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式钢琴的延音装置,其中延音杠杆被枢轴式地连接到每个动作机械的阻尼杠杆36上,延音杠杆的上端适合于与阻尼杠杆接合,这样后者被限制以防止回复到其原先位置,在该位置处,连到阻尼杠杆顶端的阻尼头被迫与相应琴弦接触,并且延音杠杆的低端适合于与借助延音触发机械而已被移向自制位置的延音杆上的延音爪接合,在此,当延音装置在动作机械已被按键后被触发时,能防止调节杆回复到其原先位置。(*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对竖式钢琴的延音装置的改进。在此以前,竖式钢琴的延音装置,有着多种形式,例如,对于延音装置,提出了一种方案,它包括动作机械,每个动作机械具有在延伸低端连有接头唇状物的阻尼杆,设置了相应的延音杆,以作用于接头唇状物上,在该种结构中,接头唇状物中有开口,这样,由于操作而不是阻尼杆的延音,开口被迫打开,并且接头唇状物由此被弯曲以允许阻尼杆的正常运行。因为接头唇状物是由橡胶状材料制成的,有可能由于使用中频率的增加而导致接头唇状物的断开。同样,所述采用接头唇状物的延音装置还存在多种问题,其中延音装置由于前面杆而不是被触发的阻尼而引起接头唇状物较大程度的弯曲。被提出的另一种延音装置,其中,一个弹性的唇状物被连接到每个阻尼杆的金属丝上,这样导致一个相联系的延音杆作用在弹性唇状物上。当另一个琴弦被触动时,该唇状物能够弯曲。此外,对于该型式的延音装置所提出的方案包括具有阻尼杆的动作机械,所述每个阻尼杆具有一个延伸的较低部分,在其下面横向绷紧地设置一根引线,这样引线上下运动以完成延音动作。任何一种上述延音装置都具有一个缺点,即由敲击弦而产生的除延音音调外的音调有一种很重的感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简单结构的延音装置。本专利技术能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置为在具有动作机械的竖式钢琴内,这些动作机械的每一个被安装成当相关的键压下时,其等臂摇杆(Wippen)被摆动,从而导致在一端有阻尼头的阻尼杆在离开琴弦的方向上摆动,本改进包括一个由阻尼杆枢轴式地支撑在其面向琴弦的侧边的延音杆;延音装置被安排成使延音杆的上端部分与阻尼杆保持相接合,这样延音装置能与延音杆的低端结合起来以防止阻尼头移向琴弦,延音装置包括一个延音踏板,一个被连接到延音踏板,并通过延音踏板压下而向上运动的延音升杆,一个被连接到延音升杆的顶端以使与延音升杆一起上下垂直运动的延音杆,以及一个被设置在延音杆上的延音爪,这样以使爪能移入或移出延音杆的低端的行程路径。在上述安装中,如果给定的琴弦以延音形式振动,则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运行如下。在所需的琴弦由于相关键的压下而被敲击后,当延音踏板被下压时,延音升杆被向上推以引起延音杆的上向运动,从而使在其上面的延音爪进入延音杠杆低端部分的行程路径。于是延音爪与延音杠杆的低端相接合,延音杠杆通过由于键的释放而回向琴弦的阻尼杠杆的运动而被迫离开琴弦。这样,延音杠杆的上端被迫逆对着阻尼杠杆以防止阻尼头进入与琴弦接触。因此,即使压下的键被释放,由该键敲击的弦被允许通过延音装置的触动以延音形式产生一个音调。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延音装置,这样延音杠杆的低端部分与延音爪相接合而不发生任何弯曲,延音装置的使用寿命得以提高并且敲击的感觉不是很重。图1是相对于一个给定弦的动作机械的侧视图,该给定弦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图2是与如图1所示的延音装置相配合的延音杠杆的正面视图;图3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当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延音装置不工作时被触发以敲击弦的动作机械示意图;图4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其中的阻尼装置被触发的动作机械示意图;图5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被触发的动作机械的示意图;图6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被触发以后另一弦被敲击的动作机械示意图;图7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和阻尼装置同时触发的动作机械的示意图;图8是说明从图1到图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的侧视图;图9是说明如图1到图7所示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的一种变形的侧示图;图10表示图9所示的延音装置的部分切割形式的顶示图。下面参见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首先参见附图1,绞盘螺钉12根据已知方式被连到每个键10的内部端部分。当键10被压下时,它在支撑构件14上绕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且连在键10内部端部分的绞盘螺钉12引起与压下的键10相关连的一般用标号16表示的动作机械的运动,这样相应的琴弦28被敲击。中心横杆如61所示,横杆61与动作支架一起构成了支撑所有动作机械16的骨架。由于动作机械16具有已知的结构,因此对其的说明省略了,但下面将对其工作情况作简单说明。当铰盘螺钉12向上移动时,等臂摇杆(wippen)18绕枢轴中心点20如图1所示作逆时针方向摆动。支撑物22连到等臂摇杆(wippen)18的外端部分,与铰盘螺钉12相邻,并与之有相对的关系,等臂摇杆(wippen)18的逆时针方向的摆动导致了支撑物22的向上运动,以推动锤底24向上运动,连到锤底24的锤26接着移向琴弦去敲击琴弦,同时设在等臂摇杆(wippen)18内端部分的匙状物被引入与阻尼杠杆36的低端相接合,该阻尼杠杆36是通过枢轴销34被支撑在阻尼杠杆凸缘32上的。这样阻尼杠杆36发生如图1所示的绕枢轴销34顺时针方向的摆动,这样,连在由阻尼杠杆30的上端向上延伸的杆38上的阻尼头40克服了片簧28的力后从琴弦上释放。接着,由锤26敲击的弦28能够自由振动并发出声调。根据本专利技术,阻尼杠杆36通过枢轴销46在低于枢轴销34的位置处与延音杠杆44枢轴式地连接。延音杠杆44设在阻尼杠杆36的一侧,面向弦28。延音杠杆44沿着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受片簧48的偏压作用,这样其上端部分与阻尼杠杆36正常接合。如图所示,延音杠杆44的低端部分有向下延伸的形状。L-型断面的铰链支架50设在与键10的内端相邻处,即装有铰盘螺钉12的键2的端处相邻。臂52的一端通过铰链60支撑在支架50上,能相对于支架50发生摆动。延音杠杆54连到臂52的另一端,延音杠杆54沿与所有弦28相一致设置的动作机械16的横向延伸。延音爪56从杆54向上伸出,延音杆58连到杆54的一边,与臂52相对,延音杆58本身再被连到延音升杆60的上端。延音升杆60连到延音踏板上(图中未示)。根据该种装配,当延音踏板压下时,延音升杆60被迫上升,从而引起延音杆58的向上运动,以此使延音杆54移向延音杠杆44的低端。接着,延音爪56被定位在延音杠杆44的低端的行程路径之内。因此,在阻尼杠杆36在上述动作机械16的作用下发生如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后,通过压下延音踏板而释放相应的键10。这样,即使阻尼杠杆36在片簧42的偏压力作用下发生如图1所示的逆时针转动时,延音杠杆44的低端与延音爪56接合,同时延音杠杆44的上端与阻尼杠杆36接合,以此防止阻尼杠杆36的逆时针转动。这样,阻尼头40保持与弦28的不接触状态,以使允许弦28保持振动。上述状态如图5中虚线所示。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延音爪56是延伸惯穿延音杆54的长度的。图3以虚线说明了阻尼装置在正常敲击给定琴弦而本专利技术的延音装置没有被触发的情况下演奏时所占据的位置的示意图。在该状态下,当键10被释放时,阻尼头40回复到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与琴弦28接触以阻尼该弦的振动,以此使弦28停止发音。当保持踏板或阻尼踏板(图中未画出)被下压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时,踏板连杆62被推上,如图4所示以便使阻尼杆66向左移动,如图4所示,这样保持阻尼杠杆36使阻尼头40与琴弦28分开。由于阻尼杆66沿着与各键相联的所有动作机械横向延伸;所述动作相对于所有琴弦都能实现。图5用虚线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被触发的延音装置,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延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动作机械的竖式钢琴,其中各个动作机械安置成:当相应键压下时,其等臂摇杆(Wippen)摆动并使其一端具有阻尼头的阻尼杠杆在离开琴弦的方向上摆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特征包括;所述延音杠杆由所述阻尼杆枢轴式地支撑在它面向琴弦的侧边,调整延 音装置使所述延音杠杆的上端部分与所述阻尼杠杆保持接合,使得所述延音装置可与所述延音杠杆的下端部结合起来以便防止所述的阻尼头移向所述琴弦,所述延音装置包括:一个延音踏板,一个连到所述延音踏板,并通过压下所述延音踏板而向上运动的延音 升杆;一个连到所述延音升杆的顶端,并与所述升杆一起上下垂直运动的延音杆;一个设置在所述延音杆上的延音爪;以使所述延音爪能进出所述延音杠杆的低端部分的行程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6-8-5 183932/86一种包括动作机械的竖式钢琴,其中各个动作机械安置成当相应键压下时,其等臂摇杆(Wippen)摆动并使其一端具有阻尼头的阻尼杠杆在离开琴弦的方向上摆动,本发明的改进特征包括;所述延音杠杆由所述阻尼杆枢轴式地支撑在它面向琴弦的侧边,调整延音装置使所述延音杠杆的上端部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司郎,
申请(专利权)人:藤司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