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87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包括基座、电嘴,在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中空状的壳体;所述电嘴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基座的内部,电嘴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电嘴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氧气流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氧气输送至所述氧气流道内的接管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电嘴插设在壳体的内部,壳体可以保护电嘴免受高温燃气烧蚀,同时壳体的内壁与电嘴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氧气流道,在高空恶劣条件下点火困难时,通过接管嘴结构将氧气输送至氧气流道后由排气口排出到火焰筒点火区域,通过提高氧气含量以保证点火成功。证点火成功。证点火成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点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

技术介绍

[0002]点火器是航空发动机在地面起动或空中起动时用来点燃燃烧室的油气混合物的一种电点火装置,点火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航空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点火器设计必须考虑到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下都能够点火成功。
[0003]航空发动机点火器的点火方式一般分为两种,间接点火和直接点火。间接点火一般先用电感系统点燃点火器中少量的启动燃料,形成点火火炬,生成的高温、高压火炬再去点燃整个燃烧室。直接点火方式是点火电嘴采用电容放电系统,产生高能电火花,直接点燃火焰筒内的油气混合物。直接点火方式采用的电容放电系统产生的电火花能量比间接点火方式中电感系统产生的电火花能量高数十倍。直接点火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0004]由于在高空中,氧气浓度和压力都很低,采用直接点火的方式进行点火较为困难。另外,在直接点火的方式中,需要将电嘴的一部分插入至火焰筒中,现有的点火器结构中,插入火焰筒中的电嘴部分直接裸露在火焰筒中,也并未设置冷却结构对插入火焰筒中的电嘴进行冷却,容易导致电嘴被火焰筒中高温燃气烧蚀,影响整个点火器的点火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包括基座、电嘴,在所述基座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中空状的壳体;所述电嘴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基座的内部,电嘴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电嘴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氧气流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氧气输送至所述氧气流道内的接管嘴结构。
[0007]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进气孔;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上时,冷却进气孔位于燃烧室的外二股通道中,外二股通道与所述氧气流道之间通过所述冷却进气孔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电嘴的下端面与所述壳体的下端面齐平;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上时,电嘴的下端面位于火焰筒的回流区;所述壳体的下端为敞口状形成所述排气口,在所述壳体下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导流舌片,所述导流舌片与所述电嘴的下端面之间设有间隙。
[0009]优选地,在所述壳体下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所述电嘴进行定位的突起,相邻两个突起之间形成排气槽。
[0010]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电嘴的外壁之间
形成氧气集气腔室。
[0011]优选地,所述接管嘴结构包括接管嘴和管嘴座;所述管嘴座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面,所述管嘴座上设置有敞口状的容置腔;所述接管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容置腔的口部,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飞机的制氧系统的管路连接的外螺纹;所述接管嘴上设置有管嘴孔连通至管嘴座内的容置腔;在所述基座内壁上设置有凹槽连通至所述氧气流道;所述管嘴座与所述基座采用一体成型制作,在所述管嘴座与基座连接部位的内部设置有斜孔;所述斜孔一端与所述凹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0012]优选地,在所述斜孔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控制氧气流量的气嘴,所述气嘴具备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气嘴上设置不同直径大小的氧气过孔。
[0013]优选地,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弹簧和浮动阀体;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容置腔的底壁上,不补氧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顶压所述浮动阀体封堵在所述接管嘴的出气端;补氧时,氧气推开所述浮动阀体进入所述容置腔内。
[0014]优选地,所述接管嘴与所述容置腔的口部采用螺纹连接,在接管嘴与容置腔的口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5]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卡缘,定位卡缘插设在所述基座下端的内孔中之后所述壳体与基座之间进行焊接;所述电嘴与所述基座采用螺纹连接,在电嘴与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耳板,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上时,耳板搭接在外涵机匣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电嘴插设在壳体的内部,壳体可以保护电嘴免受高温燃气烧蚀,同时壳体的内壁与电嘴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氧气流道,在高空恶劣条件下点火困难时,通过接管嘴结构将氧气输送至氧气流道后由排气口排出到火焰筒点火区域,通过提高氧气含量以保证点火成功。
[0018](2)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冷却进气孔,使得外二股通道内的冷却空气可以进入到氧气流道内,可以对电嘴起到很好的冷却作用。另外通过设置导流舌片,可以使得部分冷却空气贴着电嘴的端面流出以隔离高温燃气,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防止电嘴被高温气体烧蚀,提高了点火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同时保证流出点火器的冷却气与火焰筒回流气体流向大致相同,不会破坏回流区结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向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

基座;101

管嘴座;102

容置腔;103

凹槽;104

斜孔;105

耳板;
2

电嘴;3

壳体;301

氧气流道;302

排气口;303

导流舌片;304

突起;305

排气槽;306

环形槽;307

冷却进气孔;308

定位卡缘;4

气嘴;5

弹簧;6

浮动阀体;7

接管嘴;701

管嘴孔;8

第一密封圈;81

第二密封圈;90

燃烧室机匣;91

火焰筒;92

外二股通道;93

外涵机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包括基座(1)、电嘴(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1)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中空状的壳体(3);所述电嘴(2)的上端插设在所述基座(1)的内部,电嘴(2)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壳体(3)的内腔中;所述壳体(3)的内壁与所述电嘴(3)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氧气流道(301);所述壳体(3)的下端设置有排气口(302);所述基座(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氧气输送至所述氧气流道(301)内的接管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3)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却进气孔(307);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上时,冷却进气孔(307)位于燃烧室的外二股通道(92)中,外二股通道(92)与所述氧气流道(301)之间通过所述冷却进气孔(30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嘴(2)的下端面与所述壳体(3)的下端面齐平;点火器安装在燃烧室上时,电嘴(2)的下端面位于火焰筒91的回流区;所述壳体(3)的下端为敞口状形成所述排气口(302),在所述壳体(3)下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导流舌片(303),所述导流舌片(303)与所述电嘴(2)的下端面之间设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3)下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对所述电嘴(2)进行定位的突起(304),相邻两个突起(304)之间形成排气槽(3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306),所述环形槽(306)与所述电嘴(2)的外壁之间形成氧气集气腔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补氧结构的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嘴结构包括接管嘴(7)和管嘴座(101);所述管嘴座(101)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侧面,所述管嘴座(101)上设置有敞口状的容置腔(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诚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