物与水、汤渣与汤水进行分离,但是若不用手指压紧锅盖,就有可能把食物或汤渣倒出来,不能实现水与食物的有效分离,而且使用不安全,容易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食物与水、汤渣与汤水进行分离时,一般需要其他过滤设备作为辅助进行操作,操作相对麻烦,而直接盖上盖子倾倒时,若不用手指压紧锅盖,就有可能把食物或汤渣倒出来,不能实现水与食物的有效分离,而且使用不安全,容易造成烫伤。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5]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包括锅体、锅盖和侧耳,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侧耳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两侧,所述锅体的上沿设置有倒水嘴,所述侧耳包括耳座和侧耳本体,所述耳座与所述锅体连接,所述侧耳本体的中段与所述耳座铰接,移动所述侧耳本体的外侧端,带动所述侧耳本体的内侧端移动,从而使所述内侧端向下压住所述锅盖或向上与所述锅盖分离。
[0006]进一步,所述侧耳本体的截面为T形,所述侧耳本体包括压块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耳座铰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压块的中段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压块为板状,所述连接杆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与所述压块的左侧连接,所述右连接杆与所述压块的右侧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侧耳本体和/或所述耳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侧耳本体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耳座通过销轴铰接。
[0010]进一步,所述侧耳本体的内侧和所述耳座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槽和连接轴。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限位部,所述连接槽的截面为U形,所述连接槽的两臂内侧面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从而限制所述连接轴的转动角度。
[0012]进一步,所述限位部包括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所述上限位面与所述连接槽的上槽壁配合,用于限制所述侧耳本体外侧端向下继续移动,所述下限位面与所述连接槽的下槽壁配合,用于限制所述侧耳本体外侧端向上继续移动。
[0013]进一步,所述压块的内侧端为与所述锅盖外沿相配合的弧形,所述压块外侧端的厚度大于内侧端的厚度。
[0014]进一步,所述锅盖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挡环,所述环形挡环上设置有滤水孔。
[0015]该可滤水的锅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可滤水的锅具具有可活动的侧耳、滤水孔和倒水嘴,当需要滤水时,将锅盖与锅体扣合,端起锅体,侧耳主体的外侧端受力向上移动,带动侧耳主体的内侧端向下移动,把锅盖压在锅体上,将锅体内的食物向滤水孔方向倾倒,锅体内的液体便与渣体分离,通过滤水孔从倒水嘴流出,避免了操作者在烹饪时被烫手的危险,亦可在烹饪时轻松分离汤渣,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可滤水的锅具立体图;
[0018]图2:本技术可滤水的锅具爆炸图;
[0019]图3:本技术可滤水的锅具侧面图;
[0020]图4:本技术可滤水的锅具图3中B

B剖面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锅体;2—锅盖;3—侧耳;31—耳座;32—侧耳本体;321—压块;322—连接杆;4—连接轴;41—限位部;5—连接槽;6—环形挡环;7—滤水孔;8—倒水嘴;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包括锅体1、锅盖2和侧耳3。锅体1的上沿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倒水嘴8;锅盖2盖设在锅体1上,锅盖2的下侧面上设置有环形挡环6,环形挡环6上对称的设置有两组滤水孔7,锅盖2的上侧面中部设置有提手9;侧耳3设置在锅体1的两侧,侧耳3包括耳座31和侧耳本体32,耳座31与锅体1连接,侧耳本体32的中段与耳座31铰接,移动侧耳本体32的外侧端,带动侧耳本体32的内侧端移动,从而使内侧端向下压住锅盖2或向上与锅盖2分离。
[0025]侧耳本体32的截面为T形,侧耳本体32包括压块321和连接杆322,连接杆322的下端与耳座31铰接,连接杆322的上端与压块321的中段连接;压块321为板状,压块321的内侧端厚度小于外侧端厚度,连接杆322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左连接杆与压块321的左侧连接,右连接杆与压块322的右侧连接;侧耳本体32和/或耳座3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侧耳本体32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0026]如图4所示,连接杆322与耳座31通过销轴铰接,侧耳本体32的内侧和耳座3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槽5和连接轴4,连接轴4上设置限位部41,连接槽5的截面为U形,连接槽5的两臂内侧面与限位部41配合,从而限制连接轴4的转动角度;限位部41包括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上限位面与连接槽5的上槽壁配合,用于限制侧耳本体32外侧端向下继续移动,下限位面与连接槽5的下槽壁配合,用于限制侧耳本体32外侧端向上继续移动。
[0027]压块321的内侧端为与锅盖2外沿相配合的弧形,使得压块321下压时仅压下锅盖2外沿部分,便于在不需要漏水时,锅盖2能更容易与锅体1分离。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9]当需要对锅体1内的食物进行滤水时,将锅盖与锅体扣合,将锅盖2上的任意滤水
孔7与锅体1上任意倒水嘴8对齐,握住压块321的外侧端端起锅体1,压块321的外侧端上移,压块321以连接轴4为转轴转动,带动压块321的内侧端下移,将锅盖2压在锅体1上,将锅体1内的食物向滤水孔7方向倾倒,锅体1内的液体通过滤水孔7从倒水嘴8流出,轻松分离汤渣,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0030]当不需要进行滤水时,握住提手9抬起锅盖2,锅盖2的外沿上移带动压块321的内侧端上移,不会影响到锅具的正常使用,同时,侧耳的形状也和现有的侧耳形状相同,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滤水的锅具,包括锅体(1)、锅盖(2)和侧耳(3),所述锅盖(2)盖设在所述锅体(1)上,所述侧耳(3)设置在所述锅体(1)的两侧,所述锅体(1)的上沿设置有倒水嘴(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3)包括耳座(31)和侧耳本体(32),所述耳座(31)与所述锅体(1)连接,所述侧耳本体(32)的中段与所述耳座(31)铰接,移动所述侧耳本体(32)的外侧端,带动所述侧耳本体(32)的内侧端移动,从而使所述内侧端向下压住所述锅盖(2)或向上与所述锅盖(2)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滤水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本体(32)的截面为T形,所述侧耳本体(32)包括压块(321)和连接杆(322),所述连接杆(322)的下端与所述耳座(31)铰接,所述连接杆(322)的上端与所述压块(321)的中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滤水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21)为板状,所述连接杆(322)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与所述压块(321)的左侧连接,所述右连接杆与所述压块(321)的右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滤水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本体(32)和/或所述耳座(3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侧耳本体(32)转动角度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荣威智能厨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