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112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Bi2S3热电材料采用铋源和硫源,所述Bi2S3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1)将表面活性剂、一定质量的铋源和硫源加入装有乙二醇溶剂的回流反应容器中,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分散均匀;(2)一步回流法制备得到Bi2S3纳米材料:将(1)中回流反应容器加热至设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的黑色混浊物;(3)将(2)中得到的黑色混浊物使用真空泵抽滤分离,抽滤过程中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进行多次洗涤,最后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制备得到Bi2S3纳米材料呈现圆饼形状,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将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热导率,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2S3是铋辉矿的主要成分,属斜方晶系,是一种重要的V

VI族半导体化合物;并且Bi2S3属于间接间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1.3eV,是一种潜在的热电材料。室温时,其Seebeck系数大于500μV/K而热导率仅为0.8Wm
‑1K
‑1,特别是其晶格热导率明显低于PbS,SnS,CoSbS以及其他一些硫化物。然而低的电导率限制其热电优值的提升,原始Bi2S3的热电优值仅为0.1。
[0003]近些年来,围绕改善Bi2S3热电性能开展了许多研究。研究者合成了Bi2S3@Bi结构,由于具有高电导率金属Bi分布于Bi2S3@Bi材料晶界从而提升了Bi2S3电导率。此外,研究者利用Bi2S3纳米棒复合Bi2S3块体材料,一方面提升电输运性能,另一方面降低热导率。研究者还通过球磨法细化Bi2S3晶粒,从而降低材料的热导率,最终在573K时,热电优值达到了0.33。因此对于Bi2S3的形貌结构优化,将有助于降低材料热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进一步降低Bi2S3的热导率,提高Bi2S3材料的热电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圆饼状纳米Bi2S3热电材料,其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有助于降低其热导率,提升热电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2S3热电材料采用铋源和硫源,所述Bi2S3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7](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再将铋源、硫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装有乙二醇溶液的回流装反应容器中,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充分溶解,再加入搅拌均匀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
[0008](2)一步回流法制备得到Bi2S3纳米材料:将(1)中回流反应容器加热至设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的黑色混浊物;
[0009](3)将(2)中得到的黑色混浊物使用真空泵抽滤分离,抽滤过程中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进行多次洗涤,最后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
[0010]作为优选,所述铋源采用柠檬酸铋、柠檬酸铋铵、乙酸铋中的一种。
[0011]作为优选,所述硫源采用1.3

二甲基硫脲、N

甲硫脲、氨基硫脲、四甲基硫脲、1.3

二乙基硫脲、硫脲中的一种。
[0012]作为优选,所述硫源和铋源中硫和铋的摩尔比为3:2。
[0013]作为优选,铋源分散到乙二醇溶液中,其摩尔浓度为0.01

0.5mol/L。
[0014]作为优选,所述CTAB和PVP的质量比为1:1~8。
[0015]作为优选,所述设定温度为130

160℃,所述一定时间为90

180min。
[0016]作为优选,烘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60℃。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先将PVP分散再乙二醇溶液中,再加入分散好铋源、硫源和CTAB的混合溶液中,与PVP与CTAB同时加入相比,其分散效果更好,减少分散剂与主原料的竞争作用,很好的达到协同分散作用,使得到的Bi2S3尺寸均匀,分散性;
[0019](2)通过控制制备过程工艺参数,得到可调控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该结构能很好的减低Bi2S3材料的热导率,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
[0020](3)反应采用简易的回流装置,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量稳定,纯度高,得到的纳米材料形貌结构可控,便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的图片。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得到的大面积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X射线电子衍射图谱。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的图片。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得到的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0029]实施例1
[0030]先将0.1g PVP加入5ml的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然后取2mmol柠檬酸铋、3mmol硫脲和0.05g CTAB加入15mL乙二醇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搅拌均匀的PVP溶液,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置于160℃油浴中回流反应12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的黑色混浊物使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分离,抽滤过程中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多次,最后将目标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后进行收集。将制备得到的Bi2S3热电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如图1所示,得到分散均匀的圆饼状Bi2S3纳米材料,其直径约为500nm。厚度约为80nm,从图2的单颗粒的Bi2S3纳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到,Bi2S3纳米材料表面粗糙,由大量的Bi2S3纳米晶堆积成圆饼形状。图3展示了大面积的Bi2S3纳米颗粒仍保持良好的均匀性和分散性。为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对其进行X射线电子衍射图谱的表征,如图4所示,图谱的峰位与Bi2S3的特征衍射峰相对应,匹配JCPDS No.17

0320,且无杂质峰出现,证明所得样品为较纯的(正交)斜方晶相Bi2S3。
[0031]实施例2
[0032]先将0.1g PVP加入5ml的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然后取2mmol柠檬酸铋、3mmol硫脲和0.1gCTAB加入15mL乙二醇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
搅拌均匀的PVP溶液,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将混合溶液置于160℃油浴中回流反应120min,反应结束后得到的黑色混浊物使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分离,抽滤过程中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多次,最后将目标产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后进行收集。将制备得到的Bi2S3热电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如图5所示,得到分散均匀的圆饼状Bi2S3纳米材料,其厚度有点降低,形状不规则度增加,分散性变差。其放大的扫描电镜图如图6所示,Bi2S3纳米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大,Bi2S3纳米晶较实施例1大,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2S3热电材料采用铋源和硫源,所述Bi2S3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再将铋源、硫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装有乙二醇溶液的回流装反应容器中,室温下磁力搅拌至充分溶解,再加入搅拌均匀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2)一步回流法制备得到Bi2S3纳米材料:将(1)中回流反应容器加热至设定温度,反应一定时间后得到的黑色混浊物;(3)将(2)中得到的黑色混浊物使用真空泵抽滤分离,抽滤过程中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进行多次洗涤,最后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铋源采用柠檬酸铋、柠檬酸铋铵、乙酸铋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圆饼状Bi2S3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源采用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迪清程琳刘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