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95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底面的多个轨道槽轮,还包括用以贴合于轨道滚动的支轮;所述支轮设于所述车体底面且位于所述车体的非悬空侧。其中,未设支轮时的车体按照轨道槽轮与轨道的接触情况区分为悬空侧和非悬空侧;为了避免处于车体的悬空侧的轨道槽轮与轨道出现打滑现象,该轨道车辆在车体的非悬空侧设置支轮,从而辅助支撑并调整车体的重心,进而令处于车体的悬空侧的轨道槽轮接触轨道。轨道槽轮接触轨道。轨道槽轮接触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起重机小车容易存在以下问题:(一)部分大吨位的起重机小车难以整机运输,需在现场装配。当现场施工条件较差时,容易导致装配尺寸超差;(二)对于整机装配并运输距离较长的部分起重机小车而言,长距离多次转运容易导致起重机小车的装配尺寸受外力干扰;(三)部分起重机小车在设计、加工阶段就出现了个别轨道槽轮的轮压不足的问题。
[0003]以上种种原因将会导致起重机小车沿轨道运行时,个别轨道槽轮悬空于轨道的上方,无法与轨道接触,就会出现轨道槽轮打滑和车体抖动的问题。
[0004]为此,部分现有技术会在轨道槽轮悬空的一侧增加平衡配重块例如混凝土块或者钢板,从而平衡起重机小车的各个轨道槽轮的轮压;部分现有技术会松动个别装配体及其紧固件,从而实现带载荷反复调整和试验起重机小车的各个轨道槽轮的轮压。相较于后者而言,尽管前者的施工较为简单和方便,但因起重机小车自身的结构紧凑、质量大,可以增加平衡配重的空间有限,导致调试维护后的起重机小车粗笨、不美观。反过来说,后者虽然对起重机小车的整体外观和尺寸质量不大,但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以低成本、简单结构解决了轨道车辆的个别轨道槽轮打滑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底面的多个轨道槽轮,还包括用以贴合于轨道滚动的支轮;所述支轮设于所述车体底面且位于所述车体的非悬空侧。
[0007]优选地,所述支轮的轮面与所述非悬空侧的所述轨道槽轮的轮面等高。
[0008]优选地,所述支轮的轴向两端的尺寸不大于轴向中部的尺寸。
[0009]优选地,所述支轮包括主支撑和定轴铰接于所述主支撑的轮体;所述轮体位于所述主支撑的底板下方且位于所述主支撑的两侧耳板之间;所述车体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车体可拆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支轮的尺寸和质量分别小于所述轨道槽轮的尺寸和质量。
[0012]优选地,所述支轮位于所述车体的减速箱的下方。
[0013]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底面的多个轨道槽轮,还包括用以贴合于轨道滚动的支轮;所述支轮设于所述车体底面且位于所述车体的非悬空侧。
[0014]上述轨道车辆中,针对尚未设置支轮的车体,以车体运行于轨道时轨道槽轮是否接触轨道将车体的两侧区分为悬空侧和非悬空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车体、2

支轮、21

主支撑、211

底板、212

耳板、22

轮体、23

车轮轴、24

轴套、25

轴承、26

调整挡圈、3

减速器、4

轨道槽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支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支轮设置于图3所示的A处。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和设于车体1底面的多个轨道槽轮4。该轨道车辆可沿轨道行进,由此实现各类作业。
[0024]轨道车辆例如起重机小车可能因车体1自出厂到运行前的各零部件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而导致沿轨道运行时存在个别轨道槽轮4悬空的问题。为此,该轨道车辆以轨道槽轮4是否打滑而将车体1的两侧区分为悬空侧和非悬空侧。显然,轨道槽轮4打滑的一侧因轨道槽轮4悬置于轨道上方而称此侧为悬空侧,相应地,车体1的另一侧则成为非悬空侧。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区分车体1的悬空侧和非悬空侧时,轨道车辆尚未设置支轮2。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判断悬空侧和非悬空侧时,以轨道车辆运行于轨道时轨道槽轮4与轨道的接触状态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区分轨道车辆的悬空侧和非悬空侧时,可令轨道车辆沿轨道试运行,这一过程中可以人为或者借助工具判断轨道车辆的各个轨道槽轮4与轨道之间的间距。若某一轨道槽轮4贴合于轨道行进,则该轨道槽轮4属于正常作业,即处于非悬空状态;相反,若某一轨道槽轮4与轨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该轨道槽轮4悬空于轨道的上方,则该轨道槽轮4属于非正常作业,即处于悬空状态。相应地,对于轨道车辆而言,具有悬空的轨道槽轮4的车体1一侧为该轨道车辆的悬空侧,而没有悬空的轨道槽轮4的车体1另一侧则为该轨道车辆的非悬空侧。
[0026]为了解决个别轨道槽轮4打滑的问题,该轨道车辆在车体1的非悬空侧的底面设有用以贴合于轨道滚动的支轮2。
[0027]支轮2设于轨道车辆的非悬空侧的下方,可以补偿轨道车辆因重心偏移而致使悬
空侧向上翘起且非悬空侧向下偏移的位置偏差,一方面令车体1相对于轨道平面维持平行状态,令悬空侧的轨道槽轮4适度接触轨道;另一方面分担非悬空侧的轨道槽轮4的负载,避免非悬空侧的轨道槽轮4过度磨损。
[0028]综上,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基于目前市场上容易出现打滑现象的常规轨道车辆而生。相较于未设支轮2的常规轨道车辆而言,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对常规轨道车辆的改造小且改造简单,能够很好地解决原始轨道车辆存在的轨道槽轮4打滑的问题。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00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轮2的高度可等于该轨道车辆的非悬空侧的任意一个轨道槽轮4的高度。前述高度指的是以高于支轮2和轨道槽轮4的任一水平面为基准,支轮2的轮面、非悬空侧的任意一个轨道槽轮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1)和设于所述车体(1)底面的多个轨道槽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贴合于轨道滚动的支轮(2);所述支轮(2)设于所述车体(1)底面且位于所述车体(1)的非悬空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轮(2)的轮面与所述非悬空侧的所述轨道槽轮(4)的轮面等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轮(2)的轴向两端的尺寸不大于轴向中部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轮(2)包括主支撑(21)和定轴铰接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田华朱晓玮蔡思凯胡晓蕾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