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升降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648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适应升降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扶手管组件,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管组件的顶部;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外管和扶手内管,所述扶手外管套在扶手内管上且可沿扶手内管上下活动;所述扶手外管与扶手内管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使扶手外管始终具有向上弹出的趋势;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外管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扶手通过扶手外管和扶手内管嵌套活动配合实现升降,并利用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力与使用者施加的重量进行平衡,实现无极自适应升降调节,使用户的手部享受舒适的承托状态。适的承托状态。适的承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升降扶手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办公座椅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升降扶手。

技术介绍

[0002]座椅扶手安装在座椅两侧以供人手靠放,座椅扶手的设置增加座椅的舒适度。但是现有的座椅扶手大多固定高度不可调,无法适应不同体型的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少部分可调座椅扶手为通过设置多个孔位进行逐级高度调节,每一级的高度位置不一定能与使用者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适应升降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扶手管组件,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管组件的上端;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外管和扶手内管,所述扶手外管套在扶手内管上且可沿扶手内管上下活动;所述扶手外管与扶手内管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使扶手外管始终具有向上弹出的趋势;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外管上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扶手通过扶手外管和扶手内管嵌套活动配合实现升降,并利用弹性复位元件的作用力与使用者施加的重量进行平衡,实现无极自适应升降调节,使用户的手部享受舒适的承托状态。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图一。
[000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0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图二。
[000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图三。
[001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扶手主体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下结合附图1至6,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r/>[0012]一种自适应升降扶手,包括扶手主体1和扶手管组件2,所述扶手主体1安装在扶手管组件2的顶部;所述扶手管组件2包括扶手外管21和扶手内管22,所述扶手外管21套在扶手内管22的上部上且可沿扶手内管22上下活动;所述扶手外管21与扶手内管22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23,所述弹性复位元件23使扶手外管21始终具有向上弹出的趋势;所述扶手主体1安装在扶手外管21上端。
[0013]本技术方案的扶手通过扶手外管21和扶手内管22嵌套活动配合实现升降,并利用弹性复位元件23的作用力与使用者施加的重量进行平衡,实现无极自适应升降调节,使用
户的手部享受舒适的承托状态。
[0014]具体的:所述扶手外管21的上端固设有外管端盖211;所述扶手内管22的上端固设有内管端盖221;所述弹性复位元件23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外管端盖211相抵,另一端与内管端盖221相抵。
[0015]所述扶手外管21上开设有外管限位孔212,所述外管限位孔212沿扶手外管的轴向延伸;所述扶手内管22上设有限位件24,所述限位件24穿设在所述外管限位孔212内且与外管限位孔212的孔壁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以使扶手外管21在上下活动时外管限位孔212能够相对于限位件24移动。
[0016]所述外管限位孔212具有上延伸末端2121和下延伸末端2122;外管限位孔212的上延伸末端2121与限位件24相抵时,扶手外管21处于下移限度;外管限位孔212的下延伸末端与限位件24相抵时,扶手外管21处于上移限度。
[0017]外管限位孔212与限位件24的配合,限制了扶手外管21的上下活动范围,同时限制了扶手外管21的周向转动。
[0018]所述限位件24为固定在扶手内管22上的螺丝或立柱。
[0019]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4为螺丝,螺丝较立柱安装简单;所述扶手内管22上设有安装该螺丝的螺孔222;螺丝的螺帽部分外露于扶手外管21上且外径大于外管限位孔212的宽度。
[0020]所述扶手外管21内嵌套有塑胶内套25;所述塑胶内套25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行程孔212形状对应的内套限位孔251。该塑胶内套25为中空管状,其下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凸沿252,安装时,所述塑胶内套25从扶手外管21下端的管口插入扶手外管21内,塑胶内套25的外壁与扶手外管21的内壁紧贴,所述凸沿252与扶手外管21的下端面紧贴,内套限位孔251与外管限位孔212对齐。
[0021]塑胶内套25的设置能够避免金属管件之间的碰撞摩擦,解决扶手外管21活动时与扶手内管摩擦会产生噪音的问题。
[0022]如图2所示,扶手管组件2安装时,先将塑胶内套25嵌套进扶手外管21内,再把弹簧放入扶手外管21内,之后将扶手内管22从扶手外管21下端的管口插入扶手外管21内,使扶手内管22上的螺孔222从外管行程孔212中显露,最后把螺丝(限位件)安装在扶手内管22即可。
[0023]所述扶手外管2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片3,该连接片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1;所述扶手主体1底部设有与该连接片3形状对应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槽底设有第二连接孔101;所述连接片3嵌置在所述凹槽10内,且通过第一螺丝4连接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101进行固定。
[0024]大多座椅的扶手为一体成型的塑胶件,不可以拆分,造成包装困难,包装成本高,且运输过程容易损坏。
[0025]本技术方案的扶手管组件通过连接片3与扶手主体1利用螺丝固定,为可拆卸的连接,可拆分进行包装出售,节约空间、减少包装材料、环保且节约成本;此外,安装操作简单,便于消费者自主组装,也方便售后维修更换。
[0026]所述扶手主体1包括面盖11和底壳12;所述底壳12的上端具有开口120,所述面盖11的底面的边缘设有环形的限位凸筋113,所述面盖11盖在底壳12的开口120上且所述限位
凸筋113与底壳12的开口120紧配;所述面盖11通过第二螺丝5与底壳12连接固定。
[0027]市面上除了一体成型的塑胶扶手,还有部分可拆装的扶手采用面盖、中盖、底盖多个塑胶件结合而成;而本技术方案的扶手主体只需要面盖和底壳连接固定,既减少了成本,也减少了装配难度。
[0028]所述面盖11的顶面的边缘为圆弧倒角边;过渡流畅,不易造成刮擦。
[0029]所述底壳12的底面为弧面,所述连接片3为弧形。外观上连接片3与底壳12都采用圆弧配合,装配后没有突出底壳12表面,外观不受影响。
[0030]所述面盖11的底侧设有向底壳12内延伸的连接柱111,所述连接柱111上设有第三连接孔112,所述第三连接孔112为盲孔;所述底壳12的底部设有第四连接孔121;所述第四连接孔121为内翻孔,该第四连接孔121于底壳12的内侧翻折形成有环台122,所述连接柱111与该环台122相抵;所述第二螺丝5穿设在第四连接孔121与第三连接孔112内。
[0031]如图6所示,安装时,第二螺丝5从底壳12的底部经第四连接孔121穿入到底壳12内与连接柱111上的第三连接孔112连接。连接柱111与内翻孔内侧的环台122相抵,使第三连接孔112与第四连接孔121对接,不会错位,降低自主安装的难度。
[0032]所述第二螺丝优选长螺丝。由于第三连接孔为盲孔,螺丝不会在面盖的顶部显露,不影响外观。且相较于直接从面盖的顶部打螺丝的装配方式,本技术方案的面盖上没有穿孔,不易裂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升降扶手,包括扶手主体和扶手管组件,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管组件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管组件包括扶手外管和扶手内管,所述扶手外管套在扶手内管上且可沿扶手内管上下活动;所述扶手外管与扶手内管之间设有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使扶手外管始终具有向上弹出的趋势;所述扶手主体安装在扶手外管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管的上端设有外管端盖;所述扶手内管的上端设有内管端盖;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外管端盖相抵,另一端与内管端盖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管上开设有外管限位孔,所述外管限位孔沿扶手外管的轴向延伸;所述扶手内管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设在所述外管限位孔内且与外管限位孔的孔壁之间存在活动间隙;所述外管限位孔具有上延伸末端和下延伸末端;外管限位孔的上延伸末端与限位件相抵时,扶手外管处于下移限度;外管限位孔的下延伸末端与限位件相抵时,扶手外管处于上移限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在扶手内管上的螺丝或立柱。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升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管内嵌套有塑胶内套;所述塑胶内套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管行程孔形状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金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