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116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8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输入线束、主机和输出线束;输入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通过输入线缆连接;输出线束同理;输入插头连接电源,输入线束的输入连接器连接主机的第一连接端;输出线束的输出插头连接电动汽车,输出线束的输出连接器连接主机的第二连接端;主机的电源转换模块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主机的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识别输入线束和输出线束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输入线束和输出线束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控制电源转换模块进行充电转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提升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性。电的便捷性。电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然而,伴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推广,充电便捷性问题的解决也日益迫切。
[0003]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类,两类充电系统在充电功率、充电原理、分布的区域和数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另外,世界范围内,充电标准存在诸多差异。上述因素为用户充电带来了不便。
[0004]因此,如何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提升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该方案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提升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性。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线束、主机和输出线束;
[0007]所述输入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每组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入插头通过输入线缆连接;
[0008]所述输出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出连接器和输出插头,每组所述输出连接器和所述输出插头通过输出线缆连接;
[0009]所述主机,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0010]所述输入线束的输入插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输入线束的输入连接器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端连接;
>[0011]所述输出线束的输出插头用于连接电动汽车,所述输出线束的输出连接器与所述主机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0012]所述主机还包括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13]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识别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进行充电转换。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方法,该方法由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0015]识别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进行充电转换。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输入线束、
主机和输出线束;输入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每组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通过输入线缆连接;输出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出连接器和输出插头,每组输出连接器和输出插头通过输出线缆连接;主机,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输入线束的输入插头用于连接电源,输入线束的输入连接器与主机的第一连接端连接;输出线束的输出插头用于连接电动汽车,输出线束的输出连接器与主机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主机还包括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电源转换模块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识别输入线束和输出线束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输入线束和输出线束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控制电源转换模块进行充电转换。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控制模块,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提升电动汽车充电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入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出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4]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0025]实施例一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任何电动汽车的充电场景中。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包括:输入线束100、主机200和输出线束300;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入线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输入线束100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130和输入插头110,每组所述输入连接器130和所述输入插头110通过输入线缆120连接;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机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机200,包括第一连接端210和第二连接端230;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出线束3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输出线束300包括至
少一组输出连接器330和输出插头310,每组所述输出连接器330和所述输出插头310通过输出线缆320连接;
[0031]所述输出线束300的输出插头310用于连接电动汽车,所述输出线束300的输出连接器330与所述主机200的第二连接端230连接;
[0032]如图3所示,所述主机200还包括控制模块220和电源转换模块240;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0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2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30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220连接;
[0033]所述控制模块220用于:识别所述输入线束100和所述输出线束300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所述输入线束100和所述输出线束300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模块240进行充电转换。
[0034]随着能源转型大趋势的不断推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被众多消费者所接受。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充电,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可以将不同的电源,转换成符合电动汽车标准的直流电或交流电,以完成电能的储存。
[0035]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包括输入线束100、主机200和输出线束300。其中,所述输入线束100用于连接主机200和电源,所述电源可以包括电动汽车的充电桩,家用标准插座电源以及工业插座电源等。所述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压可以是220V、380V以及110V等。所述输入线束100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130和输入插头110,所述输入插头110可以包括国标交流抢座、国标家用插头以及国标工业插头等。所述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输入线束、主机和输出线束;所述输入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入连接器和输入插头,每组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入插头通过输入线缆连接;所述输出线束包括至少一组输出连接器和输出插头,每组所述输出连接器和所述输出插头通过输出线缆连接;所述主机,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输入线束的输入插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输入线束的输入连接器与所述主机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输出线束的输出插头用于连接电动汽车,所述输出线束的输出连接器与所述主机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主机还包括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识别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的接入,并根据接入的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确定电源转换命令,以控制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进行充电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接入输入连接器,则所述第一限位开关闭合;若所述第二连接端接入输出连接器,则所述第二限位开关闭合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识别到所述第一限位开关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均闭合,则确定所述输入线束和所述输出线束均接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出连接器的区分标识,对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出连接器的工作标准进行区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出连接器内设置有固定阻值的电阻;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对所述输入连接器和所述输出连接器内电阻的固定阻值识别,确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云鹏王金明刘芷彤林翰东李威梁士福姜瑞胡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