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及使用其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168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及使用其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动门技术领域,电动门的隔离变压器T0的初级线圈与市电电连接,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与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电连接;防夹检测模块设置于电动门本体;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防夹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出端与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控制方法包括漏电检测步骤、防夹检测步骤和处理运行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驱动线路漏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电动门开门或关门时容易夹伤人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及使用其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门
,特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及使用其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门以其一键实现开门关门、易于操控以及富于变化的造型而为人们所青睐,电动门由机头和门排组成,广泛应用于机关、学校、企业、体育场馆等场所,可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由于电动门设置在户外,难免会遇到突发的事件,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发生,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0003]例如,当电动门的线路出现异常时,一旦没有对用电线路的进行保护规避风险,电动门中的用电设备就会容易故障,甚至会使电动门通电,容易对经过的人员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甚至产生生命危险。现有的电动门的供电系统,一般使用空气开关来实现规避漏电风险的功能,但空气开关动作不灵敏,在发生事故时,可能会出现由于空气开关动作不及时而导致线路不能及时断开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又如,当在电动门开门或关门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员靠近电动开门或关门的区域,门卫没有及时发觉的话,电动门会继续开门或关门,就会对人员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解决了驱动线路漏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电动门开门或关门时容易夹伤人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门的控制方法,解决了驱动线路漏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电动门开门或关门时容易夹伤人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包括电动门本体、隔离变压器T0、交流接触器、驱动模块、漏电检测模块、防夹检测模块和处理运行模块;
[0007]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初级线圈与市电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门本体移动;
[0008]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电动门的运行线路中相线的电流LI和零线的电流NI,还用于分析处理相线的电流LI得到第一漏电电流,以及分析处理零线的电流NI得到第二漏电电流;
[0009]所述防夹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动门本体,所述防夹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动门开门或关门时采集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内的实时环境数据,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判断是否有物体进入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还用于当有物体进入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时发送防夹指令到所述处理运行模块;
[0010]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防夹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漏电电流和第二漏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安全电流阈值进行比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漏电电流和/或所述第二漏电电流超过所述安全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断开线路,将所述驱动模块断电;所述处理运行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防夹指令时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断开线路,将所述驱动模块断电。
[0011]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包括单相检测电路和零线检测电路;所述单相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无极性电容C1、有极性电容C2、无极性电容C3、双向触发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Q1和线性光耦U1;所述零线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无极性电容C4、有极性电容C5、无极性电容C6、二极管D4、双向触发二极管D5、二极管D6、三极管Q2和线性光耦U2;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分为第一输入端Lint和第二输入端Nint,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用于采集相线的电流LI,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用于采集零线的电流NI;
[0012]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1的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另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均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E1和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F1接地线GND;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无极性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无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均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线PE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
[0013]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5的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4的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5的另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均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E2和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集F2接地线GND;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无极性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无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均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地线PE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防夹检测模块包括防夹杆和连接于所述防夹杆两端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安装于所述电动门本体的端部,所述防夹杆平行于所述电动门本体的外壳竖向设置;所述防夹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防夹杆受到撞击时,所述触发机构产生防夹指令。
[0015]具体地,还包括视频识别模块,所述视频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电动门本体周围的图
像,还用于识别所述图像中的活体、车辆和所述电动门本体,其中所述视频识别模块的捕捉范围跟随所述电动门本体;还用于当在关门的过程中识别出所述电动门本体周围存在活体和/或车辆时,生成中止指令;
[0016]所述视频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中止指令时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断开线路,将所述驱动模块断电。
[0017]优选的,还包括电压电流平衡检测模块,所述电压电流平衡检测模块的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门本体、隔离变压器T0、交流接触器、驱动模块、漏电检测模块、防夹检测模块和处理运行模块;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初级线圈与市电电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门本体移动;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隔离变压器T0的次级线圈电连接,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用于采集电动门的运行线路中相线的电流LI和零线的电流NI,还用于分析处理相线的电流LI得到第一漏电电流,以及分析处理零线的电流NI得到第二漏电电流;所述防夹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电动门本体,所述防夹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电动门开门或关门时采集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内的实时环境数据,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环境数据判断是否有物体进入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还用于当有物体进入所述电动门的移动范围时发送防夹指令到所述处理运行模块;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防夹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漏电电流和第二漏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安全电流阈值进行比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漏电电流和/或所述第二漏电电流超过所述安全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断开线路,将所述驱动模块断电;所述处理运行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防夹指令时控制所述交流接触器断开线路,将所述驱动模块断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包括单相检测电路和零线检测电路;所述单相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无极性电容C1、有极性电容C2、无极性电容C3、双向触发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三极管Q1和线性光耦U1;所述零线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无极性电容C4、有极性电容C5、无极性电容C6、二极管D4、双向触发二极管D5、二极管D6、三极管Q2和线性光耦U2;所述漏电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分为第一输入端Lint和第二输入端Nint,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用于采集相线的电流LI,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用于采集零线的电流NI;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1的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另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均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E1和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F1接地线GND;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无极性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无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均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线PE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线性光耦U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Nint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D5的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4的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
双向触发二极管D5的另一端、所述无极性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有极性电容C5的负极均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E2和所述处理运行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U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集F2接地线GND;所述第一输入端Lint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无极性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无极性电容C6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均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地线PE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线性光耦U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检测模块包括防夹杆和连接于所述防夹杆两端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安装于所述电动门本体的端部,所述防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鑫周瑞怡金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鸿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