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54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包括底部组件和上部组件,所述上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底部组件形成容纳空间;电池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电池支撑梁从所述底部组件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底部组件的内部,所述电池支撑梁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架;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动全地形车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全地形车通常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动力,因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3]现在,由于车架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且车架的结构相对复杂,当需要对全地形车进行改装时,需要对车架进行改动,导致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全地形车,该电动全地形车的车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结构简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包括:
[0006]车架,包括底部组件和上部组件,所述上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底部组件形成容纳空间;
[0007]电池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电池支撑梁从所述底部组件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底部组件的内部,所述电池支撑梁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架;
[0008]第一电池包支架和第二电池包支架,所述第一电池包支架与所述第二电池包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池包支架和所述第二电池包支架用于固定不同的电池包;
[0009]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
[0011]平行设置的两个纵梁;
[0012]多个侧边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上,所述侧边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所述侧边横梁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延伸;
[0013]前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纵梁;
[0014]后拖车钩支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纵梁。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
[0016]至少两个中间横梁,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
[0017]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横梁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
[0019]至少两个充电机安装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上,所述充电机安装板位于相邻的所述侧边横梁之间。
[002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支撑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充电机安装板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平齐,所述电池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充电机安装板接触所述纵梁的一端平齐。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组件包括座椅固定组件,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
[0022]座椅桶后横梁,位于所述电池支撑横梁上,所述座椅桶后横梁平行于所述电池支撑横梁;
[0023]座椅桶骨架,连接所述座椅桶后横梁,所述座椅桶骨架平行于所述底部组件;
[0024]至少两个座椅扶手,设置在所述座椅桶骨架的两端。
[0025]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
[0026]多个座椅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桶后横梁上;
[0027]多个座垫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桶骨架上,所述座垫安装支架对应所述座椅固定支架。
[0028]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
[0029]多个安全带挂扣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桶后横梁的两端;
[0030]多个安全带锁扣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桶后横梁上,位于所述安全带挂扣支架之间。
[0031]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固定组件包括:
[0032]至少一充电口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椅桶骨架上。
[0033]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组件还包括货厢固定组件,所述货厢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座椅固定组件的后端。
[0034]进一步地,还包括前部组件,所述前部组件设置在所述上部组件的前端。
[003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支撑梁包括第一电池包支架和第二电池包支架,所述第一电池包支架和所述第二电池包支架相对设置。
[003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全地形车,该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底部组件和上部组件,上部组件位于底部组件上,上部组件和底部组件形成了容纳空间,因此车架的结构简单,因此电动全地形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当电动全地形车需要改装时,可以直接将功能部件设置在上部组件或者底部组件上,因此该车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制造成本较低。本技术中还可以将电池包放置在容纳空间内,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车架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37]图1:本技术中电动全地形车的结构图。
[0038]图2:本技术中电动全地形车的俯视图。
[0039]图3:本技术中电动全地形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40]图4:本技术中电动全地形车的简要示意图。
[0041]图5:本技术中底部组件的示意图。
[0042]图6:本技术中上部组件的示意图。
[0043]图7:本技术中前减震器上支架的结构图。
[0044]图8:本技术中电动全地形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
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全地形车10,该电动全地形车10使用电池包作为动力,因此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004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动全地形车10可以包括车架100,车座200和货厢300。车架100可以为对称结构。车座200设置在车架100上,货厢300设置在车架100上,货厢300可以位于车座200的后方。在车架100的前方设置有前轮401,车架100的后方设置有后轮402,货厢300位于后轮402上。货厢300可以用于承载重物,例如承载250

500kg的重物。后轮402可以为该电动全地形车10提供驱动力。前轮401和后轮402也可以定义为该电动全地形车10的行走轮。在车座200的前方还设置有加速踏板156和制动踏板155,加速踏板156和制动踏板155分别用于控制该车辆的加速和减速。
[0049]如图1

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车架100上设置有方向盘101,方向盘101可以位于车座200的前方。方向盘101连接转向机,通过旋转方向盘101从而带动转向机,转向机拉动前轮401转动,从而改变该电动全地形车10的行走方向。在车架100的前方还设置有前保险杠102,前保险杠102可以对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包括底部组件和上部组件,所述上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上部组件和所述底部组件形成容纳空间;电池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所述电池支撑梁从所述底部组件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底部组件的内部,所述电池支撑梁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支架;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底部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纵梁;多个侧边横梁,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上,所述侧边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所述侧边横梁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延伸;前保险杠支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纵梁;后拖车钩支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纵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中间横梁,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横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充电机安装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上,所述充电机安装板位于相邻的所述侧边横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撑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充电机安装板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平齐,所述电池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充电机安装板接触所述纵梁的一端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群力朱飞邬宝贵丁敏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