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20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玻璃膜,特别是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依次包括基层、树脂层一、红外反射层和树脂层二,其中红外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本申请解决了“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的可见光透射率低及可见光反射率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不会对车内外的用户造成刺眼、眩目等不适感。眩目等不适感。眩目等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玻璃膜,特别是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夏季阻挡外部热量和冬季阻止内部热量散发是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应具备的重要特性。
[0003]通常,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或吸收来确保隔热。例如,红外反射膜具有能够反射红外光的反射层,吸收膜包括能够吸收可见光和/或红外光的材料。由于含有可见光和/或红外光吸收材料的吸收膜只是通过吸收光能来阻挡热能,因此具有热屏蔽性能,但不具有隔热性,并且当持续吸收热量时,贴有薄膜的汽车玻璃温度存在一个问题,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热量也在升高。因此,一般认为红外反射膜优于吸收膜。
[0004]红外反射膜具有红外反射层,其中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交替堆叠,并且还可以包括红外反射层顶部和/或底部的分离层,以提高硬度或防止污染。例如,红外反射层可包括用于提高硬度的硬涂层,且硬涂层可布置在反射层上以防止由于用户接触造成的污染或由于外部刺激造成的膜损坏。
[0005]反射膜的光学特性主要由红外反射层决定,其中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交替堆叠。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红外反射层的厚度来控制膜相对于光的反射和/或透射程度。然而,当改变红外反射层的厚度以改变膜的任一光学性质时,与改变的光学性质相反的其它光学性质也易改变。例如,通过增加金属反射层的厚度,膜的可见光透射率会降低,而膜的可见光反射率反而会增加,但是对于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增加就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例如刺眼、眩目等。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可提高车辆夏季热阻和冬季隔热性能。
[0007]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高红外反射性的薄膜,其中引起不适感的可见光反射率的增加被抑制。
[0008]在与本申请相关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涉及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具体而言,就是红外反射型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用于确保冬季隔热和/或夏季热阻。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红外反射膜)是一种能实现低可见光反射率,并同时能保证与红外射线有关的热屏蔽和隔热性能的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
[0009]在本申请中,“可见光或可见光线”可指波长范围约为380至780nm的光,“红外光或红外光线”包括波长范围约为780至2500nm的近红外线和波长范围为2.5至25μm的远红外线。此外,“太阳光”可包含上述可见光波长和红外波长。
[0010]本申请的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依次包括基层、树脂层一、红外反射层和树脂层二。此外,红外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顺序堆叠的层结构可以直接接
触相邻层。或者,第三配置可以插入相邻层之间。
[0011]对于各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树脂层可以是通过使用涂料组合物的湿涂法形成,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可以是通过溅射沉积等干法形成。
[0012]可将上述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贴在车窗玻璃上。具体而言,清洗待附着的车窗玻璃的表面,并通过粘合剂将薄膜附着到车窗玻璃上。此时,可使用诸如刮板之类的工具按压树脂层二的上部,并且可以去除车窗玻璃和基层之间的水分和/或气泡。结果,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的基层侧可位于车室外侧,且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的树脂层二可位于车室内侧。粘合层可以是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膜还可以包括可从粘合层剥离的离型层。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可以是满足以下前提a和前提b的膜。与前提a和前提b相关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以根据结合以下实验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0014]前提a: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在15

95%范围内。
[0015]前提b:薄膜的基层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
[0016]一般而言,对于红外反射型薄膜,可以调节反射层的厚度做到不同的红外反射率,相应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85%或更小、75%或更小、60%或更小、45%或更小,然而,当调整红外反射层的厚度导致可见光透射率降低时,可见光反射率反而会增加并且可能对用户造成不适感(刺眼、眩目等)。由于反射薄膜的特性,在可见光透过率低的同时,其他光学特性也存在问题,不容易制造出足够好的产品。
[0017]在这方面,本申请的薄膜是满足前提a的薄膜,并且可以是对可见光具有相对低透射率的薄膜。例如,本申请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是85%以下、75%以下、70%以下、65%以下、60%以下、55%以下、50%以下、45%以下、或40%以下。同时,在满足上述前提b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薄膜在基层侧具有低可见光反射率。例如,关于前提b,本申请的薄膜的可见光反射率可为15%以下或10%以下。因此,它不会对在车外观看带有薄膜的车窗的用户或观察者造成不适感,例如刺眼、眩目等。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可以是满足以下前提a和前提c的膜。与前提a和前提c相关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以根据结合以下实验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0019]前提a: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在15

95%范围内。
[0020]前提c:薄膜的树脂层二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
[0021]当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同时满足前提a和c时,其在树脂层二侧具有低可见光反射率,同时降低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因此,不会对在车内观看贴有薄膜的车窗的用户或观察者造成不适感。例如,根据前提a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具体值如上所述,并且相对于前提c的本申请的薄膜的可见光反射率可以是15%以下或10%以下。
[00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薄膜可以是满足以下所有前提a至c的膜。与前提a至c相关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可以根据结合以下实验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0023]前提a: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在15

95%范围内。
[0024]前提b:薄膜的基层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
[0025]前提c:薄膜的树脂层二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
[0026]当薄膜同时满足前提a至c时,其在基层侧和树脂层二侧具有低可见光反射率,同时适量降低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因此,无论是在车内还是车外,观看贴附有薄膜的车窗的用
户或观察者都不会感到不适感。当薄膜满足上述a至c前提全部满足时,根据前提a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具体值如上所述,根据前提b和c的可见光反射率的具体值也可以如上所述。
[0027]如上所述,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开发了一种红外反射型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该薄膜不会改变红外反射层的结构(例如,红外反射层的厚度等),也不会降低其他光学特性(例如,增加反射率)。具体地,当薄膜内部的树脂层对太阳光的吸收率,特别是对可见光和/或红外光的吸收率增加时,同时保持隔热性,即红外反射型薄膜的优点,可见光经证实,可以在不增加反射率的情况下,保持红外高阻隔,且仅适量降低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
[0028]在这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是包括:基层;树脂层一;红外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以及树脂层二,其复合满足以下前提a和前提b,或满足以下前提a和前提c:前提a: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在15

95%范围内;前提b:薄膜的基层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前提c:薄膜的树脂层二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2.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是包括:基层;树脂层一;红外反射层,包括金属反射层和金属氧化物反射层;以及树脂层二,以及满足以下所有前提a至c:前提a: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在15

95%范围内;前提b:薄膜的基层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前提c:薄膜的树脂层二外表面的可见光反射率为15%或更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是所述树脂层一包括可见光吸收剂和红外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是所述树脂层一包含的可见光吸收剂的量与树脂层一的固体含量相比为30重量份或更少。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玻璃的多层复合膜,其特征是所述树脂层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鑫王岩张江凤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浦诺菲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