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行走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66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用行走部件具备下述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重叠、在第一钢板的端面与第二钢板的表面之间形成角焊缝焊接部而成,其中,形成所述焊接接头的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以相对于焊接金属的总质量而言的质量%计含有C:0.02~0.30%、Si:0.10%以上且低于1.0%、Mn:1.2~3.0%、Al:0.002~0.30%、Ti:0.005~0.30%、P:超过0%且为0.015%以下、S:超过0%且为0.030%以下,并且满足下述式(1A)、式(1B)、式(2)及式(3),此外,角焊缝焊接部的缝边部的熔渣满足式(4)。[Al]+[Ti]>0.05式(1A)[Ti]/[Al]>0.9式(1B)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用行走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行走部件。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具有焊接金属的强度及耐蚀性优异的焊接接头的汽车用行走部件。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

061002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汽车的行走部件通常是通过利用气体保护电弧焊等将多个钢材进行叠合焊接来制造。
[0004]汽车的耐蚀性的基准逐年变得严格,特别是对臂、副车架、梁之类的行走部件的接头部(电弧焊部)的红锈进行抑制的需求在提高。作为部件,有各种下臂、各种上臂、前束控制臂、拖曳臂、扭力梁、托架、副车架、侧梁、驾驶室、下部防护装置、车轮及底板横梁。
[0005]关于这些汽车用行走部件,在对多个钢制构件进行使用了焊丝的电弧焊而被制造后,实施涂装。在该涂装中,如果在焊接金属的表面产生涂装不良,则不仅美观变差,而且有可能耐蚀性降低。此外,即使在表观上良好地实施了涂装,但如果产生浮起、涂装的剥离等涂装不良,则也有可能在焊接金属的氧化熔渣与涂装皮膜之间产生红锈。
[0006]其中,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提高焊接部及其附近的涂装后耐蚀性的气体保护金属电弧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对在焊接后被电沉积涂装的碳钢母材使用钢制焊丝进行气体保护金属电弧焊的方法,使用以重量%计母材与焊丝的合计Si量成为0.04~0.2%、并且母材与焊丝的合计Mn量成为0.5%以上的成分组成的焊丝。
[0007]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通过抑制绝缘性的Si熔渣的生成,能够提高利用气体保护金属电弧焊而成的焊接部及其附近的涂装后的耐蚀性。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33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仅降低Si的情况下,关于确保焊接金属的强度未进行任何研究。因此,难以适用于要求780MPa以上的高强度的汽车用行走部件。
[001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课题是提供具有焊接金属的强度及耐蚀性优异、由780MPa以上的母材钢板形成的焊接接头的汽车用行走部件。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0016][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为一种汽车用行走部件,其具备下述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重叠、在上述第一钢板的端面与上述第二钢板的表面之
间形成角焊缝焊接部而成。形成上述焊接接头的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以相对于上述焊接金属的总质量而言的质量%计为C:0.02~0.30%、Si:0.10%以上且低于1.0%、Mn:1.2~3.0%、Al:0.002~0.30%、Ti:0.005~0.30%、P:超过0%且为0.015%以下、S:超过0%且为0.030%以下、Cu:0~0.50%、Cr:0~1.5%、Nb:0~0.3%、V:0~0.3%、Mo:0~1.0%、Ni:0~2.5%、B:0~0.005%,剩余部分包含铁及杂质,满足下述式(1A)、式(1B)、式(2)及式(3),上述角焊缝焊接部的缝边部的熔渣满足式(4)。
[0017][Al]+[Ti]>0.05
ꢀꢀꢀꢀ
式(1A)
[0018][Ti]/[Al]>0.9
ꢀꢀꢀꢀ
式(1B)
[0019]7×
[Si]+7
×
[Mn]‑
112
×
[Ti]‑
30
×
[Al]≤12
ꢀꢀꢀꢀꢀꢀꢀ
式(2)
[0020]2.0<[Si]+[Mn]ꢀꢀꢀꢀ
式(3)
[0021][熔渣表面的Ti含量]>[熔渣表面的Si含量]ꢀꢀꢀꢀ
式(4)
[0022]其中,[Si]、[Al]、[Ti]、[Mn]是指以各成分相对于上述焊接金属的总质量而言的质量%计的含量。
[0023][2]根据上述[1]所述的汽车用行走部件,其中,上述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也可以以相对于上述焊接金属的总质量而言的质量%计含有Cu:0.005~0.50%、Cr:0.05~1.5%、Nb:0.005~0.3%、V:0.005~0.3%、Mo:0.005~1.0%、Ni:0.05~2.5%、B:0.0005~0.005%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024][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汽车用行走部件,其中,上述第一钢板的板厚也可以为0.8mm~4.0mm。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行走部件,由于适宜地控制了焊接金属的成分组成,因此就由780MPa以上的母材钢板形成的焊接接头中的焊接金属而言能够发挥优异的强度及耐蚀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行走部件的立体图。
[0028]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行走部件的焊接接头的概略剖面图。
[0029]图3是表示喷嘴与母材的距离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们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下述的认识。
[0031](A)如果为了提高强度而提高焊接金属的Si含量,则会产生Si系的熔渣,在该Si系的熔渣的产生位置处产生涂装不良,导致容易产生红锈,但通过适宜地控制焊接金属的Si、Mn、Ti和Al的含量,能够抑制红锈。
[0032](B)在焊接金属中使Al与Ti以适宜的平衡共存的情况下,可得到抑制红锈的效果。
[0033](C)在熔渣容易积存的角焊缝焊接部的缝边部、使熔渣表面的Ti与Si以适宜的平衡共存的情况下,可得到抑制红锈的效果。
[0034](D)在将形成角焊缝焊接部时的焊接条件设定为喷嘴内径为14~20mm、并且气体流量为20~30L/分钟、并且喷嘴与母材的距离为20mm以下时,能够使熔渣表面的Ti与Si以
适宜的平衡共存。
[0035]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的认识而进行的。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行走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0036]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行走部件例如为各种下臂、各种上臂、前束控制臂、拖曳臂、扭力梁、托架、副车架、侧梁、驾驶室、下部防护装置、车轮及底板横梁。图1是作为汽车用行走部件的下臂的立体图,如该图1中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行走部件具备两块钢板被重叠地焊接而得到的焊接接头1。
[0037]图2是表示图1的汽车用行走部件的焊接接头1的概略剖面图。如该图2中所示的那样,焊接接头1是通过下述方式构成的:两块钢板2及3(第一钢板、第二钢板)重叠且在一块钢板2的端面与另一块钢板3的表面之间形成角焊缝焊接部4。
[0038]角焊缝焊接部4通过将两块钢板2及3使用焊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用行走部件,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下述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780MPa以上的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重叠、在所述第一钢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钢板的表面之间形成角焊缝焊接部而成,其中,形成所述焊接接头的焊接金属的化学成分以相对于所述焊接金属的总质量而言的质量%计为:C:0.02~0.30%、Si:0.10%以上且低于1.0%、Mn:1.2~3.0%、Al:0.002~0.30%、Ti:0.005~0.30%、P:超过0%且为0.015%以下、S:超过0%且为0.030%以下、Cu:0~0.50%、Cr:0~1.5%、Nb:0~0.3%、V:0~0.3%、Mo:0~1.0%、Ni:0~2.5%、B:0~0.005%,剩余部分包含铁及杂质,满足下述式(1A)、式(1B)、式(2)及式(3),所述角焊缝焊接部的缝边部的熔渣满足式(4),[Al]+[Ti]>0.05式(1A)[Ti]/[Al]>0.9式(1B)7
×
[Si]+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研一郎东昌史森阳一郎儿玉真二松叶正宽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