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282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包括变速箱和后桥壳,变速箱下部嵌入后桥壳内且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后桥壳内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到轮毂,轮毂上设置有刹车盘,后桥壳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桥管,每根传动轴内置于桥管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每根传动轴一端伸入变速箱内通过内端轴承旋转连接到变速箱上,外端通过外端轴承旋转连接到桥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个轴承旋转支撑传动轴,内端轴承直接安装在变速箱内,使得传动轴的内端连接的锥齿轮悬臂距离更短,两个轴承支承,支撑更加合理,也便于同轴安装,确保安装精度,锥齿轮靠轴承支撑点距离更短后,在锥齿轮高速旋转过程中,避免甩动,降低锥齿轮损坏概率,而且噪音降低。音降低。音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三轮车
,涉及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三轮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既可以载货也可以载客,在我国被广泛的使用,三轮车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灵活机动,便于使用等特点。现有的电动三轮车传动轴采用三个轴承支撑,两个选择连接在桥管内,另一个安装在变速箱的另一侧面,若采用两个轴承,传动轴内端的锥齿轮远离支撑点,锥齿轮会发生甩动,导致锥齿轮损坏,而且产生的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包括变速箱和后桥壳,变速箱下部嵌入后桥壳内且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后桥壳内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到轮毂,轮毂上设置有刹车盘,后桥壳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桥管,每根传动轴内置于桥管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每根传动轴一端伸入变速箱内通过内端轴承旋转连接到变速箱上,外端通过外端轴承旋转连接到桥管上。
[0005]优选的,上述变速箱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通过两个轴承旋转连接在电机壳上,电机轴伸出电机壳一端的轴承外圈凸出电机壳表面一半,轴承凸出一半部分嵌入到变速箱的限位槽内。
[0006]优选的,上述后桥壳为大圆盘结构,两端平滑过渡后连接两根桥管并与其内部连通,底部设置有下凸的穹顶状腔部,后桥壳为一次浇注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上侧设置有连接变速箱的法兰盘,两端设置有嵌入桥管的台阶孔。
[0007]优选的,上述变速箱包括设置在电机轴端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齿轮轴、齿环和齿环箱,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齿轮轴上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齿轮轴两端旋转连接在齿轮箱体上,齿轮轴的齿轮部与齿环相啮合,齿环固定连接在齿环箱上,齿环箱内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轴,主动锥齿轮轴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两侧啮合有两个从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齿环箱两端通过内端轴承旋转连接在变速箱上且位于传动轴伸入齿环箱处。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轴承旋转支撑传动轴,内端轴承直接安装在变速箱内,使得传动轴的内端连接的锥齿轮悬臂距离更短,两个轴承支承,支撑更加合理,也便于同轴安装,确保安装精度,锥齿轮靠轴承支撑点距离更短后,在锥齿轮高速旋转过程中,避免甩动,降低锥齿轮损坏概率,而且噪音降低;(2)现有焊接的两半壳和底盖结构,两半壳和底盖结构采用三个冲压件板材冲压
后焊接而成,生产成本高,冲压结构冲压后构成的后桥壳尺寸较大,因太小无法完成冲压,本专利技术采用浇注成型的一体结构的后桥壳,成本大大降低,浇注成形,尺寸可以浇注更小,便于实现三轮车的轻量化设计,而且浇注成形的盘状结构和盘状结构底部穹顶状的底部,一方面,强度和刚性更好,另一方面,底部穹顶状的坡面结构,起到缓冲载荷的作用,避免硬碰硬损坏,提高使用寿命;(3)采用靠电机轴外端的轴承凸出电机外壳,将凸出部分用于定位电机与变速箱的位置,轴承精度高,定位精度更好,而且轴承与电机轴的同轴性更好,装配后电机轴内端的齿轮配合位置精度更高,无需设置定位环和定位凹槽,电机外壳和变速箱外壳结构大大简化,制作成本更低;(4)该齿轮箱结构,传动精确稳定,多级变速,动力大,便于爬坡。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装置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驱动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C

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机连接变速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电机连接变速箱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电机连接变速箱前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

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齿环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齿环连接前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中B

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轮毂刹车片一体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轮毂刹车片一体化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半桥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半桥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B

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1]实施例1:如图1

20所示,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一种电动三轮车用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2和后桥壳3,变速箱2下部嵌入后桥壳3内且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后桥壳3内变速箱2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2连接到轮毂4,后桥壳3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桥管7,每根传动轴12内置于桥管7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每根传动轴12一端伸入变速箱2内通过内端轴
承24旋转连接到变速箱2上,外端通过外端轴承25旋转连接到桥管7上。
[0012]实施例2:如图1

20所示,一种电动三轮车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变速箱2、后桥壳3和轮毂4,电机1固定连接在变速箱2的输入端,变速箱2下部嵌入后桥壳3内且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轮毂4采用两个,每个轮毂4通过传动轴12连接到后桥壳3内变速箱2的输出端,轮毂4套接在传动轴12的台阶端后,内部采用键环向定位和端部采用锁紧螺母5锁紧,轮毂4上设置有刹车盘16,后桥壳3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桥管7,每根传动轴12内置于桥管7内并与其旋转连接,电机1的电机轴8通过两个轴承9旋转连接在电机壳10上,电机轴8伸出电机壳10一端的轴承9外圈凸出电机壳10表面一半,轴承9凸出一半部分嵌入到变速箱2的限位槽11内;采用靠电机轴外端的轴承凸出电机外壳,将凸出部分用于定位电机与变速箱的位置,轴承精度高,定位精度更好,而且轴承与电机轴的同轴性更好,装配后电机轴内端的齿轮配合位置精度更高,无需设置定位环和定位凹槽,电机外壳和变速箱外壳结构大大简化,制作成本更低。
[0013]针对现有焊接的两半壳和底盖结构,两半壳和底盖结构采用三个冲压件板材冲压后焊接而成,生产成本高,冲压结构冲压后构成的后桥壳尺寸较大,因太小无法完成冲压,本专利技术中,后桥壳3为大圆盘结构,两端平滑过渡后连接两根桥管7并与其内部连通,底部设置有下凸的穹顶状腔部13,后桥壳3为一次浇注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3上侧设置有连接变速箱2的法兰盘14,两端设置有嵌入桥管7的台阶孔15,本专利技术采用浇注成型的一体结构的后桥壳,成本大大降低,浇注成形,尺寸可以浇注更小,便于实现三轮车的轻量化设计,而且浇注成形的盘状结构和盘状结构底部穹顶状的底部,一方面,强度和刚性更好,另一方面,底部穹顶状的坡面结构,起到缓冲载荷的作用,避免硬碰硬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0014]针对现有的三轮车轮毂和刹车盘采用分体式结构,而且轮毂连接轮子轮辋时采用螺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2)和后桥壳(3),变速箱(2)下部嵌入后桥壳(3)内且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后桥壳(3)内变速箱(2)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2)连接到轮毂(4),后桥壳(3)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桥管(7),每根传动轴(12)内置于桥管(7)内并与其旋转连接,每根传动轴(12)一端伸入变速箱(2)内通过内端轴承(24)旋转连接到变速箱(2)上,外端通过外端轴承(25)旋转连接到桥管(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后桥壳(3)为大圆盘结构,两端平滑过渡后连接两根桥管(7)并与其内部连通,底部设置有下凸的穹顶状腔部(13),后桥壳(3)为一次浇注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桥壳(3)上侧设置有连接变速箱(2)的法兰盘(14),两端设置有嵌入桥管(7)的台阶孔(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三轮车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变速箱(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电机(1)的电机轴(8)通过两个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波张钧星吴封斌苏援农魏仁义周鹏李梦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