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绣花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绣珠切换操作台,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顶部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中心线对称的双色珠投放筒,所述的双色珠投放筒内设有双色珠预放腔,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下方设有双色珠出料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双色珠投放筒和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当需要将其中一个双色珠投放筒内的绣珠输送至绣花机上时,启动与双色珠投放筒相对应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可将不同颜色的绣珠逐个送入至绣花机上,避免漏珠,实现双色绣珠的实时切换,无需人工进行切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绣花机
,涉及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将珠子绣在织物上,能达到较好的立体装饰效果,较为高档的玻璃珠子多通过手工绣在织物上。而绣花机绣珠子历来是绣花机行业的难题,现阶段国内的珠子绣装置,在刺绣不同颜色的珠子时,一般需要人工进行切换,刺绣珠子时在进行不同颜色珠子之间的切换容易出现漏珠,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较为一般。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珠子绣绣花机及珠子送料的方法[申请号:201410104570.5],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机头、机头上连接有逐个输送绣珠至绣花机绣针正下方位置的进给机构,进给机构设有夹持定位绣珠的夹持口,进给机构上方悬置有供给绣珠给进给机构的导珠杆,导珠杆上穿有绣珠构成珠串;进给机构上方还设置有定位从导珠杆上待滑落于进给机构进给相应位置绣珠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定位的中心与夹持结构的定位中心同心。本专利技术导珠杆上设有绣珠构成的珠串,珠串可连续供料给进给机构,导珠杆及定位结构可精确定位绣珠,使其按照要求精准滑落于进给机构进给相应处,以便于精确定位输送绣珠,使绣针能精确穿过绣珠内的针孔,将绣珠绣在织物上。但是该方案在刺绣不同颜色的珠子时,仍然需要人工进行切换,在进行不同颜色珠子之间的切换容易出现漏珠,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存在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较为一般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包括绣珠切换操作台,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顶部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中心线对称的双色珠投放筒,所述的双色珠投放筒内设有双色珠预放腔,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下方设有双色珠出料底座,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内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中心线对称且与双色珠预放腔位置相对应的双色珠中部停留腔,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一侧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所述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与双色珠出料底座的位置相对应。
[0007]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位于双色珠预放腔正下方,所述的双色珠出料底座内设有绣珠出料部,所述的绣珠出料部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的位置相对应。
[0008]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包括设置于绣珠切换操作台上的两个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上通阻滑板,所述的上通阻滑板下方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下通阻滑板,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上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中心线对称的双凸轮驱动件,所述的上通阻滑板和下通阻滑板分别与双凸轮
驱动件相抵接配合。
[0009]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上通阻滑板位于双色珠预放腔和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之间,所述的下通阻滑板位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和绣珠出料部之间。
[0010]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双凸轮驱动件包括设置于绣珠切换操作台上的两个凸轮固定转轴,所述的凸轮固定转轴上设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的第一凸轮与上通阻滑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二凸轮与下通阻滑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交错设置。
[0011]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上通阻滑板靠近第一凸轮一端设有第一抵接板,所述的第一抵接板与第一凸轮相抵接配合,所述的第一抵接板与绣珠切换操作台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上通阻滑板远离第一凸轮一端呈斜面状。
[0012]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下通阻滑板靠近第二凸轮一端设有第二抵接板,所述的第二抵接板与第二凸轮相抵接配合,所述的第二抵接板与绣珠切换操作台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0013]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上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中心线对称的舵机安装座,所述的舵机安装座内设有舵机,所述的舵机的转动轴与凸轮固定转轴相连。
[0014]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绣珠出料部包括设置于双色珠出料底座内的两个绣珠滑道,所述的绣珠滑道底部连接有绣珠出料口,所述的绣珠滑道位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正下方。
[0015]在上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中,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下方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绣珠防卡下压块,所述的绣珠防卡下压块与绣珠出料口的位置相对应。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双色珠投放筒和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当需要将其中一个双色珠投放筒内的绣珠输送至绣花机上时,启动与双色珠投放筒相对应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先打开双色珠预放腔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之间的通道,使得双色珠预放腔最下方的绣珠掉落至双色珠中部停留腔内,再将双色珠预放腔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之间的通道关闭,然后打开双色珠出料底座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之间的通道,使得位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内的绣珠进入双色珠出料底座并通过双色珠出料底座将绣珠送至绣花机上,可将不同颜色的绣珠逐个送入至绣花机上,避免漏珠,实现双色绣珠的实时切换,无需人工进行切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绣珠防卡下压块,当绣珠落入至绣珠出料口内后,将绣珠防卡下压块下移,通过绣珠防卡下压块将绣珠从绣珠出料口处推出,避免绣珠在绣珠出料口内发生卡顿情况,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0019]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双凸轮驱动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中:绣珠切换操作台1、双色珠投放筒2、双色珠预放腔3、双色珠出料底座4、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5、绣珠出料部6、上通阻滑板7、下通阻滑板8、双凸轮驱动件9、凸轮固定转轴10、第一凸轮11、第二凸轮12、第一抵接板13、第一弹簧14、第二抵接板15、第二弹簧16、舵机安装座17、舵机18、绣珠滑道19、绣珠出料口20、绣珠防卡下压块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包括绣珠切换操作台1,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顶部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1中心线对称的双色珠投放筒2,所述的双色珠投放筒2内设有双色珠预放腔3,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下方设有双色珠出料底座4,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内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1中心线对称且与双色珠预放腔3位置相对应的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一侧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包括绣珠切换操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顶部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1)中心线对称的双色珠投放筒(2),所述的双色珠投放筒(2)内设有双色珠预放腔(3),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下方设有双色珠出料底座(4),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内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1)中心线对称且与双色珠预放腔(3)位置相对应的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上设有可沿靠近或远离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一侧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5),所述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5)与双色珠出料底座(4)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位于双色珠预放腔(3)正下方,所述的双色珠出料底座(4)内设有绣珠出料部(6),所述的绣珠出料部(6)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的位置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色珠切换通阻组件(5)包括设置于绣珠切换操作台(1)上的两个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上通阻滑板(7),所述的上通阻滑板(7)下方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下通阻滑板(8),所述的绣珠切换操作台(1)上设有两个沿绣珠切换操作台(1)中心线对称的双凸轮驱动件(9),所述的上通阻滑板(7)和下通阻滑板(8)分别与双凸轮驱动件(9)相抵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通阻滑板(7)位于双色珠预放腔(3)和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之间,所述的下通阻滑板(8)位于双色珠中部停留腔(44)和绣珠出料部(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绣花机双色珠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凸轮驱动件(9)包括设置于绣珠切换操作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区归零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