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素萍专利>正文

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65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包括第一图像显示器、反射装置和凹面反射镜,第一图像显示器与反射装置之间的角度为45度,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反射装置的光轴中心形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一图像显示器,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间隔设置且位于反射装置的反射光路上,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同光轴布置,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反射装置反射至凹面反射镜后被放大成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放大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且不受光路径以外的环境光干扰,因此对比度与明亮度均能保持与第一图像显示器相同。示器相同。示器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2D图像的放大,现有技术通常是在显示图像的显示器前方布置一具有放大作用的菲涅尔镜片,人眼透过该菲涅尔镜片观看被放大后虚像成像的图像,但因菲涅尔镜片呈现锯齿状纹路影响成像品质,导致其图像解析不佳,尤其当观看视角不与菲涅尔镜片中心平直时容易出现光晕副作用,图像解析将大幅下降,使得观看到的图像变得模糊,而且,该投射方式还易受到环境光干扰。
[0003]对于3D图像的放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偏振光式3D技术配合使用被动式偏光眼镜或者主动快门式3D技术配合主动式快门3D眼镜。对于前者,即是在同一屏幕上显示两个画面,两个画面分别占一半的屏幕,两只眼睛通过偏光镜片分别接收两个画面,从而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但因两个画面水平横向各占一半的屏幕,导致画面清晰度减半,3D效果也随之减半,而且该技术还要求显示器屏幕具备120Hz以上的刷新率,这使得显示器成本升高,导致最终产品性价比降低。对于后者则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频率来实现3D效果,画面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分别对应于两只眼睛的两组画面,该两组画面连续交错地显示,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同步控制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眼能够在正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以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这种方式能够保持画面的原始分辨率,但是快门式3D眼镜价格较高,且带上该眼镜后,亮度会减少很多,而该眼镜的开合频率易被日光灯等光源影响导致快门的开合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从而出现串扰重影现象,因此观看时需要关灯,再者,3D眼镜的左右镜片快速不断地持续开关,容易使眼睛疲劳。而针对不同的3D技术,其对视频源格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适合偏振光式3D技术的视频源,并不一定适合主动快门式3D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其放大后的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且不受光路径以外的环境光干扰,因此放大后的图像的对比度与明亮度均能保持与第一图像显示器相同。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包括第一图像显示器、反射装置和凹面反射镜,第一图像显示器与反射装置之间的角度为45度,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反射装置的光轴中心形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一图像显示器,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间隔设置且位于反射装置的反射光路上,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同光轴布置,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反射装置反射至凹面反射镜后被放大成像。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图像显示器,所述反射装置为偏振光分光镜,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规格参数相同,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之间的布置角度为90度,第一、第二图像显
示器间隔对称布置于偏振光分光镜两侧,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形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二图像显示器,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反射至凹面反射镜,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穿透投射至凹面反射镜,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后分别以偏振P光图像和偏振S光图像呈现。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器光轴中心与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与凹面反射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两者之和为180

230mm,所述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为600

90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屏幕刷新率不低于60Hz;所述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可以为TFT液晶屏、OLED屏或者LED屏。
[0010]进一步的,所述偏振光分光镜包括第一基材和对第一基材表面进行处理形成的透光层和第一反光层,第一基材为高穿透率的玻璃或者塑胶材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凹面反射镜包括第二基材和对第二基材表面进行处理形成的第二反光层,第二基材为玻璃、塑料或者金属材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装置为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包括第三基材和对第三基材表面进行处理形成的第三反光层,第三基材为玻璃、塑料或者金属材料。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的轴向位置大致竖直或者水平。
[0014]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还包括可伸缩的底座、可转动角度地设置在底座上端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托架,所述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和反射装置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凹面反射镜设置在托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装置为第二凹面反射镜。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经反射装置反射至凹面反射镜,经凹面反射镜镜面成像后形成放大图像,该放大图像是虚像,该过程不受光路径以外的环境光干扰,因此放大图像的对比度和明亮度均能够保持与第一图像显示器相同,且人眼在观看放大图像时并不经过其他透射或反射装置,因此观看到的放大图像具有较佳的清晰度,有效提高观看体验。
[001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3D处理器将3D图像源分割为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并同步发送至第一图像显示器和第二图像显示器,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同步接收该两个画面,因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偏振光分光镜之间特殊的位置关系,第一图像显示器和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分别经偏振光分光镜后反射和透射至凹面反射镜,并经凹面反射镜镜面成像后形成放大图像,而该放大图像是虚像,该过程不受光路径以外的环境光干扰,因此得到的放大图像的对比度及明亮度均可保持与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相同,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后以偏振P光呈现,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后以偏振S光呈现,配合两镜片分别过滤偏振P光和偏振S光的眼镜后,即可观看到放大后的3D图像,因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经偏振光分光镜分别全屏显示偏振P光和偏振S光图像,因此最终观看到的3D图像的清晰度能够与第一图像显示器或者第二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清晰度相当,再者,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图像显示器来同步接收3D处理器分割发送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对3D图像源的具体格式并无要求,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3D图像源的格式不同而可能需要不同的配套硬件设备的问题,即解决了现有3D技术的相容性问题,最后,相对于现有技术
中需要使用刷新率至少为120Hz的显示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刷新率不低于60Hz即可,因此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
[0019]3、图像的放大倍率是依透镜成像原理的关键参数决定,该关键参数包括光路径距离总长度和凹面反射镜曲率参数,在本专利技术中,光路径距离总长度指: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或者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与凹面反射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二者相加计算之和,凹面反射镜曲率参数指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当光路径距离总长度为180

230mm、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为600

900mm时,可达到图像显示器斜对角尺寸2

4倍的放大倍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图像显示器、反射装置和凹面反射镜,第一图像显示器与反射装置之间的角度为45度,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反射装置的光轴中心形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一图像显示器,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间隔设置且位于反射装置的反射光路上,凹面反射镜与反射装置同光轴布置,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反射装置反射至凹面反射镜后被放大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图像显示器,所述反射装置为偏振光分光镜,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规格参数相同,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之间的布置角度为90度,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间隔对称布置于偏振光分光镜两侧,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光轴中心与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形成的直线垂直于第二图像显示器,第一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反射至凹面反射镜,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穿透投射至凹面反射镜,第一、第二图像显示器的图像经偏振光分光镜后分别以偏振P光图像和偏振S光图像呈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图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显示器光轴中心与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偏振光分光镜的光轴中心与凹面反射镜的光轴中心之间的距离,两者之和为180

230mm,所述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为600

900mm。4.偏振光分光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素萍
申请(专利权)人:吕素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