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330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和套管,第一进液管与第一连通管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一连通管的末端安装有第一取样口阀门;第一连通管中间部分与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通连接,第二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一连通阀门,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管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三连通管的下端与套管连通连接;第一进液管和套管上分别安装有手轮阀门;其装置通过在第一进液管和套管之间安装第一连通管、第一取样口阀门和第一连通阀门,实现了注聚井取样时无需关井取样,溶液进入套管连通的井筒内,无需放空连通管内溶液,减少了取样时造成地面的污染,提高了取样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注聚井
,尤其涉及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进入三次采油开发阶段,驱替方式以注聚为主,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井口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取样,进行化验进而掌握注入液的粘度、浓度等物理性质。每15天需要对注入井的注入液取样进行1次化验,为了保证数据准确采取在线取样,取样时需要在井口将进、出口阀关闭,打开取样阀进行取样,而且每次关井必须和注入站配合,如果在没有通知注入站情况下关井,会造成注入站憋泵,不利于注入方案有效完成,配入站及井口频繁倒流程,增加员工工作量。另外冬季关井时间过长,聚合物母液因流动性差容易使管线和井口阀门发生冻堵事故,会影响取样的浓粘度值,增加取样核实次数。
[0003]目前,现有注聚井取样阀存在每次取样都需要携带取样工具、样桶、管钳和扳手等工具,取样时为了保障样品化验的准确性,需要对末端留存的样品进行排放,放空溶液的处理存在环保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注聚井取样时,存在的需要关井取样和放空溶液处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和套管,第一进液管与第一连通管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一连通管的末端安装有第一取样口阀门;第一连通管中间部分与第二连通管的一端连通连接,第二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一连通阀门,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管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三连通管的下端与套管连通连接;第一进液管和套管上分别安装有手轮阀门。
[0007]在以上方案中可以优选的是,第一取样口阀门和第一连通阀门均为球形阀。
[0008]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三连通管中间部分与第四连通管的一端连接,第四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二连通阀门,第四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五连通管的中间部分连通连接,第五连通管的上端与第二进液管连通连接,第五连通管的末端安装有第二取样口阀门。
[0009]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二取样口阀门和第二连通阀门均为球形阀。
[0010]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的轴线与第五连通管的轴线重合。
[0011]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与第三连通管平行。
[0012]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的轴线与第三连通管的轴线距离为300mm。
[0013]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上均安装有保温套管。
[0014]本技术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技术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聚井取样时,存在的需要关井取样和放空溶液处理的问题;其装置通过在第一进液管和套管之间安装第一连通
管、第一取样口阀门和第一连通阀门,实现了注聚井取样时无需关井取样,溶液进入套管连通的井筒内,无需放空连通管内溶液,减少了取样时地面污染,提高了取样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与注聚井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01为第一连通管,102为第二连通管,103为第三连通管,104为第四连通管,105为第五连通管,201为第一取样口阀门,202为第二取样口阀门(202),301为第一连通阀门,302为第二连通阀门(302),401为第一进液管,402为第二进液管,5为套管,6为手轮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第一进液管401与第一连通管101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一连通管101的末端安装有第一取样口阀门201;第一连通管101中间部分与第二连通管102的一端连通连接,第二连通管102上安装有第一连通阀门301,第二连通管10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管103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三连通管103的下端与套管5连通连接;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上分别安装有手轮阀门6。
[0024]其中,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均为圆形钢管,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喷涂有防锈漆,能够方式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外部生锈;第一进液管401与第一连通管101的上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通连接;第一取样口阀门201的下端设置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为锥形口,所述取样口用于取样,所述锥形口不易积存样液;第一连通管101中间部分与第二连通管102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通连接;第三连通管103的下端与套管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通连接;第一连通管101、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均为圆形管,第一连通管101、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均喷涂有防锈漆。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第一取样口阀门201和第一连通阀门301均为球形阀,所述球形阀能够降低阀门对聚合物样液粘度的剪切损耗。
[0027]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三连通管103中间部分与第四连通管10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通管104上安装有第二连通阀门302,第四连通管104的另一端与第五连通管105的中间部分连通连接,第五连通管105的上端与第二进液管402连通连接,第五连通管105的末端安装有第二取样口阀门202。
[0028]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二进液管402上安装有手轮阀门6。
[0029]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二取样口阀门202和第二连通阀门302均为球形阀,所述球形阀能够降低阀门对聚合物样液粘度的剪切损耗。
[0030]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101的轴线与第五连通管105的轴线重合,操作人员站在在同一位置即可完成取液。
[0031]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101与第三连通管103平行。
[0032]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101的轴线与第三连通管103的轴线距离为300mm。
[0033]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连通管101、第二连通管102和第三连通管103上均安装有保温套管。
[0034]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套管为橡塑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液管(401)与第一连通管(101)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一连通管(101)的末端安装有第一取样口阀门(201);第一连通管(101)中间部分与第二连通管(102)的一端连通连接,第二连通管(102)上安装有第一连通阀门(301),第二连通管(102)的另一端与第三连通管(103)的上端连通连接;第三连通管(103)的下端与套管(5)连通连接;第一进液管(401)和套管(5)上分别安装有手轮阀门(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取样口阀门(201)和第一连通阀门(301)均为球形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注聚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连通管(103)中间部分与第四连通管(10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通管(104)上安装有第二连通阀门(302),第四连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保锋蔡微微何长杨亚强于世强雷兵田海洋李洪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