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95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涉及教育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隐藏式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补光机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观测屏幕,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摄影机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触发开关控制泵机运行,即可将混合溶液抽取至升降筒的内腔中,促使升降杆带动工作台进行升高,下推踩踏块,即可使混合溶液回流至基准座的内腔中,促使升降杆带动工作台进行下降,实现对工作台的高度进行任意调节的功能,解决工作台的高度无法调节不便于操作者使用的问题,便于不同身高的受教育者轮流操作。便于不同身高的受教育者轮流操作。便于不同身高的受教育者轮流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教育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在摄影教育中需使用摄影教育装置进行教学的工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的摄影教育装置不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不便于不同身高的受教育者轮流操作,影响教育工作的进程;
[0004]2、现有的摄影教育装置不具备补光的功能,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会导致摄像教育工作无法进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对高度进行调节的功能,解决高度无法调节不便于操作者使用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会导致摄像教育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以达到可对摄影环境进行补光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隐藏式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补光机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观测屏幕,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摄影机本体。
[000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基准座,所述基准座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基准座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泵机。
[0009]所述补光机构包括光源筒,所述光源筒活动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光源筒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光线调控盒。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准座的内腔中填充有混合溶液,所述基准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筒,所述基准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触发开关,所述基准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降控制块,所述升降筒的内腔中设置有膨胀机构,所述升降筒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和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降控制块的右侧与升降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下降控制块的左侧与基准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泵机的输入端延伸至混合溶液的内部。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膨胀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固定安装在升降筒内腔的底部,所述底盘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底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海
绵层,所述海绵层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绳编织层。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降控制块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塞块,所述塞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踩踏块。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线调控盒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滑动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光线聚集环,位于右侧的所述滑动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光线扩散环。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采用触发开关、泵机、混合溶液和踩踏块的结合,通过触发开关控制泵机运行,即可将混合溶液抽取至升降筒的内腔中,促使升降杆带动工作台进行升高,下推踩踏块,即可使混合溶液回流至基准座的内腔中,促使升降杆带动工作台进行下降,实现对工作台的高度进行任意调节的功能,解决工作台的高度无法调节不便于操作者使用的问题,便于不同身高的受教育者轮流操作,提升本技术的适用性。
[0018]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采用光源筒、光线聚集环和光线扩散环的结合,开启光源筒即可对拍摄环境的补光,将光线聚集环滑动至光线调控盒的内腔中,即可对光源筒的灯光进行聚集,将光线扩散环滑动至光线调控盒的内腔中,即可对光源筒的灯光进行扩散,满足使用者对多种辅助灯光的需求,解决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会导致摄像教育工作无法进行的问题,提升本技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膨胀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下降控制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补光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光线调控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3、工作台;4、观测屏幕;5、摄影机本体;
[0026]2、升降机构;21、基准座;22、泵机;23、触发开关;24、混合溶液;25、升降筒;26、膨胀机构;261、底盘;262、连通槽;263、海绵层;264、弹性绳编织层;27、下降控制块;271、弹簧;272、塞块;273、踩踏块;
[0027]6、补光机构;61、光源筒;62、光线调控盒;621、固定杆;622、滑动板;623、光线聚集环;624、光线扩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隐藏式万向轮,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工
作台3,工作台3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补光机构6,工作台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观测屏幕4,工作台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摄影机本体5。
[0031]升降机构2包括基准座21,基准座2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基准座21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泵机22。
[0032]补光机构6包括光源筒61,光源筒61活动连接在工作台3的顶部,光源筒6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光线调控盒62。
[00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隐藏式万向轮,便于使用者对本技术进行移动,通过设有摄影机本体5,可通过摄影机本体5进行摄影练习,通过观测屏幕4可对拍摄的影像或照片进行欣赏,通过设有泵机22,通过泵机22的运行可将混合溶液24输送至升降筒25的内腔中,通过光源筒61的运行,可对拍摄环境进行补光的工作。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1

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基准座21的内腔中填充有混合溶液24,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筒25,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触发开关23,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降控制块27,升降筒25的内腔中设置有膨胀机构26,升降筒25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顶部和工作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下降控制块27的右侧与升降筒25的左侧固定连接,下降控制块27的左侧与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连接,泵机22的输出端与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隐藏式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顶部设置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补光机构(6),所述工作台(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观测屏幕(4),所述工作台(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摄影机本体(5);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基准座(21),所述基准座(21)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基准座(21)内腔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泵机(22);所述补光机构(6)包括光源筒(61),所述光源筒(61)活动连接在工作台(3)的顶部,所述光源筒(6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光线调控盒(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座(21)的内腔中填充有混合溶液(24),所述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筒(25),所述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触发开关(23),所述基准座(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下降控制块(27),所述升降筒(25)的内腔中设置有膨胀机构(26),所述升降筒(25)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和工作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摄影教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控制块(27)的右侧与升降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彭平侯显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普牛教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