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038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8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包括用于安装牵引逆变器的箱体,箱体内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有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其中第一通风道位于箱体的底部,且第一通风道的入口朝向箱体的前方;第二通风道为弧形结构,第二通风道的入口与第一通风道的出口连接,第二通风道的出口高于入口;箱体内还设有吸风舱室,吸风舱室内设有风机,吸风舱室的入口与第二通风道的出口连接,吸风舱室的出口朝向箱体的后方。本申请利用风机的抽吸力和电车行进,使得气流能够依次经由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和吸风舱室内,最后从箱体后方排出,期间气流能够带走箱体内牵引逆变器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从而确保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
[0003]而牵引逆变器为有轨电车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将电网高压电转换为有轨电车的电机可用的交流电,以提供牵引动力。
[0004]而牵引逆变器正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易影响到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确保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本申请提供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包括用于安装牵引逆变器的箱体,箱体内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有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其中第一通风道位于箱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通风道的入口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所述第二通风道为弧形结构,第二通风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道的出口连接,第二通风道的出口高于入口;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吸风舱室,所述吸风舱室内设有风机,所述吸风舱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风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风舱室的出口朝向所述箱体的后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风机的抽吸力和电车行进,以带动气流依次经由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和吸风舱室内,最后从箱体后方排出,期间气流能够带走箱体内牵引逆变器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从而确保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并且,由于第二通风道的弧形结构,当电车在雨天行进或经过水洼路段时,外部贯入的空气混杂有一定的水雾,而由于第二通风道的内凹弧面的阻挡,将去除大部分水雾,从而减少该水雾对于风机的损伤,并且第二通风道的内凹弧面还能阻挡一定的灰尘,从而减少灰尘对于风机的损坏。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道的入口处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设有进风格栅和通风挡水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风格栅能够阻挡随气流中大体积杂物,从而减少杂物堆积于第一通风道内的情况发生;而通风挡水板能够有效阻挡气流混杂的水雾,从而减少水雾积聚于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腐蚀损坏。
[0011]可选的,所述通风挡水板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固定片,且所述固定片的宽面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所述固定片的下边缘朝下且朝向箱体前方的方向延伸有一段倾斜片,倾斜片的下边缘向下延伸有一段挡水片,固定片上的所述挡水片的沿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相邻下方的固定片的宽面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入气流内的大部分水雾将被挡水片和固定片的宽面所阻挡住,而其他气流则依次通过挡水片与固定片之间的间隙、相邻固定片之间的间隙进入
第一通风道内,从而实现通风和挡水的效果;并且,倾斜设置的倾斜片还能起到引导水雾凝结的水流下流的作用,从而减少水积聚的情况发生。
[0013]可选的,所述挡水片的宽面覆盖有疏水涂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水涂层能够有效减少水雾附着于挡水片表面的情况发生,以加快水雾的去除。
[0015]可选的,所述固定片上的挡水片的下边缘与位于下方的固定片上边缘之间共同连接有挡水格栅,且所述挡水格栅倾斜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挡水格栅能够起到进一步筛选的作用,以筛除掉贯入气流中所混杂的大体积杂物;二来,部分水雾将在挡水格栅表面凝结,并通过倾斜的挡水格栅下流掉;三来,挡水格栅起到加固作用,其能够对挡水片的自由侧进行结构加固,以提高挡水片抗冲击能力。
[0017]可选的,所述挡水片具有弹性,所述挡水片的下边缘设有第一折边,所述固定片的上边缘设有第二折边,所述挡水格栅的下边缘抵接于所述第一折边的上部,所述挡水格栅的下边缘抵接于所述第二折边的下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水片的弹性避让,以便于对挡水格栅进行安装,而由于挡水格栅为倾斜设置,因此安装完毕的挡水格栅难以位置偏移而掉落,即挡水格栅的安装稳固性较高。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靠近所述第二通风道的入口。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排水孔能够便于第一通风道内的积水的排出;二来,第一通风道的下方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一通风道内的气流流速,因此存在内外气压差,该气压差迫使第一通风道内的积水快速经由排水孔而排至第一通风道下方;三来,排水孔靠近第二通风道的入口,因此沿第二通风道的内凹弧面下流的水将更易从排水孔内排出。
[0021]可选的,所述排水孔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排水孔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均朝向所述箱体的后方。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气流直接贯入排水孔内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排水孔的正常排水。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利用风机的抽吸力和电车行进,使得气流能够依次经由第一通风道、第二通风道和吸风舱室内,最后从箱体后方排出,期间气流能够带走箱体内牵引逆变器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从而确保牵引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0025]通过设置通风挡水板,其能够有效阻挡气流混杂的水雾,从而减少水雾积聚于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腐蚀损坏。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第二通风道与第一通风道连接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4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排水孔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5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通风挡水板的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0031]图6是本实施例的通风挡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通风道;2、第二通风道;3、吸风舱室;4、通风挡水板;10、箱体;11、进风格栅;12、排水孔;31、风机;32、出风格栅;41、固定框;42、固定片;43、倾斜片;44、挡水片;45、挡水格栅;46、第一折边;47、第二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参照图1,包括箱体10,箱体10用于安装牵引逆变器。
[0035]如图2所示,箱体10内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设有第一通风道1和第二通风道2,其中第一通风道1水平直线设置,第一通风道1位于箱体10的底部,第一通风道1的入口朝向箱体10的前方,且第一通风道1的入口处设有进风格栅11。
[0036]如图3所示,第二通风道2为弧形结构,第二通风道2的入口与第一通风道1的出口连接,第一通风道1的入口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通风道2的内凹弧面上;第二通风道2的出口高于入口,第二通风道2的出口连接有吸风舱室3,吸风舱室3内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风机31,吸风舱室3的出口朝向箱体10的后方,且吸风舱室3的出口设有出风格栅32。
[0037]电车在行进过程中,外部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牵引逆变器的箱体(10),箱体(10)内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有第一通风道(1)和第二通风道(2),其中第一通风道(1)位于箱体(10)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通风道(1)的入口朝向所述箱体(10)的前方;所述第二通风道(2)为弧形结构,第二通风道(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道(1)的出口连接,第二通风道(2)的出口高于入口;所述箱体(10)内还设有吸风舱室(3),所述吸风舱室(3)内设有风机(31),所述吸风舱室(3)的入口与所述第二通风道(2)的出口连接,所述吸风舱室(3)的出口朝向所述箱体(10)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道(1)的入口处沿电车行进方向依次设有进风格栅(11)和通风挡水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挡水板(4)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的固定片(42),且所述固定片(42)的宽面朝向所述箱体(10)的前方;所述固定片(42)的下边缘朝下且朝向箱体(10)前方的方向延伸有一段倾斜片(43),倾斜片(43)的下边缘向下延伸有一段挡水片(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