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及增压增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091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与液压立柱连接,液压立柱的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连接,液控单向阀与旁路阀连接,旁路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通过第三电液换向阀、第四电液换向阀与高压泵站连接,连接线路上设置有第二蓄能器;第三单向阀与第二电液换向阀连接,第二电液换向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连接,与增加泵站连接线路上设置有第一蓄能器;液压立柱的有杆腔与液控单向阀以及第一电液换向阀连接,第一电液换向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连接;可有效提高液压立柱初撑力,加快液压立柱下降速度,缩短升压阶段的时间,并用于液压支架的升柱,从而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实现节能。实现节能。实现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及增压增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立柱的增压增速回路及增压增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综采面地下采煤需要液压支架作为安全支护设备,液压支架对煤顶板的支撑力对于作业安全性十分重要。随着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发展,对液压立柱无杆腔初撑力的需要不断增大,由于一般乳化液泵站卸荷阀工作压力约为31.5MPa,初撑压力小于实际工作压力,乳化液泵站工作压力制约了初撑压力的提升;第二方面,大采高液压支架在立柱下降时,立柱有杆腔具有流量小和压力高的特性,目前乳化液泵站31.5MPa的工作压力,同时制约了液压支架快速下降的发展。第三方面,液压支架在移架过程中,经过降、推、拉、升柱和升压阶段,由于长供液胶管的弹性变形影响,在升压阶段时间较长,会直接影响总移架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可有效提高液压立柱初撑力,加快液压立柱下降速度,缩短升压阶段的时间,并用于液压支架的升柱,从而达到能量的回收利用,实现节能。
[0004]提供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方法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与液压立柱(18)连接,包括增压泵站(1)、油箱(2)、高压泵站(3)、第一蓄能器(7)、电磁换向阀(8)、第二蓄能器(9)、第一电液换向阀(10)、第二电液换向阀(11)、第三单向阀(12)、液控单向阀(14)、旁路阀(15)、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所述液压立柱(18)的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14),第三单向阀(1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14)的进液口与旁路阀(15)连接,旁路阀(15)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通过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12)的进液口与第二电液换向阀(11)连接,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液压立柱(18)的有杆腔与液控单向阀(14)液控口以及第一电液换向阀(10)连接,第一电液换向阀(10)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9)通过电磁换向阀(8)连接在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蓄能器(7)连接在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与增压泵站(1)的连接管路上。
[0006]所述液压立柱(18)的无杆腔与安全阀(13)的进液口管道连接。
[0007]在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的连接管路上接有第二单向阀(6)。
[0008]所述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与增压泵站(1)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
[0009]所述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与邮箱(2)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回液断路阀(5)。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第一电液换向阀换向,实现立柱的快速降柱;通过第二电液换向阀换向,实现立柱增压。该增压回路无需对液压支架的其他部件进行改动,实用性和通用性好,成本较低,安全可靠性高。
[0011]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方法,液压立柱的快速上升,将液压立柱的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的出液口连接,液控单向阀的进液口与旁路阀连接,旁路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通过第三电液换向阀、第四电液换向阀与高压泵站连接,第三电液换向阀、第四电液换向阀与高压泵站的连接管路上连接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三、四电液换向阀、电磁换向阀利用高压泵站、第二蓄能器对无杆腔供油,实现液压立柱的快速上升;液压立柱的快速增压,将液压立柱的无杆腔与第三单向阀的出液口连接,第三单向阀的进液口与第二电液换向阀连接,第二电液换向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连接,第二电液换向阀与增压泵站的连接管路上连接第一蓄能器,通过第二、三、四电液换向阀和电磁换向阀利用高压泵站,实现液压立柱的增压;液压立柱的快速降柱,将液压立柱的有杆腔与液控单向阀液控口以及第一电液换向阀连接,第一电液换向阀一端与油箱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连接,利用第一电液换向阀控制增压泵站进入液压立柱有杆腔,实现液压立柱的快速降柱,同时利用电磁换向阀在降柱期间,连通第二蓄能器与高压泵站,进行蓄能。
[0012]本专利技术增压增速方法,可以保证液压立柱初撑力,同时解决有杆腔流量小、压力高造成的液压立柱下降速度慢的问题,并缩短升压时间,提高升柱速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方法;图中:1—增压泵站、2—油箱、3—高压泵站、4—第一单向阀、5—回液断路阀、6—第二单向阀、7—第一蓄能器、8—电磁换向阀、9—第二蓄能器、10—第一电液换向阀、11—第二电液换向阀、12—第三单向阀、13—安全阀、14—液控单向阀、15—旁路阀、16—第三电液换向阀、17—第四电液换向阀、18—液压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1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与液压立柱18连接,包括1增压泵站、2油箱、3高压泵站、4第一单向阀、5回液断路阀、6第二单向阀、7第一蓄能器、8电磁换向阀、9第二蓄能器、10第一电液换向阀、11第二电液换向阀、12第三单向阀、13安全阀、14液控单向阀、15旁路阀、16第三电液换向阀、17第四电液换向阀;液压立柱18的无杆腔与安全阀13的进液口和液控单向阀14、第三单向阀12的出液口接通,液控单向阀14的进液口与旁路阀15连接,旁路阀15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通过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连接,在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的连接管路上接有第二单向阀6,第二蓄能器9通过电磁换向阀8与该管路连接,上述连接用于控制立柱18的上升。单向阀12的进液口与第二电液换向阀11连接,第
二电液换向阀11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在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与增压泵站1的连接管路上接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一蓄能器7,上述连接实现液压立柱18的增压;液压立柱1的有杆腔与液控单向阀14液控口以及第一电液换向阀10连接,第一电液换向阀10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实现立柱18的快速降柱,同时利用电磁换向阀在降柱期间,连通第二蓄能器与高压泵站,进行蓄能。
[0015]安全阀13的安全压力设定值为42.5MPa,高压泵站3的工作设定压力值为31.5MPa,增压泵站1的工作设定压力值为40MPa。
[0016]液压立柱18降柱时,第一电液换向阀10换向,增压泵站1通过第一电液换向阀10进入液压立柱18有杆腔,实现立柱18的快速降柱。无杆腔的油液经过液控单向阀14以及旁路阀15回到油箱2。
[0017]降柱和拉架阶段,电磁换向阀8换向,第二蓄能器9与高压泵站3连通,进行蓄能。
[0018]液压立柱18升柱时,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和电磁换向阀8换向,高压泵站3通过两个换向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与液压立柱(18)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泵站(1)、油箱(2)、高压泵站(3)、第一蓄能器(7)、电磁换向阀(8)、第二蓄能器(9)、第一电液换向阀(10)、第二电液换向阀(11)、第三单向阀(12)、液控单向阀(14)、旁路阀(15)、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所述液压立柱(18)的无杆腔与液控单向阀(14),第三单向阀(1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14)的进液口与旁路阀(15)连接,旁路阀(15)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通过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12)的进液口与第二电液换向阀(11)连接,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液压立柱(18)的有杆腔与液控单向阀(14)液控口以及第一电液换向阀(10)连接,第一电液换向阀(10)一端与油箱(2)连接,一端与增压泵站(1)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9)通过电磁换向阀(8)连接在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与高压泵站(3)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蓄能器(7)连接在第二电液换向阀(11)与增压泵站(1)的连接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立柱(18)的无杆腔与安全阀(13)的进液口管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立柱增压增速回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三电液换向阀(16),第四电液换向阀(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李永堂梁涛王永辉仉志强刘志奇王鲁军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