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包括基岩,所述基岩顶部设有沙土层,所述沙土层内设有刚性桩,所述沙土层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褥垫层内,所述褥垫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地面,所述基础地面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层,所述基础地面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设有钢筋层,所述钢筋层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挡水件,所述挡水件的外表面设有挡水外壳,所述挡水外壳与所述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有益效果:当建筑基础周围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在建筑基周侧积蓄,此时,挡水件与挡水外壳阻挡雨水侵入褥垫层内,从而防止了雨水侵蚀造成褥垫层与沙土层流失,提升建筑基础的稳定性。提升建筑基础的稳定性。提升建筑基础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3]褥垫层是设置于桩土复合地基的桩体顶部的垫层,主要起到调节桩土荷载分担,减少基础底面应力集中,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
[0004]现有的褥垫层一般只采用碎石或灰土褥垫层,即柔性褥垫层;或者只采用素混凝土褥垫层,即刚性褥垫层。有些情况下,只采用柔性褥垫层无法充分发挥桩土的共同承载能力,而只采用刚性褥垫层又使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刚性褥垫层之间硬性接触,缓冲吸振作用不好,无法起到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并且褥垫层难以防止外界雨水渗透至基础与桩间土之间,防水效果不佳,容易造成褥垫层与桩间土流失,从而影响建筑基础的稳定性。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包括基岩,所述基岩顶部设有沙土层,所述沙土层内设有刚性桩,所述沙土层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褥垫层内,所述褥垫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地面,所述基础地面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层,所述基础地面与所述混凝土层之间设有钢筋层,所述钢筋层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挡水件,所述挡水件的外表面设有挡水外壳,所述挡水外壳与所述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内部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内部设有隔热层。
[0008]作为优选,所述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与柔性褥垫层,所述刚性桩的顶部贯穿至所述刚性褥垫层内,所述刚性褥垫层底部设有与所述刚性桩相配合的预刺入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刚性褥垫层由素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柔性褥垫层包括砂卵石垫层、灰土褥垫层、碎石褥垫层、橡胶层,所述砂卵石垫层、所述灰土褥垫层、所述碎石褥垫层以及所述橡胶层四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刚性褥垫层与所述柔性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渗土膜,所述防渗土膜的上方设有薄砂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褥垫层厚度为300
‑
550mm,所述刚性褥垫层厚度为170
‑
300mm,所述柔性褥垫层厚度为130
‑
250mm。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刚性桩为C25
‑
C35素混凝土桩,所述刚性桩直径为350
‑
600mm。
[0013]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所述隔热层由聚氨酯硬质泡沫制成。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建筑基础周围出现雨水天气时,雨水在建筑基周侧积蓄,此时,挡水件与挡水外壳阻挡雨水侵入褥垫层内,从而防止了雨水侵蚀造成褥垫层与沙土层流失,提升建筑基础的稳定性;通过防水层设计阻隔了雨水对挡水件与挡水外壳的渗透,提高了挡水件与挡水外壳的抗渗能力;通过薄砂层的设计,防止碎石将防渗土工膜刺坏,柔性褥垫层可以形成水力通道配合防渗土工膜,避免积水渗透进沙土层中,提升褥垫层的防渗透性能;通过设置多个预刺入孔,保证预刺入式褥垫层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的总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的防水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的柔性褥垫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基岩;2、刚性桩;3、沙土层;4、刚性褥垫层;5、预刺入孔;6、柔性褥垫层;7、基础地面;8、钢筋层;9、混凝土层;10、防渗土膜;11、薄砂层;12、防水层;13、支撑件;14、隔热层;15、挡水件;16、连接板;17、挡水外壳;18、砂卵石垫层;19、灰土褥垫层;20、碎石褥垫层;21、橡胶层 。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
[0020]实施例一,如图1
‑ꢀ
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包括基岩1,所述基岩1顶部设有沙土层3,所述沙土层3内设有刚性桩2,所述沙土层3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2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褥垫层内,所述褥垫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地面7,所述基础地面7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层9,所述基础地面7与所述混凝土层9之间设有钢筋层8,所述钢筋层8一侧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另一端设有挡水件15,所述挡水件15的外表面设有挡水外壳17,所述挡水外壳17与所述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内部设有支撑件13,所述支撑件13的内部设有隔热层14。
[0021]实施例二,包括基岩1,所述基岩1顶部设有沙土层3,所述沙土层3内设有刚性桩2,
所述沙土层3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2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褥垫层内,所述褥垫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地面7,所述基础地面7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层9,所述基础地面7与所述混凝土层9之间设有钢筋层8,所述钢筋层8一侧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另一端设有挡水件15,所述挡水件15的外表面设有挡水外壳17,所述挡水外壳17与所述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内部设有支撑件13,所述支撑件13的内部设有隔热层14,所述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4与柔性褥垫层6,所述刚性桩2的顶部贯穿至所述刚性褥垫层4内,所述刚性褥垫层4底部设有与所述刚性桩2相配合的预刺入孔5,所述刚性褥垫层4由素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柔性褥垫层6包括砂卵石垫层18、灰土褥垫层19、碎石褥垫层20、橡胶层21,所述砂卵石垫层18、所述灰土褥垫层19、所述碎石褥垫层20以及所述橡胶层21四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从上述的设计不难看出,通过柔性褥垫层6的设计可以形成水力通道,从而软化复合地基,刚性褥垫层4可以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沙土层3中,从而解决的现有褥垫层作用单一的问题。
[0022]实施例三,包括基岩1,所述基岩1顶部设有沙土层3,所述沙土层3内设有刚性桩2,所述沙土层3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2的顶端贯穿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岩(1),所述基岩(1)顶部设有沙土层(3),所述沙土层(3)内设有刚性桩(2),所述沙土层(3)的上方设有褥垫层,所述刚性桩(2)的顶端贯穿至所述褥垫层内,所述褥垫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地面(7),所述基础地面(7)的上方设有混凝土层(9),所述基础地面(7)与所述混凝土层(9)之间设有钢筋层(8),所述钢筋层(8)一侧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另一端设有挡水件(15),所述挡水件(15)的外表面设有挡水外壳(17),所述挡水外壳(17)与所述褥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内部设有支撑件(13),所述支撑件(13)的内部设有隔热层(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包括刚性褥垫层(4)与柔性褥垫层(6),所述刚性桩(2)的顶部贯穿至所述刚性褥垫层(4)内,所述刚性褥垫层(4)底部设有与所述刚性桩(2)相配合的预刺入孔(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复合地基桩顶预刺入式褥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褥垫层(4)由素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柔性褥垫层(6)包括砂卵石垫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兰,曲宇鲲,李聪,薛照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前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