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8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用于设置在压射油缸的压射活塞和缸桶之间,包括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以及第二耐磨带圈,所述第一耐磨带圈为聚四氟乙烯与聚氨酯合成材质的,第二耐磨带圈为铍青铜材质的,所述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都套装在活塞杆周面上,所述第一耐磨带圈位于压射活塞的无杆腔侧,所述第二耐磨带圈位于压射活塞的有杆腔侧,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之间,并且与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都相抵,所述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外周面都与缸桶贴触,并且第一耐磨带圈与缸桶之间的压力大于第二耐磨带圈与缸桶之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力。之间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射油缸是冷室压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通过压射活塞在缸桶内的运动进行填料和压射。参见附图1,压射活塞1靠近活塞杆2的后侧为有杆腔侧,前侧为无杆腔侧,工作时压射活塞1的有杆腔侧与伺服比例阀连接,压射活塞1的无杆腔侧与压射蓄能器及增压器连接。
[0003]在一次高压真空铸造压射过程中,包含快速充填及高压成型两个重要阶段,在快速充填阶段,压射活塞1最大运动速度可达7m/s,高压成型阶段压射油缸的比压达到950bar,并且在高压成型阶段,压射活塞1前后侧压强差达到400bar,同时,在压射活塞1的有杆腔侧会受到伺服比例阀造成的液压气蚀冲击,因此压射活塞1与缸桶之间的密封的要求很高,常规的在压射活塞1上套接密封圈3的方式难以满足要求。如果活塞密封有磨损、缺口甚至断裂等问题就会导致压力泄漏,增压保压阶段压力曲线下降,产品质量存在极大风险。此外,压射密封损坏后,维修工作量大,造成长时间停机,影响设备开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能够确保密封的同时提高使用寿命,工作稳定可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用于设置在压射油缸的压射活塞和缸桶之间,包括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以及第二耐磨带圈,所述第一耐磨带圈为聚四氟乙烯与聚氨酯合成材质的,第二耐磨带圈为铍青铜材质的,所述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都套装在活塞杆周面上,所述第一耐磨带圈位于压射活塞的无杆腔侧,所述第二耐磨带圈位于压射活塞的有杆腔侧,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之间,并且与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都相抵,所述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外周面都与缸桶贴触,并且第一耐磨带圈与缸桶之间的压力大于第二耐磨带圈与缸桶之间的压力。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与第一耐磨带圈之间、以及密封圈与第二耐磨带圈之间都设有挡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压射活塞的周面上还具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耐磨带圈内圈面和第二耐磨带圈内圈面都设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环形卡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耐磨带圈能够承受450bar压力。
[0009]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活塞密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通过设置,密封圈、第一耐磨带圈、以及第二耐磨带圈,密封圈起到主要密封作用,第一耐磨带圈和第二耐磨带圈起到稳定和保护密封圈的作用。第二耐磨带圈为铍青铜材质的,能抗住有杆腔侧由伺服比例阀造成的液压气蚀冲击,避免因气蚀冲击而断裂破损,从而
可以保护好密封圈不被冲坏。第一耐磨带圈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与聚氨酯合成材质,能够承受着较高的压力冲击,第一耐磨带圈耐磨性能好,起到支撑缸桶作用和导向作用,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耐磨带圈与缸桶之间的压力大于第二耐磨带圈于与缸桶之间的压力,因此能够减小第二耐磨带圈于与缸桶之间的压力,从而减少对第二耐磨带圈的磨损,不会因为第二耐磨带圈中磨损下来的铜屑被挤到活塞与缸桶之间而造成缸桶被磨坏。本活塞密封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压射油缸的压射活塞和缸桶之间进行密封,活塞密封结构工作稳定,提高了使用寿命长,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活塞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活塞密封结构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0013]元件标号说明
[0014]1ꢀꢀꢀꢀꢀꢀꢀꢀꢀꢀꢀꢀꢀꢀꢀꢀꢀꢀ
压射活塞
[0015]11
ꢀꢀꢀꢀꢀꢀꢀꢀꢀꢀꢀꢀꢀꢀꢀꢀꢀ
环形凸起
[0016]2ꢀꢀꢀꢀꢀꢀꢀꢀꢀꢀꢀꢀꢀꢀꢀꢀꢀꢀ
活塞杆
[0017]3ꢀꢀꢀꢀꢀꢀꢀꢀꢀꢀꢀꢀꢀꢀꢀꢀꢀꢀ
密封圈
[0018]4ꢀꢀꢀꢀꢀꢀꢀꢀꢀꢀꢀꢀꢀꢀꢀꢀꢀꢀ
第一耐磨带圈
[0019]5ꢀꢀꢀꢀꢀꢀꢀꢀꢀꢀꢀꢀꢀꢀꢀꢀꢀꢀ
第二耐磨带圈
[0020]6ꢀꢀꢀꢀꢀꢀꢀꢀꢀꢀꢀꢀꢀꢀꢀꢀꢀꢀ
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用于设置在压射油缸的压射活塞1和缸桶(附图中未示出)之间,压射活塞1靠近活塞杆2的后侧为有杆腔侧,前侧为无杆腔侧,工作时压射活塞1的有杆腔侧与伺服比例阀相接,压射活塞11的无杆腔侧与压射蓄能器及增压器相接。本技术的活塞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4、以及第二耐磨带圈5,第一耐磨带圈4为聚四氟乙烯与聚氨酯合成材质的,第二耐磨带圈5为铍青铜材质的,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都套装在活塞杆2周面上,第一耐磨带圈4位于压射活塞1的无杆腔侧,第二耐磨带圈5位于压射活塞1的有杆腔侧,密封圈3位于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之间,并且与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都相抵,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外周面都与缸桶贴触,并且第一耐磨带圈4与
缸桶之间的压力大于第二耐磨带圈5与缸桶之间的压力。
[0024]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在密封圈3与第一耐磨带圈4之间、以及密封圈3与第一耐磨带圈4之间都设有挡圈6,挡圈6起到稳定和保护密封圈3的作用。
[0025]在本实施例中,压射活塞1的周面上还具有环形凸起11,第一耐磨带圈4内圈面和第二耐磨带圈5内圈面都设有与环形凸起11配合的环形卡槽,以此方便安装定位,并且对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起到轴向固定作用。
[0026]本技术的活塞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密封圈3起到主要密封作用,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起到稳定和保护密封圈3的作用,同时也对压射活塞1和缸桶之间起到部分密封作用。第二耐磨带圈5为铍青铜材质的,具有良好抗冲击性能,能抗住有杆腔侧由伺服比例阀造成的液压气蚀冲击,避免因气蚀冲击而断裂破损,从而可以保护好密封圈3不被冲坏,但是第二耐磨带圈5的耐磨性较差,容易被磨损。第一耐磨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射油缸的活塞密封结构,用于设置在压射油缸的压射活塞(1)和缸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4)、以及第二耐磨带圈(5),所述第一耐磨带圈(4)为聚四氟乙烯与聚氨酯合成材质的,第二耐磨带圈(5)为铍青铜材质的,所述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都套装在活塞杆(2)周面上,所述第一耐磨带圈(4)位于压射活塞(1)的无杆腔侧,所述第二耐磨带圈(5)位于压射活塞(1)的有杆腔侧,所述密封圈(3)位于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之间,并且与第一耐磨带圈(4)和第二耐磨带圈(5)都相抵,所述密封圈(3)、第一耐磨带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锋庆左加盛金伟锋赖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