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包括外筒旋转遮挡机构、内筒固定机构和推杆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筒旋转遮挡机构、内筒固定机构和推杆固定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并且使得其具备了以下有益效果:小鼠固定器为全包裹性,杜绝了紫外线辐射对其他部位的影响;该器械全程不接触小鼠头部,避免咬伤的风险;小鼠无需麻醉,减少了反复麻醉对小鼠的损伤;本技术方案高效安全,操作简便,为相关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本技术方案既可完成双侧后肢辐射,又可完成任意单侧后肢辐射,另外透明条的存在使得固定小鼠时可以实时观察小鼠状态。察小鼠状态。察小鼠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实验器械
,具体为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普遍认为紫外线暴露与皮肤癌密切相关。研究紫外线与多种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机制多需要建立小鼠后肢局部紫外线辐射模型。建立该模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首先,为研究局部效应,必须要满足局部照射条件,应尽量减少除照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暴露。其次,为保证接受辐射的剂量均一稳定,要求小鼠的位置与姿势固定不动。另外,慢性辐射模型建立要求连续数日每日接受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射。然而,目前尚无一款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操作器械。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将小鼠进行麻醉或固定在非专用器械上,用黑色布料或者纸片、纸板等进行遮挡,在其上方架立紫外线灯后进行辐射。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0003]1、某些实验建模需要连续数天,每天均接受一定剂量紫外线辐射,反复进行麻醉严重影响小鼠正常生理状态,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0004]2、用布料,纸板等材料遮挡难免出现遮挡不充分、其他部位暴露的情况。如眼睛等部位的暴露,可能会造成小鼠的失明,影响实验结果;
[0005]3、传统方式若不进行麻醉直接捆绑固定,会增加被小鼠咬伤的风险;
[0006]4、用非专用器械作为临时固定架操作复杂,耗时耗力;
[0007]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包括外筒旋转遮挡机构、内筒固定机构和推杆固定机构,所述内筒固定机构设置在外筒旋转遮挡机构的内部,所述推杆固定机构设置在内筒固定机构的内部;
[0010]所述外筒旋转遮挡机构包括包括外筒主体,所述外筒主体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裂隙与第一裂隙,所述外筒主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
[0011]所述内筒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外筒主体内部的内筒主体,所述内筒主体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裂隙与第三裂隙,所述内筒主体的后侧开设有通过裂隙,所述内筒主体的内壁侧面对应第三裂隙与第四裂隙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倾斜固定板与第二倾斜固定板,所述内筒主体对应通过裂隙两侧边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条与第二透明条;
[0012]所述推杆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内筒主体内部的横杆,所述横杆顶部与底部的左侧均连接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远离横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锯齿垫,所述横杆的右端通过螺
丝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侧面开设有透气孔。
[0013]优选的,所述外筒主体与内筒主体相适配,所述内筒主体的表面与外筒主体的内壁相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外筒主体的顶端呈开口状态,所述外筒主体的底端呈封闭状态。
[0015]优选的,所述内筒主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内筒主体的顶端与底部均为开通状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筒旋转遮挡机构、内筒固定机构和推杆固定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并且使得其具备了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小鼠固定器为全包裹性,杜绝了紫外线辐射对其他部位的影响;
[0019]2、该器械全程不接触小鼠头部,避免咬伤的风险;
[0020]3、小鼠无需麻醉,减少了反复麻醉对小鼠的损伤;
[0021]4、本技术方案高效安全,操作简便,为相关实验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0022]5、本技术方案既可完成双侧后肢辐射,又可完成任意单侧后肢辐射,另外透明条的存在使得固定小鼠时可以实时观察小鼠状态。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筒旋转遮挡机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筒固定机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筒固定机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推杆固定机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底座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01外筒主体、102第一裂隙、103第二裂隙、104环形凸起、2内筒固定机构、201内筒主体、202第三裂隙、203第四裂隙、204通过裂隙、205第一倾斜固定板、206第二倾斜固定板、207第一透明条、208第二透明条、3推杆固定机构、301横杆、302弹性臂、303锯齿垫、304螺丝、305漏斗、30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
5,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包括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内筒固定机构2和推杆固定机构3,内筒固定机构2设置在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的内部,推杆固定机构3设置在内筒固定机构2的内部。
[0031]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包括包括外筒主体101,外筒主体101的顶端呈开口状态,外筒主体101的底端呈封闭状态,外筒主体101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裂隙103与第一裂隙102,外筒主体1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104。
[0032]内筒固定机构2包括设置在外筒主体101内部的内筒主体201,外筒主体101与内筒
主体201相适配,内筒主体201的表面与外筒主体101的内壁相接触,内筒主体201为中空管状结构,内筒主体201的顶端与底部均为开通状态,内筒主体201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裂隙203与第三裂隙202,内筒主体201的后侧开设有通过裂隙204,内筒主体201的内壁侧面对应第三裂隙202与第四裂隙203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倾斜固定板205与第二倾斜固定板206,内筒主体201对应通过裂隙204两侧边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明条207与第二透明条208,内筒固定机构2与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完全适配,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可恰好套于内筒固定机构2外侧,并可自由旋转,内筒固定机构2的一端D推进至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的环形凸起104时,可被卡住,无法向前推进,此时另一端C恰好与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的一端A重合,另外,内筒固定机构2的第三裂隙202和第四裂隙203与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的第一裂隙102和第二裂隙103完全适配,当D端推进至环形凸起104时,第一裂隙102与第三裂隙202组合,第二裂隙103与第四裂隙203组合,恰好形成两个圆孔,当第一裂隙102与第四裂隙203组合,或者第二裂隙103与第三裂隙202组合,恰好可形成一个圆孔,另一侧原有圆孔因遮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包裹性小鼠后肢紫外线辐射固定器,包括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内筒固定机构(2)和推杆固定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固定机构(2)设置在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的内部,所述推杆固定机构(3)设置在内筒固定机构(2)的内部;所述外筒旋转遮挡机构(1)包括包括外筒主体(101),所述外筒主体(101)正面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裂隙(103)与第一裂隙(102),所述外筒主体(1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104);所述内筒固定机构(2)包括设置在外筒主体(101)内部的内筒主体(201),所述内筒主体(201)正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裂隙(203)与第三裂隙(202),所述内筒主体(201)的后侧开设有通过裂隙(204),所述内筒主体(201)的内壁侧面对应第三裂隙(202)与第四裂隙(203)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倾斜固定板(205)与第二倾斜固定板(206),所述内筒主体(201)对应通过裂隙(204)两侧边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一,董栋,陈亮,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