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复合板及电子产品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83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色复合板及电子产品外壳,包括有色板材层及分别设于有色板材层两侧的UV转印层与淋涂层;UV转印层背离有色板材层的一侧设有光学镀膜层,光学镀膜层背离UV转印层的一侧设有印刷盖底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有色复合板,在制作过程中去掉半透着色工序,由有色板材层本身的颜色来决定后续加工最终的颜色效果,颜色效果易控制、稳定性高且通透有质感,消除了传统复合板的半透着色层可能出现的半透异色、橘皮、散油等诸多不良,提升了生产良率。生产良率。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色复合板及电子产品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
,尤其涉及一种有色复合板及使用该有色复合板制成的电子产品外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在社会的普及应用,人们对电子产品外壳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电子产品外壳复合板加工技术的成熟,竞争也越发激烈,在外形结构基本接近的状况下,往往需要设计成不同炫丽的颜色效果。常规复合板工艺为:logo(商标图案)+UV转印+半透+镀膜+印刷盖底+高压+表面淋涂+CNC(数控加工)。其中,复合板颜色效果一般需要通过半透着色、电镀、盖底三道工序实现,每段工序在加工中,因设备、原材料、作业环境不同生产出来都有一定的色差,三层工艺色差叠加起来导致整体颜色差异比较大,颜色稳定性难控制。另外,在半透着色的工序中,还会出现半透异色、橘皮、散油等诸多不良,从而影响有色复合板的生产良率。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有色复合板及电子产品外壳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复合板及电子产品外壳,旨在改善现有的复合板加工在半透着色、电镀、盖底三道工序中存在着整体颜色差异较大、颜色稳定性难以控制的问题,消除半透异色、橘皮、散油等诸多不良,提升生产良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有色复合板,包括有色板材层及分别设于所述有色板材层两侧的UV转印层与淋涂层;所述UV转印层背离所述有色板材层的一侧设有光学镀膜层,所述光学镀膜层背离所述UV转印层的一侧设有印刷盖底层。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商标图案,所述商标图案印刷于所述有色板材层靠近所述UV转印层的一侧。
[000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色板材层的两侧分别设有PC层与PMMA层;所述PC层与所述UV转印层相贴合,所述PMMA层与所述淋涂层相贴合。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淋涂层的厚度为8μm

12μm。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UV转印层与所述光学镀膜层的厚度为6μm

8μm。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盖底层的厚度8μm

12μm。
[0011]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外壳,所述电子产品外壳由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有色复合板所制成。
[0012]本技术提供的有色复合板,在制作过程中去掉半透着色工序,由有色板材层本身的颜色来决定后续加工最终的颜色效果,颜色效果易控制、稳定性高且通透有质感,消除了传统复合板的半透着色层可能出现的半透异色、橘皮、散油等诸多不良,提升了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有色复合板的剖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
[0016]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17]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18]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色复合板100,作为一种加工材料,可通过CNC(数控加工)等加工工艺,制成电子产品壳体。
[0019]如图1所示,有色复合板100包括有色板材层10及分别设于有色板材层10两侧的UV(Ultraviolet Rays)转印层20与淋涂层30。其中,UV转印层20通过采用点胶机把UV胶(无影胶)点在有色板材层10的表面,再通过纹理模具转印形成所需的纹理效果,最后进行紫外线固化等步骤而制成。淋涂层30通过将涂料呈帘幕状淋在有色板材层10表面而制成,从而使得有色板材层10的表面硬度增加。进一步的,淋涂层30的厚度为8μm

12μm。在本实施例中,淋涂层30的厚度为10μm。
[0020]UV转印层20背离有色板材层10的一侧设有光学镀膜层40。通过在UV转印层20表面通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镀上一层透明的电解质膜或金属膜,从而改善UV转印层20表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使得有色板材层10的颜色效果显现的更为均匀。其中,UV转印层20与光学镀膜层40的厚度为6μm

8μm。
[0021]光学镀膜层40背离UV转印层20的一侧设有印刷盖底层50。印刷盖底层50通过传统的丝印方式,把油墨放在带有漏空的网板上,再用刮刀进行作业,油墨再印在材料上面,从而实现印刷盖底的效果。其中,印刷盖底层50的厚度8μm

12μm。
[002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UV转印与电镀工艺制成的UV转印层20与通过盖底固定工艺制成的印刷盖底层50的色差均对产品整体颜色影响很小,整个有色复合板100的整体颜色由有色板材层10的颜色来决定。
[0023]进一步的,有色板材层10的两侧分别设有PC(聚碳酸酯)层(图中未示出)与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图中未示出)。PC层与UV转印层20相贴合,PMMA层与淋涂层30相贴合。具体的,PC层作为透明塑料,PMMA层作为有机玻璃,都具有高透明度,便于将有色板材层
10的图案与颜色进行充分显现,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绝缘性,避免用于加工成电子产品时导致短路。
[0024]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商标图案(例如logo)(图中未示出)。商标图案印刷于有色板材层10靠近UV转印层20的一侧,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丝印工艺将色漆油墨印刷在有色板材层10上,然后由UV转印层20等进行保护。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有色复合板100,在制作过程中去掉半透着色工序,由有色板材层10本身的颜色来决定后续加工最终的颜色效果,颜色效果易控制、稳定性高且通透有质感,消除了传统复合板的半透着色层可能出现的半透异色、橘皮、散油等诸多不良,提升了生产良率。
[00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图中未示出),电子产品外壳由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有色复合板所制成。
[0027]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色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色板材层及分别设于所述有色板材层两侧的UV转印层与淋涂层;所述UV转印层背离所述有色板材层的一侧设有光学镀膜层,所述光学镀膜层背离所述UV转印层的一侧设有印刷盖底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复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商标图案,所述商标图案印刷于所述有色板材层靠近所述UV转印层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板材层的两侧分别设有PC层与PMMA层;所述PC层与所述UV转印层相贴合,所述PMMA层与所述淋涂层相贴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涛
申请(专利权)人: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