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切换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02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切换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导槽,在导槽中设置有圆柱永磁体,圆柱永磁体一端连接有一个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壁上,连杆的中部连接着双刀双掷开关的动触头,双刀双掷开关的静触头供外部连接供电线路,圆柱永磁体的另一面设置有铁芯,铁芯上绕有主线圈和次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铁芯上两个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同,在铁芯上形成两种不同极性的磁力,对圆柱永磁体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圆柱永磁体在磁力的作用下上下运行,带动双刀双掷开关的动触点上下运动,实现负载线路的切换,解决供电线路根据线路负载情况进行负载切换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多个供电线路可选的情况下,接入新的负载时的最优选择是选择负载较小的线路接入新的负载,以达到各线路负载平衡,减少线路过载的情况发生,在线路选择时,一般需要使用专用仪表测量线路负载电流,另外临时接线或改动线路也增加了施工难度。目前市面上也没有相关的开关装置可选。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负载切换方法及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载切换方法及其装置,以期能够在两条供电线路中选择负载较轻的供电线路给后级负载线路供电;此装置可以在初次设计时即接入线路,减少后期线路维护工作量,提高线路安全性和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负载切换装置,是在导槽中设置有圆柱永磁体,其特点在于,所述圆柱永磁体的一端与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壁上,所述连杆的中部连接有双刀双掷开关的动触头,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静触头用于连接外部的供电线路,所述圆柱永磁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上绕有主线圈和次线圈;在所述圆柱永磁体的侧面均匀设置有n个凹槽;
[0007]在所述导槽的内壁中,与n个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弹簧槽,在n个所述弹簧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在朝向所述圆柱永磁体一侧的n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各放置有一个瓷珠,并抵于相应的凹槽中。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负载切换装置的特点也在于,所述圆柱永磁体侧面的任意一个凹槽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凸台,从而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形成第一凹槽面和第二凹槽面,且所述凸台与两侧的凹槽面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凸台的表面低于所述圆柱永磁体的外表面。
[0009]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上静触头、第一下静触头、第一动触头、第二上静触头、第二下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
[0010]所述第一上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正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正极输出;
[0011]所述第一下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次供电的正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次供电的正极输出;
[0012]所述第二上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负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负极输出;
[0013]所述第二下静触头的一端连接次外部的次供电的负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次
供电的负极输出;
[0014]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均连接在连杆上。
[0015]所述主线圈和次线圈在铁芯上的绕制圈数相同、且绕制方向相反。
[0016]所述主线圈中通入的电流正比于外部的主供电正极线路中的负载电流;
[0017]所述次线圈中通入的电流正比于外部的次供电正极线路中的负载电流。
[0018]所述圆柱永磁体位于所述导槽的中间位置,并在瓷珠的限制下在所述导槽中做上下方向的滑动。
[0019]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所述的一种负载切换装置的负载切换方法的特点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0020]第一步:初始状态时,主线圈和次线圈中无电流流过,铁芯无磁性,所述圆柱永磁体在第一弹簧的拉力牵引下保持向上方移动的状态,此时所述圆柱永磁体带动所述连杆向上移动,将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投掷到主供电线路侧;
[0021]第二步:当所述主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次线圈中的电流时,所述铁芯和圆柱永磁体间产生吸引力,并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所述圆柱永磁体保持向下移动的力矩,当吸引力达到阈值时,所述圆柱永磁体突破瓷珠的阻力由第一凹槽面进入凸台后,继续向下滑动进入到第二凹槽面,从而带动连杆将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投掷到次供电线路侧;
[0022]当所述主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次线圈中的电流时,所述铁芯和圆柱永磁体间产生排斥力,并在排斥力的作用下所述圆柱永磁体保持向上移动的力矩,当排斥力达到阈值时,所述圆柱永磁体突破瓷珠的阻力由第二凹槽面进入凸台后,继续向上滑动进入到第一凹槽面,从而带动连杆将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投掷到主供电线路侧;
[0023]当所述主线圈中的电流等于次线圈中的电流时,所述圆柱永磁体保持当前位置。
[0024]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利用了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已知特性,设计了根据线圈中电流方向和大小的不同产生极性和强度不同的磁场,利用磁场的极性和强度控制永磁体的运行方向,进而控制开关动作,切换不同供电线路;在永磁体的外表面设计了拥有第一凹槽平面、第二凹槽平面和凸台结构的n个凹槽,此凹槽结构对永磁体的运动产生阻力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开关切换时的临界抖动的问题。此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填补了低压线路中负载切换装置的空白,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实用性高,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负载切换方法及其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7]图2是导槽和永磁体的结构框图;
[0028]图3是导槽和永磁体的剖面图;
[0029]图4是导槽的示意图;
[0030]图5是双刀双掷开关的结构图;
[0031]图中标号:101导槽、102圆柱永磁体、103连杆、104第一弹簧、105双刀双掷开关、106铁芯、107主线圈、108次线圈、109凹槽;201第二弹簧、202瓷珠;301导槽壁、302弹簧槽;401第一凹槽平面、402第二凹槽平面、403凸台;501第一上静触头、502第一下静触头、503第一动触头、504第二上静触头、505第二下静触头、506第二动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负载切换装置,是在导槽101中设置有圆柱永磁体102,圆柱永磁体102的一端与一连杆103的一端相连,连杆103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104的一端相连,第一弹簧104的另一端固定在壳壁上,连杆103的中部连接有双刀双掷开关105的动触头,双刀双掷开关105的静触头用于连接外部的供电线路,圆柱永磁体102的另一端设置有铁芯106,铁芯106上绕有主线圈107和次线圈108;圆柱永磁体102的侧面均匀设置有四个凹槽109;
[0033]导槽101的内壁301中,与四个凹槽109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弹簧槽302,在四个弹簧槽302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201,在朝向圆柱永磁体102一侧的四个第二弹簧201的一端各放置有一个瓷珠202,并抵于相应的凹槽109中;从而使得任一个瓷珠202在第二弹簧201的弹力下突出于导槽101内部表面,并嵌入圆柱永磁体102的四个凹槽109中。
[0034]如图4所示,圆柱永磁体102侧面的任意一个凹槽109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凸台403,从而在凹槽109的两侧形成第一凹槽面401和第二凹槽面402,且凸台403与两侧的凹槽面之间为圆弧过渡,凸台403的表面低于圆柱永磁体102的外表面。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切换装置,是在导槽中设置有圆柱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永磁体的一端与一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壁上,所述连杆的中部连接有双刀双掷开关的动触头,所述双刀双掷开关的静触头用于连接外部的供电线路,所述圆柱永磁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铁芯,所述铁芯上绕有主线圈和次线圈;在所述圆柱永磁体的侧面均匀设置有n个凹槽;在所述导槽的内壁中,与n个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弹簧槽,在n个所述弹簧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在朝向所述圆柱永磁体一侧的n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各放置有一个瓷珠,并抵于相应的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切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柱永磁体侧面的任意一个凹槽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凸台,从而在所述凹槽的两侧形成第一凹槽面和第二凹槽面,且所述凸台与两侧的凹槽面之间为圆弧过渡,所述凸台的表面低于所述圆柱永磁体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切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上静触头、第一下静触头、第一动触头、第二上静触头、第二下静触头和第二动触头;所述第一上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正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一下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次供电的正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次供电的正极输出;所述第二上静触头的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负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主供电的负极输出;所述第二下静触头的一端连接次外部的次供电的负极输入,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次供电的负极输出;所述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均连接在连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切换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炜楠邵全汤中会李军黄启健李建柱曹现峰汤强鲍清钱壮宋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