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06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一侧固定有两个第一支脚,车体顶部开设有两个折叠槽,折叠槽内壁底部开设有开口,开口内插接有第二支脚,第二支脚和第一支脚底部均固定有移动轮,车体底部一侧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支脚外端面,第二支脚内侧固定有齿板,两侧折叠槽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直轴,直轴上套设固定有两个齿轮,齿轮和齿板啮合连接,直轴上固定有拉手,拉手截面设置成U形,车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齿轮啮合带动齿板移动,继而带动第二支脚和移动轮向上移动,即可在折叠后,使得支撑板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从而有效防止该平板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效防止该平板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效防止该平板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平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平板车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平板车。

技术介绍

[0002]平板车是一种电动有轨厂内运输车辆。又称电动平车、台车、过跨车。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维护、承载能力大、污染少等优点。广泛用于机器制造和冶金工厂,作为车间内部配合吊车运输重物过跨之用。在小型仓库、工厂、超市等货流量较多的场合中,平板车是一种使用较多的货物搬运工具。
[0003]平板车,主要由拉杆、车体、车轮等装置组成,其中拉杆与车体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然而现有平板车中拉杆与车体垂直固定的结构形式使其存放时占用的空间较大,同时当需要对平板车进行大批量运输时,现有折叠平板车在摆放时容易晃动,给运输带来不便,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脚,车体顶部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折叠槽,折叠槽内壁底部贯穿开设有开口,开口内插接有第二支脚,第二支脚和第一支脚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轮,车体底部靠近第二支脚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第二支脚外端面,第二支脚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齿板,两侧折叠槽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直轴,直轴上套设固定有两个齿轮,齿轮和齿板啮合连接,直轴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拉手,拉手截面设置成U形,车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在折叠槽侧壁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和第二支脚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滑块和滑槽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一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在拉手两端均开设有插槽,车体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螺纹槽,插槽和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旋钮。
[0010]优选的,所述滑槽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块,卡块截面设置成弧形,滑块和卡块接触位置开设有匹配的第一卡槽。
[0011]优选的,所述折叠槽内壁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两侧均粘接有橡胶块,拉手内侧开设有和固定块与橡胶块匹配的第二卡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该装置中设置有拉手,在不使用时,转动旋钮,使得旋钮和插槽脱离,继而转动拉手,将拉手和折叠槽折叠,该过程中,使得齿轮啮合带动齿板移动,继而带动第二支脚和移动轮向上移动,即可在折叠后,使得支撑板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从而有效防止该平板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
[0014]2、该装置中设置有第一弹簧,即可在对拉手进行折叠时,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可拉动第二支脚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进一步便于折叠过程,并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的卡块,即可有效防止旋钮和插槽脱离的瞬间,在第一弹簧作用下,拉手被快速复位,从而提高折叠过程的安全性。
[0015]3、该装置中设置有第三弹簧连接的固定块和橡胶块,当拉手和折叠槽嵌合时,固定块和橡胶块与第二卡槽卡接,继而对拉手进行一定的束缚作用,从而防止拉手松脱,且使得使用过程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的车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车体;2、第一支脚;3、移动轮;4、支撑板;5、折叠槽;6、直轴;7、拉手;8、齿轮;9、开口;10、第二支脚;11、齿板;12、滑槽;13、滑块;14、插槽;15、螺纹槽;16、旋钮;17、第一弹簧;18、第一凹槽;19、第二弹簧;20、卡块;21、第二凹槽;22、第三弹簧;23、固定块;24、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
[0024]参照图1

4,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包括车体1,车体1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脚2,车体1顶部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折叠槽5,折叠槽5内壁底部贯穿开设有开口9,开口9内插接有第二支脚10,第二支脚10和第一支脚2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轮3,车体1底部靠近第二支脚10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支撑板4,支撑板4设置于第二支脚10外端面,第二支脚10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齿板11,两侧折叠槽5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直轴6,直轴6上套设固定有两个齿轮8,齿轮8和齿板11啮合连接,直轴6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拉手7,拉手7截面设置成U形,车体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
[0025]本技术中,限位机构在折叠槽5侧壁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和第二支脚1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滑块13和滑槽12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一弹簧17,固定机构在拉手7两端均开设有插槽14,车体1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螺
纹槽15,插槽14和螺纹槽15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旋钮16,滑槽12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8,第一凹槽18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卡块20,卡块20截面设置成弧形,滑块13和卡块20接触位置开设有匹配的第一卡槽。
[0026]工作原理:在不使用时,转动旋钮16,使得旋钮16和插槽14脱离,继而转动拉手7,将拉手7和折叠槽5折叠,该过程中,使得齿轮8啮合带动齿板11移动,继而带动第二支脚10和移动轮3向上移动,即可在折叠后,使得支撑板4与地面接触进行支撑,从而有效防止该平板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在对拉手7进行折叠时,第一弹簧17的弹性作用,可拉动第二支脚10向上移动,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进一步便于折叠过程,并设置有第二弹簧19连接的卡块20,即可有效防止旋钮16和插槽14脱离的瞬间,在第一弹簧17作用下,拉手7被快速复位,从而提高折叠过程的安全性。
[0027]实施例2
[0028]参照图1

5,一种折叠式平板车,折叠槽5内壁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弹簧22,第三弹簧2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23,固定块23两侧均粘接有橡胶块24,拉手7内侧开设有和固定块23与橡胶块24匹配的第二卡槽。
[0029]工作原理:当拉手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脚(2),车体(1)顶部开设有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折叠槽(5),折叠槽(5)内壁底部贯穿开设有开口(9),开口(9)内插接有第二支脚(10),第二支脚(10)和第一支脚(2)底部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移动轮(3),车体(1)底部靠近第二支脚(10)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支撑板(4),支撑板(4)设置于第二支脚(10)外端面,第二支脚(10)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齿板(11),两侧折叠槽(5)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直轴(6),直轴(6)上套设固定有两个齿轮(8),齿轮(8)和齿板(11)啮合连接,直轴(6)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拉手(7),拉手(7)截面设置成U形,车体(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在折叠槽(5)侧壁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和第二支脚(1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志超许士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亚澳工业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