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72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包括筒体、滤芯和筒盖,所述筒体内设置滤芯,且滤芯顶部与筒体的顶部开口处可拆卸密闭连接,所述筒盖可拆卸密闭连接于滤芯顶部;所述筒体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滤芯外周包裹有滤网,滤芯与筒体间的间隙形成环形通道,使得冷却液进入筒体后形成涡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沉入式结构显著提升了离子过滤器的过滤能力,滤芯可更换,有效降低更换成本,同时为离子过滤器的维护与保养提供便捷。维护与保养提供便捷。维护与保养提供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由于效率高、噪声小、启动温度低、零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固定式发电、交通运输和便携式电源等领域。燃料电池存在金属原件,在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元件的磨损和气体、液体对于管路及其他元件的腐蚀,不可避免的产生离子。在燃料电池运行中,双极板上会产生高电压,同时要求此高电压不会通过双极板中间的冷却液传递到整个冷却循环流道,因此要求冷却液不能导电。如果冷却液含有离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冷却液就会导电,双极板由串联变成并联,更有可能使电堆带电,严重时会直接损坏电堆。因此,离子过滤器在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
[0003]目前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离子过滤器大多采用直筒结构,直筒状的离子过滤器,冷却液通过封头的进液口进入筒体,导流板将冷却液分流,过滤网滤除杂质,冷却液进入筒体内部,树脂将离子去除,冷却液经出液口流出,其离子过滤能力较低,过滤效果不理想。
[0004]冷却液一般要求电导率控制在5μs以下,当离子过滤器滤除离子能力减弱,不能满足电导率的要求时,则需要更换新的离子过滤器。传统离子过滤器,封头采用超声波焊接,两端采用螺纹连接,更换时只能整体更换,且更换困难,导致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包括筒体、滤芯和筒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滤芯,且滤芯顶部与筒体的顶部开口处可拆卸密闭连接,所述筒盖可拆卸密闭连接于滤芯顶部;所述筒体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滤芯外周包裹有滤网,滤芯与筒体间的间隙形成环形通道,使得冷却液进入筒体后形成涡流。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设置在筒体侧壁底端,所述出液口设置在筒体侧壁顶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顶部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延伸部,所述滤芯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盖合连接于环形延伸部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延伸部和环形连接部通过螺钉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筒盖与滤芯顶部通过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内部填充混合树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和滤网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侧壁设有固定柱。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滤芯与筒体间形成的环形通道,使得冷却液进入筒体后形成涡流,冷却液与混合树脂充分接触,从而显著提升离子过滤能力;进液口与出液口设置高度差,利用冷却液自身重力反复过滤,进而提升离子过滤效果;滤芯采用沉入式结构,配合端面密封结构,有效提升离子过滤装置整体密封性和维护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技术沉入式离子过滤器的主视图。
[0018]图2本技术沉入式离子过滤器的侧视图。
[0019]图3本技术沉入式离子过滤器的另一侧视图。
[0020]图4是图3中A

A处的截面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沉入式离子过滤器的装配图。
[0022]图中:1

筒体;2

筒盖;3

滤芯;4

固定件;5

滤网;6

进液口;7

出液口;8

固定柱;9

环形延伸部;10

环形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参照图1

5,其整体呈圆筒状,包括筒体1、滤芯3和盖体2,筒体1内设置滤芯3,滤芯3顶部与筒体1的顶部开口处可拆卸密闭连接,筒盖2可拆卸密闭连接于滤芯3顶部。
[0025]筒体1顶部开口,且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延伸部9,滤芯3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连接部10,如图4所示,环形延伸部9和环形连接部10上均设有螺孔,通过螺孔和螺钉的配合使环形延伸部9盖合连接于环形连接部10上,为增强离子过滤器的密封性,环形延伸部9和环形连接部10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筒体1侧壁设置出液口7和进液口6,出液口7设置于筒体1侧壁顶端,进液口6设置于筒体1侧壁底端,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进液口6与出液口7设置于筒体1侧壁相对侧以增加过滤效果。筒体1侧壁设有固定柱8,固定柱8用于安装离子过滤器,固定柱8采用M8内螺纹,可以承受较大的预紧力,为提高离子过滤器安装的稳定性,固定柱8优选设置两根,且两固定柱8沿离子过滤器长度方向处于同一直线。
[0026]滤芯3内填充混合树脂,混合树脂用于吸附冷却液中游离的离子,确保冷却液不导电,从而保护电堆不受损害。滤芯3侧壁与底壁均设置滤网5,且滤芯3与滤网5一体注塑成型,滤网5采用优质尼龙滤网,坚韧可靠,且不会析出离子,同时滤网5孔眼大小适中,既保证混合树脂不会外流,又最大限度的保证冷却液的快速通过。滤芯3嵌入筒体1内,形成沉入式结构,滤芯3与筒体1间形成环形通道,冷却液从离子过滤器侧壁底部的进液口6进入环形通道后形成涡流,并沿滤网5进入滤芯3,与混合树脂充分接触,将冷却液中游离的离子吸附于混合树脂中,过滤后的冷却液通过滤网5流出,冷却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向离子过滤器底部,随着冷却液不断增多,液面逐渐上升,最终由出液口7排出,冷却液与混合树脂反复接触,进一步提升离子过滤效果,进而提升离子过滤器的性能。
[0027]筒盖2设置于滤芯3顶部,滤芯3顶部设有内螺纹,筒盖2侧壁设有外螺纹,且该外螺纹与滤芯3内螺纹相适配;筒盖2与滤芯3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进一步提升密封性,有效避免混合树脂流入环形通道。
[0028]本技术滤芯与筒体通过固定件连接,且滤芯与筒盖可拆卸连接,当离子过滤器过滤性能下降时,仅需更换滤芯,筒体与筒盖能够长期使用,显著降低离子过滤器检修和维护成本;进液口设置在筒体侧壁下部,且筒盖与筒体间形成环形通道,从而冷却液进入离子过滤器后形成涡流,使得冷却液与混合树脂接触更为充分,显著提升离子过滤效果;出液口设置在筒体上部侧壁,沿滤网流出的冷却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向筒体底部,随着冷却液的不断增多,液面上升至出液口后流出,使得冷却液与混合树脂反复接触,进一步提升离子过滤效果。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包括筒体、滤芯和筒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滤芯,且滤芯顶部与筒体的顶部开口处可拆卸密闭连接,所述筒盖可拆卸密闭连接于滤芯顶部;所述筒体侧壁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滤芯外周包裹有滤网,滤芯与筒体间的间隙形成环形通道,使得冷却液进入筒体后形成涡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于筒体侧壁底端,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筒体侧壁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入式离子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延伸部,所述滤芯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存军郝红岩董永王克景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琦睿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