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90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模块,第一支撑模块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模块,第一矩形模块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动架转动连接,每个第一滑动架远离第一矩形模块一端通过转轴与螺母座模块转动连接,每个螺母座模块内设置有丝杆,每个螺母座模块远离第一滑动架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动架,每个第二滑动架远离螺母座模块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矩形模块转动连接,通过升降装置,实现了可以自动控制服务台的高度,从而普遍的适用于每个人,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带了便利,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容易推广。容易推广。容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工具的
,具体为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

技术介绍

[0002]当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服务行业之后,服务台概念也被引用进来,服务台不是一个服务过程,而是一个服务职能,目的是为用户和IT服务组织的提供一个统一联系点,在如今各大医院中,智能导医服务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的缓解了患者挂号、查询和支付等问题。
[0003]在如今现有的智能导医服务台中,例如申请文案CN201721302036.0的技术结构中,包括服务台本体、设置在服务台本体内部的计算机和胶片打印机以及身份输入装置,所述身份输入装置和胶片打印机均和计算机连接,所述计算机与医院的就诊系统连接,该装置虽然实现了自助查询服务功能,但是不能普遍的适用于大众人群,对于不同年龄段,身高相差较大的人而言,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不舒适。
[0004]基于此,我门需要研制出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服务台高度的装置,从而普遍的适用于每个人,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带了便利,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容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模块,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内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模块内壁下表面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模块,所述第一矩形模块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动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架远离第一矩形模块一端通过转轴与螺母座模块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丝杆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壳体外壁一侧设置在第一支撑模块内壁一侧上,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远离第一滑动架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动架,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架远离螺母座模块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矩形模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模块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模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外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滑块,每个所述矩形滑块均与矩形滑槽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矩形滑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模块内壁两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远离驱动轴一端设置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远离丝杆一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滚珠轴承一端与第一支撑模块内壁一侧相互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模块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身份证读卡器。
[0011]进一步的,靠近所述身份证读卡器一侧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功能按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梯形模块,所述梯形模块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屏。
[0013]进一步的,所述梯形模块上表面一侧通过转轴与摄像头转动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壁一侧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相互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壳体外壁下表面与梯形模块相互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升降装置,实现了可以自动控制服务台的高度,从而普遍的适用于每个人,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带了便利,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通过矩形滑块和矩形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支撑平台稳定的上下移动,通过滚珠轴承和连接轴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丝杆的支撑连接,通过摄像头和单片机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患者身高的识别,然后自动控制支撑平台的高度。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模块内部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11、第一支撑模块;111、矩形滑槽;12、第二支撑模块;121、矩形滑块;13、支撑平台;131、功能按钮;14、梯形模块;141、显示屏;2、升降装置;21、固定板;22、第一矩形模块;23、第一滑动架;24、螺母座模块;25、丝杆;251、滚珠轴承;252、连接轴;26、第二滑动架;27、第二矩形模块;28、电机;281、驱动轴;3、身份证读卡器;4、摄像头;5、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模块11,所述第一支撑模块11内设置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模块11内壁下表面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2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模块22,所述第一矩形模块22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动架23
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架23远离第一矩形模块22一端通过转轴与螺母座模块24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24内设置有丝杆25,所述丝杆25一端设置有驱动轴281,所述驱动轴281远离丝杆25一端设置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壳体外壁一侧设置在第一支撑模块11内壁一侧上,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24远离第一滑动架23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动架26,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架26远离螺母座模块24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矩形模块2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模块27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模块12。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3,所述第二支撑模块12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平台13,所述支撑平台13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身份证读卡器3(型号:YNR

101),通过身份证读卡器3,实现了对身份证的识别,靠近所述身份证读卡器3一侧等间距平行设置有若干功能按钮131,通过功能按钮131,实现了对显示屏141上的业务选择,所述支撑平台13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梯形模块14,所述梯形模块14外壁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模块(11),所述第一支撑模块(11)内设置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模块(11)内壁下表面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2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矩形模块(22),所述第一矩形模块(22)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动架(2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架(23)远离第一矩形模块(22)一端通过转轴与螺母座模块(24)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24)内设置有丝杆(25),所述丝杆(25)一端设置有驱动轴(281),所述驱动轴(281)远离丝杆(25)一端设置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壳体外壁一侧设置在第一支撑模块(11)内壁一侧上,每个所述螺母座模块(24)远离第一滑动架(23)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滑动架(26),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架(26)远离螺母座模块(24)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矩形模块(2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矩形模块(27)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支撑模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导医服务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模块(12)外壁两侧对称设置有矩形滑块(121),每个所述矩形滑块(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琼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睿艺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