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及弯管机加工系统,微量润滑系统包括导气组件、储液组件、增压组件和泵送组件,其中:导气组件包括调压阀,调压阀的一端连接有出气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出气管用于输送形成油雾的气体;储液组件包括油箱,油箱连接有出液管和第二进气管;增压组件与第二进气管连接,增压组件用于对油箱增压,促使油箱中的润滑油排出;泵送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子泵,且出液管与各电子泵连接。电子泵更精密,在稳定的压力下,油量稳定,可方便调节油量,且可靠耐用,以及工作时噪声小;以及最后形成的油雾用于弯管机中,减小传统机械式微量泵的额外浪费,从而达到更加环保、更低加工成本的效果。更低加工成本的效果。更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及弯管机加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微量润滑
,特别是涉及一种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及弯管机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弯管机在对铜管进行折弯时,需要通入润滑油对铜管的折弯处进行润滑,防止铜管在折弯处被折扁,或是产生裂纹甚至断裂,以及在切断铜管时也需要润滑。传统的弯管机中,润滑相关位置时一般所需润滑油较多,造成资源浪费,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而且润滑中所使用的泵组件,不耐用,且噪音大,且计量相对不够稳定,不便于调节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所需润滑油量少,绿色环保,方便调节油量,且结实耐用。
[0004]一种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包括导气组件、储液组件、增压组件和泵送组件,其中:
[0005]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一端连接有出气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用于输送形成油雾的气体;
[0006]所述储液组件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连接有出液管和第二进气管;
[0007]所述增压组件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增压组件用于对所述油箱增压,促使油箱中的润滑油排出;
[0008]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子泵,且出液管与各电子泵连接,所述电子泵用于输送形成油雾的润滑油。
[0009]进一步的,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安装座,各所述电子泵设置在安装座中,且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多条输液管路,各所述电子泵出口均连接对应的输液管路;所述安装座内还设置第一输气管路和多条第二输气管路,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与出气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与各第二输气管路连通,且第二输气管路套设在输液管路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与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杂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液位计,且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加油口,所述油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泄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组件还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且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与泵送组件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磁阀的进气口与调压阀的进气口连接至同一压缩气源。
[0014]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泵的数量为6
‑
12。
[0015]进一步的,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上设置有卸压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压缩气源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泵送组件的出口连接接头,所述接头的数量等于电子泵的数量;所
述接头包括同心设置的小径管和大径管,所述电子泵的出口通过输液管路连接接头的小径管,所述小径管中通润滑油;所述第二输气管路连接至接头的大径管,所述大径管中通气体。
[0017]一种弯管机加工系统,包括上述结构的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
[0018]上述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调压阀,以控制气路的压力小于油路,保证润滑油顺利排出;所述泵送组件包括电子泵,所述电子泵结构精密,在稳定的压力下,油量稳定,可方便调节油量,且相对于柱塞泵可靠耐用,以及工作时噪声小;以及最后形成的油雾用于弯管机中,减小传统机械式微量泵的额外浪费,可以利用较少的润滑油达到润滑的目的,以避免浪费、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微量润滑系统的原理图;
[0020]图中,1
‑
油箱,2
‑
液位计,3
‑
调压阀,4
‑
第一电磁阀,5
‑
第二电磁阀,6
‑
第三电磁阀,7
‑
过滤器,8
‑
安装座,9
‑
电子泵,10
‑
加液口, 11
‑
压缩气源,12
‑
第二进气管,13
‑
出液管,14
‑
第一进气管,15
‑
出气管,100
‑
微量润滑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微量润滑系统100,包括导气组件、储液组件、增压组件和泵送组件,所述增压组件用于对所述油箱增压,促使油箱中的润滑油排出;所述储液组件分别与增压组件和泵送组件连接,所述微量润滑系统100用于弯管机加工系统。
[0025]具体的,所述储液组件包括油箱1,所述油箱1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箱1连接有第二进气管12,所述油箱1还连接有出液管13,第二进气管12用于向油箱内通入气体,油箱内的润滑油在气体的压力下从油箱1流出至出液管13中,所述出液管13与泵送组件连接;所述油箱1的顶端设置有加液口10,且油箱1上还设置有液位计2,操作人员可根据液位计2提
示,通过加液口10向油箱1注油,使油箱1中油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保证油雾的正常供应,所述油箱1连接出液管13以为后续供应润滑油,由于润滑油中含有细小杂质和沉淀,会影响后续工件,以及油雾的形成,所以在油箱1的出液管13 上连接过滤器7以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且所述微量润滑系统100经长期使用,油箱1底部会沉积有较多杂质,影响油箱1的容量,且可能会导致供油困难,在所述油箱1的底端设置排泄口(如图1中油箱 1的底部向下虚线箭头示意),以定期排出油箱1底部的杂质,也可降低过滤器7的工作量。
[0026]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三电磁阀6,所述第三电磁阀6上设置有卸压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接压缩气源,所述出气口与第二进气管12连接,当第三电磁阀6打开时,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压缩气源通过第三电磁阀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组件、储液组件、增压组件和泵送组件,其中: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一端连接有出气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用于输送形成油雾的气体;所述储液组件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连接有出液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增压组件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增压组件用于对所述油箱增压,促使油箱中的润滑油排出;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子泵,且出液管与各电子泵连接,所述电子泵用于输送形成油雾的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组件包括安装座,各所述电子泵均设置在安装座中,且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多条输液管路,各所述电子泵出口均连接对应的输液管路;所述安装座内还设置第一输气管路和多条第二输气管路,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与出气管连接,且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与各第二输气管路连通,且第二输气管路套设在输液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与泵送组件之间设置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润滑油中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用微量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液位计,且所述油箱的顶端设置有加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李伟秋,莫大卓,王勇,袁尧辉,
申请(专利权)人:科益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