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移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打磨组件和驱动机构相互配合,具有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加工方式,第一移动组件能够对第一底座上产品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移动组件对砂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马达通过第二砂带轮和砂带带动第一砂带轮和磨头轴旋转,同时第三电机也带动磨头轴旋转,增强了磨床的打磨动力,能够连续不间断的加工产品,能够有效增强砂带的摩擦力,在砂带张紧力比较小的情况下,砂带不容易出现打滑,适用于细轴磨削加工,给产品加工带来极大的便利。加工带来极大的便利。加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
[0001]本技术涉及磨床
,具体为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磨床使用时,只具有对产品进行粗加工或者精加工中的一种加工方式,而且不能连续不间断的加工产品,砂带装置中不具有从动轴,不能有效增强砂带的摩擦力,在砂带张紧力比较小的情况下,砂带容易出现打滑,不适用于细轴磨削加工,给产品加工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左侧的底部安装有打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
[0005]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底座,所述底座安装在垫板的顶部,所述垫板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设置在第二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顶部安装有运动工作台,所述第二底座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第一导轨的一侧与第一螺母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垂直运动导轨壳,所述垂直运动导轨壳安装在第一底座顶部的右侧,所述第一底座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顶部设置有减速器座,所述减速器座的顶部设置有调整螺母,所述调整螺母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套,两个间隔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轴承,位于上方的间隔套顶部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底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运动导轨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第二导轨的一侧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贯穿垂直运动导轨壳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远离第二丝杆的一侧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顶部安装有螺母座;
[0007]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安装在滑板左侧的底部,所述支架板上安装有磨头支架,所述磨头支架上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砂带轮和磨头轴;
[000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滑板的顶部,所述顶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安装有马达底座,所述马达底座的顶部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二砂带轮,所述第二砂带轮通过砂带与第一砂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电
机支架的内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气缸顶杆,所述气缸顶杆的顶部与马达底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底部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安装有脚垫。
[0010]优选的,所述垫板通过螺丝与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焊接在垫板的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安装在垫板的顶部。
[0012]优选的,所述螺母座安装在顶板的底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打磨组件和驱动机构相互配合,具有对产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加工方式,第一移动组件能够对第一底座上产品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移动组件对砂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马达通过第二砂带轮和砂带带动第一砂带轮和磨头轴旋转,同时第三电机也带动磨头轴旋转,增强了磨床的打磨动力,能够连续不间断的加工产品,能够有效增强砂带的摩擦力,在砂带张紧力比较小的情况下,砂带不容易出现打滑,适用于细轴磨削加工,给产品加工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
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第一底座、2垫板、3第一移动组件、31第二底座、32第一电机、 33第一丝杆、34运动工作台、35第一导轨、36第一螺母、37第一滑块、4 第二移动组件、41垂直运动导轨壳、42第二电机、43减速器、44减速器座、 45调整螺母、46间隔套、47轴承、48压盖、49第二丝杆、410第二导轨、 411第二滑块、412滑板、413第二螺母、414螺母座、5打磨组件、51支架板、52磨头支架、53第三电机、54第一砂带轮、55磨头轴、6第二移动组件、 61顶板、62电机支架、63马达底座、64马达、65第二砂带轮、66砂带、67 气缸、68气缸顶杆、7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2,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垫板2,垫板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移动组件3,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移动组件4,第二移动组件4左侧的底部安装有打磨组件5,第二移动组件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6。
[0020]第一移动组件3包括第二底座31,底座31安装在垫板2的顶部,垫板2 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丝杆33,第一丝杆33设置在第二底座31的内部,第一丝杆3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6,第一螺母36的顶部安装有运动工作台34,第二底座3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导轨35,第一导轨35的内壁上滑动连接
有第一滑块37,第一滑块37远离第一导轨35的一侧与第一螺母36固定连接。
[0021]第二移动组件4包括垂直运动导轨壳41,垂直运动导轨壳41安装在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 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器43,减速器43的顶部设置有减速器座44,减速器座 44的顶部设置有调整螺母45,调整螺母45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套46,两个间隔套4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轴承47,位于上方的间隔套46顶部设置有压盖48,压盖4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丝杆49,第二丝杆49的底端与第二电机42 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垂直运动导轨壳4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导轨 410,第二导轨410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11,第二滑块411远离第二导轨410的一侧安装有滑板412,滑板412的顶部贯穿垂直运动导轨壳41 且延伸至其外部,第二丝杆4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413,第二螺母413 远离第二丝杆49的一侧与第二滑块411固定连接,第二丝杆49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动力头三轴砂带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垫板(2),所述垫板(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移动组件(3),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移动组件(4),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左侧的底部安装有打磨组件(5),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移动组件(3)包括第二底座(31),所述底座(31)安装在垫板(2)的顶部,所述垫板(2)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丝杆(33),所述第一丝杆(33)设置在第二底座(31)的内部,所述第一丝杆(3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6),所述第一螺母(36)的顶部安装有运动工作台(34),所述第二底座(3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导轨(35),所述第一导轨(35)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7),所述第一滑块(37)远离第一导轨(35)的一侧与第一螺母(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包括垂直运动导轨壳(41),所述垂直运动导轨壳(41)安装在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的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42),所述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安装在减速器(43),所述减速器(43)的顶部设置有减速器座(44),所述减速器座(44)的顶部设置有调整螺母(45),所述调整螺母(45)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间隔套(46),两个间隔套(4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轴承(47),位于上方的间隔套(46)顶部设置有压盖(48),所述压盖(48)的顶部设置有第二丝杆(49),所述第二丝杆(49)的底端与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运动导轨壳(4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导轨(410),所述第二导轨(410)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11),所述第二滑块(411)远离第二导轨(41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添,陈锐,梁荣,冯保民,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