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膜及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其中绝缘膜用于包覆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表面,绝缘膜包括底包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及胶点,底包部用于包覆于底面;第一侧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包覆第一侧壁;第二侧部设置有两个,用于包覆第二侧壁;第三侧部设置有四个,第三侧部与相邻的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切线,第三侧部用于包覆第二侧壁;胶点位于切线靠近底包部的一端,胶点能够包覆于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交的尖角处。在切线靠近底包部的一端设置胶点,且胶点能够包覆于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互交接的尖角处,能够对尖角处的缝隙进行覆盖,防止水汽自尖角处的缝隙侵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处的缝隙侵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处的缝隙侵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绝缘膜及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绝缘膜及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方形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池外壳表面包覆绝缘膜,常规的包膜方法为,绝缘膜U型包覆外壳的前后表面和底面后,将绝缘膜由外壳的前后表面及底面分别向外壳的侧面弯折并覆盖于外壳的侧面。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绝缘膜上外壳的尖角的对应位置切出切口,但易导致绝缘膜在外壳的尖角处具有缝隙,空气中的水汽可能会从缝隙处渗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绝缘膜,能够保证外壳尖角处被完全包覆。
[0004]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绝缘膜的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用于包覆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表面,所述外壳包括底面、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依次交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长边,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短边,所述绝缘膜包括底包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第三侧部及胶点,所述底包部用于包覆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一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所述第一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短边,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部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三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垂直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的侧边,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切线,所述第三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所述胶点位于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所述胶点能够包覆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尖角处。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切线靠近底包部的一端设置胶点,且胶点能够包覆于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互交接的尖角处,能够对尖角处的缝隙进行覆盖,防止水汽自尖角处的缝隙侵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多条所述切线,多条所述切线依次连接以在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切口。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切线,两条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相互重合以使所述切口呈三角形,两条所述切线之间的夹角不超过90
°
。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沿所述底包部的长边延伸,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倾斜,或,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沿所述底
包部的长边延伸,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三侧部的方向倾斜,或,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倾斜,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三侧部的方向倾斜。
[0010]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膜方法,用于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上包覆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绝缘膜,所述外壳包括底面、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依次交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长边,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短边,所述绝缘膜包括底包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所述底包部用于包覆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一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所述第一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短边,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部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三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垂直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的侧边,所述第三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所述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三侧部之间进行切割,形成多条切线;在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涂覆胶水形成胶点,所述胶点的数量为4个,所述胶点能够包覆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尖角处;将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壳。
[0011]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膜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切线靠近底包部的一端涂覆胶水形成胶点,并将绝缘膜包覆于外壳,绝缘膜的切线处在底面、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相互交接的尖角处会形成缝隙,包覆过程中,胶点处的胶水被挤压,能够从尖角处的缝隙溢出,从而覆盖尖角处的缝隙,防止水汽自尖角处的缝隙侵入导致电池无法通过结露测试。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壳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底包部包覆于所述底面;将所述第一侧部包覆于所述第一侧壁;将所述第二侧部包覆于所述第二侧壁;将所述第三侧部包覆于所述第二侧壁。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绝缘膜有胶的一面上,在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涂覆胶水形成所述胶点。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壳的方法为,使用包膜辊将所述绝缘膜贴合于所述外壳上。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膜辊的表面具有防粘层。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还包括:在所述绝缘膜上切割所述切线前,使用拉膜辊张紧所述绝缘膜。
[001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膜的切线处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适用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膜方法的流程框图;
[0028]图10为图9中S300步骤的流程图;
[0029]图11为图9中S100步骤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0]图12为图9中S200步骤的示意图;
[0031]图13为图10中S320步骤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2]图14为图10中S330步骤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3]图15为图10中S340步骤完成后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绝缘膜100,底包部110,第一侧部120,第二侧部130,第三侧部140,胶点150,切线160,切口170,外壳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绝缘膜,用于包覆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的表面,所述外壳包括底面、两个第一侧壁及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依次交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长边,所述第二侧壁连接于所述底面的短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包括:底包部,所述底包部用于包覆于所述底面;第一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所述第一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于所述底包部的短边,所述第二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第三侧部,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三侧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部垂直于所述底包部的长边的侧边,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切线,所述第三侧部用于包覆所述第二侧壁;胶点,位于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所述胶点能够包覆于所述底面、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尖角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多条所述切线,多条所述切线依次连接以在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切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侧部之间设置有两条所述切线,两条所述切线靠近所述底包部的一端相互重合以使所述切口呈三角形,两条所述切线之间的夹角不超过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沿所述底包部的长边延伸,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倾斜;或,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沿所述底包部的长边延伸,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三侧部的方向倾斜;或,两条所述切线中的一条向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倾斜,两条所述切线中的另一条向所述第三侧部的方向倾斜。5.锂离子电池包膜方法,用于在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外壳上包覆绝缘膜,所述外壳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义包,杨佳林,彭煜辉,陈木贵,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