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02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其包括第一气动夹(1)、第二气动夹(2)、底板(3)和圆柱形支撑工装(4);其中,第一气动夹(1),与需要剥离活性物质涂层的正极片(5)的顶部相连接;正极片(5)垂直分布;垂直分布的底板(3)的上部右侧面,与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的左侧面相粘接;底板(3)的下端,与第二气动夹(2)相连接;其中,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内,放置有纵向分布的圆柱形支撑工装(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能够保证可靠地对经过碾压后的正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涂层进行均匀剥离,避免出现活性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问题。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问题。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0003]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片是整个锂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质量监控指标。
[0004]目前,随着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新的材料体系投入使用,极片的压实密度逐渐提升。对于高压实密度的极片,极片脆性逐渐变差,在碾压后正极片的活性物质涂层剥离强度测试过程中,传统的测试方式,会出现活性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并非均匀剥离,从而最终造成剥离强度的测试数据波动较大,无法有效得到真实值。
[0005]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技术,能够保证可靠地对经过碾压后的正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涂层进行均匀剥离,避免出现活性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后续剥离强度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真实性,减小测试数据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
[0007]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其包括第一气动夹、第二气动夹、底板和圆柱形支撑工装;
[0008]其中,第一气动夹,与需要剥离活性物质涂层的正极片的顶部相连接;
[0009]正极片垂直分布;
[0010]垂直分布的底板的上部右侧面,与正极片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的左侧面相粘接;
[0011]底板的下端,与第二气动夹相连接;
[0012]其中,正极片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内,放置有纵向分布的圆柱形支撑工装。
[0013]优选地,圆柱形支撑工装包括圆柱形本体;
[0014]圆柱形本体的前后两端外壁,均具有外螺纹;
[0015]圆柱形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螺母相连接;
[0016]圆柱形本体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的螺母的数目相等。
[0017]优选地,圆柱形本体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的螺母总质量相等。
[0018]优选地,圆柱形本体的中部,与正极片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相接触。
[0019]优选地,第一气动夹顶部的安装座,与现有的万能实验机的顶部移动横梁上的上悬臂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第二气动夹底部的安装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现有的万能实验机底部的操作平台上。
[0021]由以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保证可靠地对经过碾压后的正极片上的活性物质涂层进行均匀剥离,避免出现活性物质涂层的楞状剥离问题,从而有利于提升后续剥离强度测试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真实性,减小测试数据波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所配套的现有的万能实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在对电池正极片进行剥离时的连接状态正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在对电池正极片进行剥离时的连接状态侧面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中,圆柱形支撑工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以是可拆卸安装。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1]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包括第一气动夹1、第二气动夹2、底板3和圆柱形支撑工装4;
[0032]其中,第一气动夹1,与需要剥离活性物质涂层的正极片5的顶部相连接(相夹持连接);
[0033]正极片5垂直分布;
[0034]垂直分布的底板3的上部右侧面,与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的左侧面相粘接;
[0035]底板3的下端,与第二气动夹2相连接(相夹持连接);
[0036]其中,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内,放置有纵向分布的圆柱形支撑工装4。
[0037]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圆柱形支撑工装4包括圆柱形本体40;
[0038]圆柱形本体40的前后两端外壁,均具有外螺纹;
[0039]圆柱形本体4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螺母41相连接;
[0040]圆柱形本体40前后两端分别连接的螺母41的数目相等;
[0041]圆柱形本体40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的螺母总质量也相等。
[0042]具体实现上,圆柱形本体40的中部,与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相接触。
[0043]在本技术中,具体实现上,关于第一气动夹1,它的作用是:固定剥离极片的牵引端(即极片的上端)。
[00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动夹1顶部的安装座,与现有的万能实验机6的顶部移动横梁60上的上悬臂(图略)固定连接,上悬臂配套的电机能够带动第一气动夹1上升,动力源为设备的电机。该上悬臂能够在顶部移动横梁 60上横向左右移动(例如沿着导向槽)。此为现有万能实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45]在本技术中,现有的万能实验机的作用是:作为拉力的动力源。当然,对于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动力源,只要能够可靠地提供给垂直向上的拉力即可。
[0046]具体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动夹(1)、第二气动夹(2)、底板(3)和圆柱形支撑工装(4);其中,第一气动夹(1),与需要剥离活性物质涂层的正极片(5)的顶部相连接;正极片(5)垂直分布;垂直分布的底板(3)的上部右侧面,与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的左侧面相粘接;底板(3)的下端,与第二气动夹(2)相连接;其中,正极片(5)下端向左弯折后部分内,放置有纵向分布的圆柱形支撑工装(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碾压后电池正极片上活性物质涂层的剥离工装,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支撑工装(4)包括圆柱形本体(40);圆柱形本体(40)的前后两端外壁,均具有外螺纹;圆柱形本体(4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螺母(41)相连接;圆柱形本体(40)前后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洋唐文高佳儒
申请(专利权)人: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