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74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6
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呼吸气管本体上设置有一牙床固定块,牙床固定块通过上牙槽和下牙槽固定在牙床上,在牙床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延伸到口腔外部的延伸体,在延伸体内设置有口水吸附机构,口水吸附机构包括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向下延伸区处于下牙槽的内侧壁中,其表面分布有朝向口腔内的口水孔,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内填充有吸水棉纱。本发明专利技术口水吸附机构的核心为具有吸水棉纱的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这样患者口腔内分泌的口水能够通过口水孔被吸水棉纱所吸附,只需要定期取出更换口水吸附机构内的吸水棉纱,即可实现对口水的持续吸附,防止口水在患者口腔积存进入到气道发生危险。入到气道发生危险。入到气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重症医学外科领域中的呼吸气管,具体的说是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

技术介绍

[0002]重症医学外科中的开颅手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机械碰撞导致颅骨开裂,另一种是喝酒或其他原因导致血压升高、颅内血管破裂产生血块。这两种开颅手术中,病人处于全麻昏迷状态,舌根后坠容易堵塞气道,因此需要使用呼吸机和呼吸插管辅助病人呼吸。
[0003]呼吸插管一般是与口咽通气道配合,通过患者口腔向气管通入氧气,为了防止患者无意识状态中将呼吸插管咬变形,一般需要与口咽通气道配合使用,将患者口腔撑开。在患者口腔撑开后,患者口水分泌会明显增多,若不及时处理,口水会进入到气管内,很容易发生危险。
[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患者分泌口水的处理操作是,医护人员使用负压吸痰管在给患者吸痰后,顺手将吸痰头置入口腔内吸走口水,这种操作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吸痰头存在细菌,用来吸口水会使细菌存留到口腔内;
[0006]2)由于吸痰操作并不是一直持续的,但是口水分泌是不间断的,这就导致在吸痰间隙,会发生口水在口腔内存留,很容易进入到气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现有呼吸气管不能及时吸走患者口腔内分泌的口水导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该口腔置入呼吸气管通过牙床固定块上的上牙槽和下牙槽固定在口腔内,实现呼吸气管固定、防止被患者无意识顶出的同时,也起到了防止患者无意识咬合导致呼吸气管的变形,在牙床固定块内设置口水吸附机构,口水吸附机构的核心为具有吸水棉纱的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这样患者口腔内分泌的口水能够通过口水孔被吸水棉纱所吸附,只需要定期取出更换口水吸附机构内的吸水棉纱,即可实现对口水的持续吸附,防止口水在患者口腔积存进入到气道发生危险。
[0008]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包括呼吸气管本体,所述呼吸气管本体上设置有一牙床固定块,牙床固定块通过上牙槽和下牙槽固定在牙床上,从而实现呼吸气管本体的固定;在牙床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延伸到口腔外部的延伸体,在延伸体内设置有口水吸附机构,所述口水吸附机构包括处于延伸体内的吸附腔,吸附腔的外端伸出延伸体的端面后由密封塞封堵,内端延伸至牙床固定块内,并具有向下延伸区,该向下延伸区处于下牙槽的内侧壁中,其表面分布有朝向口腔内的口水孔,所述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内填充有吸水棉纱。
[0009]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延伸体的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辅助固定夹,该辅助固定夹的末端具有朝向牙床固定块一侧的弯曲部,辅助固定夹的弯曲部与患者下巴夹持固定。
[0010]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牙床固定块内侧设置有口咽通气道,所述呼吸气管穿过口咽通气道后伸入到口咽部,所述口咽通气道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上槽管和具有朝下开口的下槽管,下槽管的内部形成将舌体压迫到口腔底部固定的舌部固定腔,上槽管内部具有一块顶板,且顶板将上槽管内部分隔出一个管路腔。
[0011]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下槽管的末端延伸至上槽管的末端,或延伸至舌根处。
[0012]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呼吸气管的末端伸出口咽通气道后形成端部为半球形的出气区,在出气区的表面分布有排气孔。
[0013]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口咽通气道内设置有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前端依次穿过牙床固定块和延伸体后形成与负压吸痰设备连接的接头管,末端处于口咽通气道的咽端并形成半球状的吸痰头,吸痰头的下方设置有弧形的痰液汇集板,且吸痰头和痰液汇集板之间具有3

5mm的吸痰间隙。
[0014]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吸痰管通过处于牙床固定块内的孔道与吸附腔连通,从而在吸痰管与负压吸痰设备连接后,同步吸出吸附腔内的口水。
[0015]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口水吸附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牙床固定块内侧壁下部的舌下垫,舌下垫为中空结构,且上下表面分布有口水孔,舌下垫的内部与向下延伸区连通,并填充有吸水棉纱,从而使口腔中分泌的口水通过口水孔被吸水棉纱吸附。
[0016]上述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牙床固定块由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拼接形成,且所述上牙槽和下牙槽分别处于上牙套和下牙套上,所述延伸体与下牙套的外侧固定连接,下牙套的内侧设有口咽通气道,所述呼吸气管依次穿过延伸体、下牙套和口咽通气道伸入到口咽部;所述上牙套的内侧通过硅胶连接带与口咽通气道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牙床固定块上的上牙槽和下牙槽固定在口腔内,实现呼吸气管固定、防止被患者无意识顶出的同时,也起到了防止患者无意识咬合导致呼吸气管的变形,在牙床固定块内设置口水吸附机构,口水吸附机构的核心为具有吸水棉纱的吸附腔和向下延伸区,这样患者口腔内分泌的口水能够通过口水孔被吸水棉纱所吸附,只需要定期取出更换口水吸附机构内的吸水棉纱,即可实现对口水的持续吸附,防止口水在患者口腔积存进入到气道发生危险;
[0019]2)因为要定期打开延伸体端面的密封塞,更换口水吸附机构内部的吸水棉纱,因为在延伸体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辅助固定夹,辅助固定夹末端朝向牙床固定块一侧弯曲,从而卡在患者下巴上辅助固定;
[0020]3)本专利技术可以与一个口咽通气道配合使用,口咽通气道的结构为上槽管和下槽管拼接形成的一体结构,下槽管能够压迫舌体进行固定,防止舌体后坠,上槽管内形成供呼吸气管和吸痰管穿过的管腔,上下槽管拼接设计,能够尽可能缩小口咽通气道与口咽部的接触面积,降低其尺寸,减少插入口咽部后患者的不适感;而且呼吸气管的端部超过口咽通气
道的咽端,而吸痰管处于口咽通气道咽端,这样使呼吸气管的排气孔能够错开吸痰头,防止排气孔被堵塞,也便于痰液被吸痰头所吸走,为了使痰液能够集中被吸附,设计了痰液汇集板;
[0021]4)本专利技术的口水吸附结构还可以设置一个舌下垫,舌下垫是空心的,内部也填充有吸水棉纱,表面分布口水孔,在使用时,将患者舌尖抬起,舌下垫至于舌体下部,再与下槽管配合,完成对舌体的压迫固定;为了防止吸水棉纱在吸收过多口水后,来不及更换,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吸附腔与吸痰管通过牙床固定块内部的孔道连通,这样在吸痰时产生的负压,能够同步吸走吸附腔内吸附棉纱吸收的口水;
[0022]5)本专利技术的牙床固定块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由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形成的,这种上牙套和下牙套咬合的模式,更加方便固定和取出。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口水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包括呼吸气管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管本体(4)上设置有一牙床固定块(2),牙床固定块(2)通过上牙槽(201)和下牙槽(202)固定在牙床上,从而实现呼吸气管本体(4)的固定;在牙床固定块(2)的外侧设置有延伸到口腔外部的延伸体(3),在延伸体(3)内设置有口水吸附机构(5),所述口水吸附机构(5)包括处于延伸体(3)内的吸附腔(501),吸附腔(501)的外端伸出延伸体(3)的端面后由密封塞(502)封堵,内端延伸至牙床固定块(2)内,并具有向下延伸区(504),该向下延伸区(504)处于下牙槽(202)的内侧壁中,其表面分布有朝向口腔内的口水孔,所述吸附腔(501)和向下延伸区(504)内填充有吸水棉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体(3)的外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辅助固定夹(301),该辅助固定夹(301)的末端具有朝向牙床固定块(2)一侧的弯曲部,辅助固定夹(301)的弯曲部与患者下巴夹持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床固定块(2)内侧设置有口咽通气道(1),所述呼吸气管(4)穿过口咽通气道(1)后伸入到口咽部,所述口咽通气道(1)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上槽管(102)和具有朝下开口的下槽管(101),下槽管(101)的内部形成将舌体压迫到口腔底部固定的舌部固定腔(105),上槽管(102)内部具有一块顶板(106),且顶板(106)将上槽管(102)内部分隔出一个管路腔(1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槽管(101)的末端延伸至上槽管(102)的末端,或延伸至舌根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持续性口水吸附的口腔置入呼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丛璇代依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