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包括:模拟轨道部、移动平台部、头罩车体模拟部和控制部;所述移动平台部与所述模拟轨道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平台部包括移动平台和设置于该移动平台上的对接车钩;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包括外壳、自动车钩、头罩固定组件和头罩驱动组件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自动车钩和头罩驱动组件电控连接。该系统实现了对动车组机车救援、动车组相互救援、头罩开闭、车钩检查、车钩安装、车钩连挂、风管路连接等实作培训,系统结构稳定、结实耐用,能够在露天环境下放置,可反复操作。可反复操作。可反复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的实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复兴号动车组的正式上线和我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关键岗位培训急需大量投入时间、人力、物力。目前动车组实作培训的开展受到很大局限,原因主要有四点:
[0003]第一,动车组车型种类多,不同种类的动车组技术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也使动车组实作培训的范围相对扩大,全面覆盖较为困难;
[0004]第二,动车组装备技术更新快,动车组机械师需要快速地适应新技术、新环境,实作培训周期较其他行业明细缩短,快速适应性培训困难;
[0005]第三,动车组机械师要对动车组安全质量进行严密把控,作业强度较大、夜班工作较多,人员参加培训困难;
[0006]第四,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动车组开行量大且密度高,使动车组检修生产任务紧张,实作培训用车困难。
[0007]此外,当动车组发生较大或重大故障时需要采取机车救援作业,这就要求随车机械师梳理掌握机车和动车组的救援的各项流程和处置操作,包括开闭头罩、连挂及摘解、空开及阀门操作等,其应急故障处置能力决定着是否能高效、有序、顺利地完成救援。由于该项作业的实作培训需动用动车组和机车车辆进行配合,每次组织此类救援演练会占用大量人员、时间、物力,很难解决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小班化”的培训需求。由于上述原因,此类演练开展较少,而缺少机车车辆的实训演练往往不能完全模拟救援时的所有步骤,尤其是风管连接、风阀开启关闭等关键操作无法模拟完成,大大降低了实训演练与真实现状的同步性。因此,在动车段内开发适合于动车组头罩操作及机车救援的实训设备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申请提出了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动车组机车救援、动车组相互救援、头罩开闭(手动及风控)、车钩检查、车钩安装、车钩连挂、风管路连接等实作培训;该系统综合动车组救援操作,建立动车组救援演练区域,包含钢轨、枕木的仿真动车组运行线路环境,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提供了良好的作业平台,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场实际需求;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一级头罩检查、二级修头罩开闭实训操作及二级修润滑检查的实训和考核功能,系统结构稳定、结实耐用,能够在露天环境下放置,可反复操作。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模拟轨道部、移动平台部、头罩车体模拟部和控制部;所述移动平台部与所述模拟轨道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平台部包括移动平台和设置于该移动平台上的对接车钩;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包括外
壳、自动车钩、头罩固定组件和头罩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自动车钩位于头罩内,所述自动车钩包括电气车钩、机械车钩和车钩固定部,所述车钩固定部包括车钩侧固定架和车钩底支撑架;所述头罩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罩体半部和头罩固定部,所述头罩固定部包括头罩上固定板、头罩支撑架和头罩开闭螺栓,所述头罩上固定板用于横向连接两个罩体半部,所述头罩支撑架用于加强每个罩体半部的弧形结构,所述头罩开闭螺栓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每个罩体半部之间,用于控制两个罩体半部的开合;所述头罩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罩体半部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自动车钩和头罩驱动组件电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部和模拟轨道部通过轨道轮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还设置有限位开关,当所述两个罩体半部被驱动为打开或闭合状态时,该限位开关被触发。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的侧部还设置有BP救援塞门和BP救援转换装置塞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固定于地面的控制箱,控制箱上倾斜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器、扬声器和控制按钮。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外部还设置有翻盖,该翻盖通过气撑杆连接于所述控制箱,所述气撑杆用于支撑打开的翻盖。
[0016]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立柜,所述对接车钩设置于该立柜的预定高度上,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的机车风管连接至该立柜的机车空气管路模拟接口。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通过底座与所述模拟轨道部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上还设置有摄像装置。
[0019]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0021]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的头罩车体模拟部1的细节放大图;
[0022]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
头罩车体模拟部;2
‑
移动平台部;3
‑
模拟轨道部;4
‑
控制部;5
‑
电气车钩;6
‑
机械车钩;7
‑
车钩底支撑架;8
‑
头罩上固定板;9
‑
车钩侧固定架;10
‑
头罩支撑架;11
‑
罩体半部;12
‑
头罩开闭螺栓;13
‑
翻盖;14
‑
气撑杆;15
‑
控制面板;16
‑
机车空气管路模拟接口;17
‑
柜体;18
‑
BP救援塞门和BP救援转换装置塞门;19
‑
底座;20
‑
立柜;21
‑
对接车钩;22
‑
机车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轨道部、移动平台部、头罩车体模拟部和控制部;所述移动平台部与所述模拟轨道部活动连接,所述移动平台部包括移动平台和设置于该移动平台上的对接车钩;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包括外壳、自动车钩、头罩固定组件和头罩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自动车钩位于头罩内,所述自动车钩包括电气车钩、机械车钩和车钩固定部,所述车钩固定部包括车钩侧固定架和车钩底支撑架;所述头罩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罩体半部和头罩固定部,所述头罩固定部包括头罩上固定板、头罩支撑架和头罩开闭螺栓,所述头罩上固定板用于横向连接两个罩体半部,所述头罩支撑架用于加强每个罩体半部的弧形结构,所述头罩开闭螺栓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每个罩体半部之间,用于控制两个罩体半部的开合;所述头罩驱动组件与所述两个罩体半部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自动车钩和头罩驱动组件电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部和模拟轨道部通过轨道轮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头罩车钩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车体模拟部还设置有限位开关,当所述两个罩体半部被驱动为打开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高扬,张子君,杨军,万千,孙树青,徐丽娟,齐庆山,杨德文,梁钊,任佳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