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07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止血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包括带体和绑带,所述带体的两端对称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绑带的两端从其中一端的两侧穿孔穿入并依次交叉穿过相邻的穿孔;所述带体包括止血带层和贴设在止血带层上下表面的辅料层,所述止血带层由弹性橡胶制作而成,所述辅料层由棉垫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止血带具有辅料层,可保护受伤皮肤,绑带交叉穿在穿孔中绑紧,分散绑带受力,通过辅料层与绑带配合,减少病人受伤皮肤的压迫损伤,减轻病人疼痛感。减轻病人疼痛感。减轻病人疼痛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止血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止血带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或特种橡胶精制而成,长条扁平型,伸缩性强,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等止血中使用,或肢体出血、野外蛇虫咬伤出血时的应急止血。但是针对一些有外伤的病人,如烧伤病人需要止血时,由于单纯的橡胶组成的止血带直接接触受伤的皮肤,且止血带单根绑在一起,皮肤受力集中,更容易造成病人皮肤的压迫损伤,增加病人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止血时减少受伤皮肤的压迫性损伤。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包括带体和绑带,所述带体的两端对称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绑带的两端从其中一端的两侧穿孔穿入并依次交叉穿过相邻的穿孔;所述带体包括止血带层和贴设在止血带层上下表面的辅料层,所述止血带层由弹性橡胶制作而成,所述辅料层由棉垫制作而成。
[0005]进一步的,所述带体的长度为20

25cm,所述带体的宽度为1

2cm。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止血带还包括延长部,所述延长部的一端与所述带体靠近所述穿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延长部由棉垫制作而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延长部的长度为5

8cm,所述延长部的宽度与所述带体的宽度相等。
[0008]进一步的,所述穿孔为四个,四个所述穿孔等间距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绑带的两个端部分别固设有对穿过穿孔的绑带的端部具有止回作用的限位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固定套设在绑带的端部的圆台形限位头,且圆台形限位头的小直径一端设置在所述绑带的末端,圆台形限位头的大直径一端与所述穿孔的孔径相适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锥形头和椭圆限位球,所述锥形头设置在绑带的端部且与所述绑带一体成型,所述椭圆限位球固定在所述绑带靠近所述锥形头一端,所述椭圆限位球的长直径与穿孔的孔径相适配。
[001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止血带的带体包括具有止血带层和辅料层,辅料采用亲肤的棉垫制成,可保护受伤皮肤,带体两端设置对称设置多组穿孔,绑带交叉穿在穿孔中,相比于单条绑带,交叉捆绑分散绑带受力,通过辅料层与绑带配合,减少止血时受伤皮肤的压迫性损
伤,减轻疼痛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带体的剖视图。
[0017]图中的附图标号为:1

带体,11

止血带层,12

辅料层,2

穿孔,3

绑带,4

延长部,5

圆台形限位头,6

锥形头。7

椭圆限位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包括带体1和绑带3,所述带体1的两端对称设有若干穿孔2,优选,所述带体1的长度为20

25cm,所述带体1的宽度为1

2cm,该尺寸范围可满足大多数患者使用需求。所述穿孔2沿所述带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绑带3的两端从其中一端的两侧穿孔2穿入并依次交叉穿过相邻的穿孔2,优选,所述穿孔2为四个,四个所述穿孔2等间距间隔设置。所述带体1包括止血带层11和贴设在止血带层11上下表面的辅料层12,所述止血带层11由弹性橡胶制作而成,所述辅料层12由棉垫制作而成。辅料层12可以保护受伤皮肤,绑带交叉穿在穿孔中,相比于单条绑带,交叉捆绑分散绑带受力,通过辅料层12与绑带3配合,减少止血时受伤皮肤的压迫性损伤,减轻疼痛感。
[0022]为了满足不同病人的不同大小的肢体,所述止血带还包括延长部4,所述延长部4的一端与所述带体1靠近所述穿孔2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延长部4由棉垫制作而成。所述延长部4的长度为5

8cm,所述延长部4的宽度与所述带体1的宽度相等。使用时,绑带3绑紧在延长部4的外侧,能避免病人肢体过大时绑带3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
[0023]为了使穿过穿孔2的绑带3的端部不容易从穿孔2中松脱,所述绑带3的两个端部分别固设有对穿过穿孔2的绑带3的端部具有止回作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为固定套设在绑带3的端部的圆台形限位头5,且圆台形限位头5的小直径一端设置在所述绑带3的末端,圆台形限位头5的大直径一端与所述穿孔2的孔径相适配。小直径一端利于绑带3穿过穿孔2,大直径一端起到止回作用,防止绑带3端部从穿孔2松脱。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绑带3交叉的穿在穿孔中,绑带3端部的圆台形限位头5方便绑带3穿过穿孔2,同时在绑带3穿过穿孔2后起到止回作用。绑带3穿设完成后,
此时,带体1与绑带3围成一个圆,将止血病人的肢体从中间穿过,然后将绑带3的两端绑紧,即可将带体1缠绕在病人的肢体上。根据不同的病人的肢体的大小,延长部4起到调节的作用,避免部分病人的肢体过大,带体两端相接位置有部分肢体皮肤露出与绑带3直接接触,增加疼痛感。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锥形头6和椭圆限位球7,所述锥形头6设置在绑带3的端部且与所述绑带3一体成型,所述椭圆限位球7固定在所述绑带3靠近所述锥形头6一端,所述椭圆限位球7的长直径与穿孔的孔径相适配。穿绑带时,锥形头利于绑带3穿过穿孔2,限位球7起到止回作用,防止绑带3端部从穿孔2松脱。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和绑带,所述带体的两端对称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绑带的两端从其中一端的两侧穿孔穿入并依次交叉穿过相邻的穿孔;所述带体包括止血带层和贴设在止血带层上下表面的辅料层,所述止血带层由弹性橡胶制作而成,所述辅料层由棉垫制作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长度为20

25cm,所述带体的宽度为1

2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还包括延长部,所述延长部的一端与所述带体靠近所述穿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延长部由棉垫制作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外伤病人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的长度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媛
申请(专利权)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