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涉及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的夹缝中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圆杆,每个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能够将第一缓冲箱承受的纵向冲击力转换为横向缓冲,有效的提升了减震效果,通过设置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对圆杆产生的冲击进行有效吸收,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三缓冲机构,能够对顶板承受的冲击力进行阻尼,延长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
,具体是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减震装置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0003]目前,市场上的减震装置一般都是采用钢板弹簧加液压减震器,或弹簧加液压减震器,这些减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遇到较大的震动时,不仅减震效果不好,而且会大大缩短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机械式减震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的夹缝中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圆杆,每个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每个所述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箱,所述第一缓冲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顶板的底面,所述第一缓冲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圆杆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箱底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板的底面,所述第一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球,所述第一缓冲箱的内顶壁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橡胶球,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缓冲箱,所述第二缓冲箱的底面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缓冲箱的内部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箱的内底壁,所述圆杆的底端贯穿第二缓冲箱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插块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箱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槽,两个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橡胶球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槽的内壁。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块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二缓冲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收线轮和齿轮,且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收线轮的内部均缠绕连接有拉线,两个所述拉线远离收线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箱的内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第三缓冲箱,所述第三缓冲箱的底面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缓冲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滑板,两个所述第二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两个所述联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第三缓冲箱的内壁并铰接有铰接杆,且联动杆与第三缓冲箱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杆远离联动杆的一端均铰接有铰接块,两个所述铰接块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于顶板的底面。
[00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套设于联动杆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镶嵌有磁铁。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械式减震装置的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缓冲机构,即第一橡胶球、移动槽、移动块、第二橡胶球和第二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外部冲击力通过带动第一缓冲箱向下运动,使第二橡胶球与第一橡胶球相接触,并在第一橡胶球的作用下,使第二橡胶球带动移动块在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进而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综上,实现了对外部冲击力预先缓冲的效果,能够将第一缓冲箱承受的纵向冲击力转换为横向缓冲,有效的提升了减震效果。
[0015]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缓冲机构,即插块、第三弹簧、齿条、旋转轴、收线轮、齿轮、拉线和第四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圆杆带动插块在第二缓冲箱的内部滑动,对第三弹簧进行挤压,在齿条和齿轮的作用下,使旋转轴带动收线轮旋转,并在拉线的作用下,对第四弹簧进行拉伸,综上,达到了对圆杆双重缓冲的效果,能够对圆杆产生的冲击进行有效吸收,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
[0016]三、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缓冲机构,即第二滑板、磁铁、联动杆、第五弹簧、铰接杆和铰接块之间的配合设置,通过顶板带动铰接块向下运动,使铰接杆在铰接块和联动杆的内部转动,进而使联动杆带动第二滑板在第三缓冲箱的内部滑动,同时对第五弹簧进行挤压,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使两个第二滑板相互靠近,达到了对顶板支撑的效果,能够对顶板承受的冲击力进行阻尼,延长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二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顶板;3、第三缓冲机构;301、第三缓冲箱;302、第二滑板;303、磁铁;304、联动杆;305、第五弹簧;306、铰接杆;307、铰接块;4、圆杆;5、第一弹簧;6、第一缓冲机构;601、第一缓冲箱;602、第一滑板;603、第一橡胶球;604、移动槽;605、移动块;606、第二橡胶球;607、第二弹簧;7、第二缓冲机构;701、第二缓冲箱;702、插块;703齿条、704、旋转轴;705、收线轮;706、齿轮;707、拉线;708、第四弹簧;709、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2,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夹缝中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圆杆4,每个圆杆4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5,每个圆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6和第二缓冲机构7,顶板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3,第一缓冲机构6包括第一缓冲箱601,第一缓冲箱6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顶板2的底面,第一缓冲箱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602,圆杆4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箱601底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板602的底面,第一滑板6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球603,第一缓冲箱601的内顶壁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橡胶球606,第二缓冲机构7包括第二缓冲箱701,第二缓冲箱701的底面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第二缓冲箱701的内部设置有插块702,插块7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09,且第三弹簧709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箱701的内底壁,圆杆4的底端贯穿第二缓冲箱701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插块702的上表面。
[0024]进一步的,如图3,第一缓冲箱60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槽604,两个移动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2),所述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夹缝中设置有两组相对称的圆杆(4),每个所述圆杆(4)的外表面均套设有第一弹簧(5),每个所述圆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6)和第二缓冲机构(7),所述顶板(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6)包括第一缓冲箱(601),所述第一缓冲箱(6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于顶板(2)的底面,所述第一缓冲箱(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602),所述圆杆(4)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箱(601)底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板(602)的底面,所述第一滑板(6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球(603),所述第一缓冲箱(601)的内顶壁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橡胶球(606),所述第二缓冲机构(7)包括第二缓冲箱(701),所述第二缓冲箱(701)的底面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缓冲箱(701)的内部设置有插块(702),所述插块(7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709),且第三弹簧(709)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箱(701)的内底壁,所述圆杆(4)的底端贯穿第二缓冲箱(701)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插块(702)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箱(601)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移动槽(604),两个所述移动槽(60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05),两个所述移动块(605)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橡胶球(606)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移动块(60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7),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祖旭,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县永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